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实验室观察植物的一般方法
2.识别一般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
2.举例说出常见的植物的变态茎、变态叶。
4.分析植物的器官与环境的关系
能力目标
运用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识别植物各器官的形态。
情感目标
关注身边的植物,养成爱护花草的好习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植物的方法
难点:变态根、茎和叶区分,与环境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麦、葱、香菜、白菜、大豆等植物的根;植物的节,完全叶,豌豆、莲藕、仙人掌、荸荠等变态的根和变态茎,一些植物的花,如黄瓜、葫芦、玉米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一些植物的花的图片。有的花朵非常美丽,散发沁人心脾的香味,有的花小,不鲜艳,甚至让人看不出它是一朵花。植物的其他部分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观察植物呢?21教育网
(二)新授过程
学生:观察小麦、葱、白菜、大豆等植物的根,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示学生观察根系当中是否有比较明显的根?
教师补充:无论是直根系还是须根系,都具有主根。主根是由胚根发育而成的,
学生:观察杨树或者其他教师准备好的枝条,了解茎上都生长有什么?
教师:出示枝条模式图,引导学生认识茎的特点。认识节和节间。
学生:认识枝条的结构。观察教师准备好的变态茎和变态根的图片,了解常见的变态根和变态茎。
学生讨论:观察图片,认识常见的变态茎和变态根。茎与根的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观察完全叶,区分网状脉和平行脉。
教师:展示变态叶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认识常见的变态叶。理解根茎叶等的变态适于环境相适应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结构,填写教材表格。
学生:观察花的结构,归纳总结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收获,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概括,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四)达标训练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达标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反馈、释疑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
七、课下作业
了解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食物分别属于哪一部分。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很紧密,因此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本节课教材改变了传统的叙述写法,知识并不是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学生通过完成形式多样的活动,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获得。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新知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