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习评价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习评价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09 16:1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 五 单 元 学 习 评 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九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一、积累与运用(共29分)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释义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胡不见(xiàn,引见)我于王
B.子墨子之守圉(yù,通“御”,抵挡)有余
C.惠子相(xiàng,这里活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梁
D.宋无长(cháng,高大的)木D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题目为编者所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这一章着重阐述了孟子关于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思想。
D.《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D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B.虽杀臣,不能绝也。
翻译:虽然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C.乡为身死而不受。
翻译: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翻译: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B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B.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诗人白居易曾这样说:“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C.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
D.如果以花为喻,玫瑰象征春天,石榴象征夏天,争奇斗艳的菊花象征秋天,水仙则是冬天的使者了。C5.(2016·山东潍坊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演技高超,他在传统京剧《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演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B.陈忠实老师看到出版社的工作条件很差,就自掏腰包两万元,为改善我们的工作条件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C.中国首个“4.0”产业园——潍坊国际创意港5月8日开园,国际机构争相入园,众多资深创客也心无旁骛。
D.与广袤的宇宙相比,人类只是沧海桑田,极其渺小,只有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天人”和谐。B 6.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6分)
 ①出于保护文化遗址的考虑,余杭良渚文化的大部分遗址区域均处于未发掘。②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大型基建工程施工,必须经过文物部门批准,但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③目前,余杭区的文物保护规划已经正在制定中,以后文物保护就有了更为有力的措施。
①句改为“出于保护文化遗址的考虑,余杭良渚文化的大部分遗址区域均处于未发掘状态”。
②句改为“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大型基建工程施工,必须经过文物部门批准,但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的严重后果”。 ③句改为“目前,余杭区的文物保护规划正在制定中,以后文物保护就有了更为有力的措施”。 7.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8分)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       ,         ;        ,          。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 略二、阅读理解(共41分)
(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 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2.比较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
A.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CB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的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说国家再说个人,这样使文章的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5.“逆境能成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阐述观点,它表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那么“的顺境也能成才吗”?这可能是许多学生产生的疑问。对此,请联系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简要分析。(6分)示例:有的同学主张“顺境出人才”,我认为此说没有道理。人的主观努力,往往需要外界的压力;有外界的压力才有内在的动力。压力越大,动力也就越强,于是终成大器。所以说,不是“顺境出人才”,而是“逆境出人才”。为什么人才往往出自“逆境”呢?因为人在逆境中容易发愤,会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顺境”则往往使人满足现状,甚至不思进取。“顺境”不仅不利于成才,反而容易使人堕落。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比过去优越多了,但人们的吃苦精神、奋发意识却比以前差远了,这使得有识之士深感忧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有意识地到“逆境”中去磨炼一下,很有必要。报载某地利用暑期搞“吃苦夏令营”,其用心也堪称良苦。总之,顺境对人才的成长不利,逆境才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古往今来,正是逆境的磨炼,造就了无数的英才。 (二)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2016·安徽省中考)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2分)
2.本文②③段,列举    以及“我”的—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      这一中心论点。(4分)?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深受感动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3.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6分)
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对阅读重量的“重”的论证,自然引出下文对阅读“无用之用”的论述。
示例:①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②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③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三、写作(50分)
  泰戈尔说过:“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将失去群星。”
  请围绕“失去”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写作此文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通过具体的事例诠释话题,比如失去一件珍贵的礼物,失去一个很好的朋友等。
  (2)可以由话题推想结果,“失去”以后才知道珍贵,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3)可以由话题推想原因,比如绿色的“失去”是因为人们在破坏环境,诚信的“失去”是因为利益战胜道德。
  (4)可以对话题发表议论,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所以我们应坦然面对失去。
  (5)还可以从时间角度发挥想象,把话题放到遥远的未来,想象未来的人类虽享受到更多的高科技成果,却失去了自然赋予人的情趣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