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6-08 21:0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 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
2.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自主学习】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
时间
1405-1433年
货物
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漆器以及金银货币
范围
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
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
4.地位:郑和的远航,_____长,_____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5.意义:增进了中国同_____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开创了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_____武士和奸商。
2.背景:
(1)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____________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2)明王朝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3.经过:
(1)大力整顿军队,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
(2)率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在_____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3)与其他抗倭将领消灭___________地区的倭寇,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_______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_和爱国主义者。
【合作探究】
明朝前期,随着统一的完成和经济的发展,明政府继续汉唐对外友好交往的做法,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千古绝唱,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到了明朝中后期,日本海盗不断侵犯我国沿海,造成倭患,因此反侵略也成为明朝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让我们穿越历史时空,探究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远航篇】
材料一 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 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1)材料一反映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材料二 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1)材料一反映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
【拒敌篇 】
在明朝中后期,我国边疆地区遭到外来侵略。我国人民迎头痛击,取得胜利,坚定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材料三 ……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3)材料三描述的是什么现象?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结果如何?
提示: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倭。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材料四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4)材料四是谁的诗句?诗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高尚品德?
提示: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勇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崇高品质等。
【探究延伸点】
1.郑和下西洋始于明成祖时,国力强盛是郑和成功远航的根本原因。
2.郑和下西洋反映了我国远洋航海的强大实力,显示了我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郑和下西洋是和平的外交活动,体现了我国具有热爱和平的传统,对于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4.戚继光抗倭属于中外冲突,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我国边疆地区遭受外来侵略。
郑和下西洋给我们的启示:
(1)从改革开放方面来谈。如:改革开放,国运昌;政策封闭,国运衰。或借鉴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等。
(2)从郑和精神方面来谈。如:开拓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敢为天下先等。
(3)从国家谋求发展和强盛方面来谈。如:要善于学习别国的文明成果,不要妄自尊大;要建立开放的对外关系,不能固步自封。
【课堂反馈】
1. 明朝时率军抗击倭寇侵略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岳飞 D.文天祥
2.下面对郑和下西洋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开辟到欧洲的新航线B.到西洋去“取宝”,满足统治者的需求
C.宣扬国威 D.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3.历史上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D.大西洋沿岸
4.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了他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文中的“他”是( )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岳飞 D.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5.(2016·徐州模拟)下图是公元纪年年代尺,郑和七次下西洋应在哪一时段( )
6.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明朝国威的树立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7.明朝初年,我国沿海地区不断遭受倭寇的侵扰。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先后扫平浙江、福建、广东倭患的爱国将领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
8.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从1405年开始,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率船队先后下西洋。
材料一 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二 我国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三 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又不征服异族。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你认为郑和远航最值得我们纪念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自我评价专栏 自主学习: 合作与交流: 书写: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