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1.4.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新版)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1.4.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新版)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6-09 20:2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2、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3、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能力方面
1、通过观察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图或标本或实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及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及勇于探索、合作学习等科学素质的养成教育。
2、形成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具准备
学生: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调查、搜集当地环节动物的种类、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等资料;
教师:搜集有关线形和环节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情境导入
观察蛔虫图片思考问题
向同学们提问:你知道蛔虫病吗?蛔虫寄生在人体的什么器官内?为什么儿童容易得蛔虫病?
新知探究
一、蛔虫1、蛔虫的形态结构2、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二、常见的线形动物三、线形动物主要特征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二课时一、蚯蚓1、生活环境2、观察蚯蚓3、观察蚯蚓的横切面图二、其他的环节动物三、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依据教材P82问题,观察蛔虫标本。观察有关图片,归纳蛔虫消化器官和生殖器官的主要特征。小组讨论,归纳总结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征。认识其他常见的线性动物讨论归纳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阅读教材,了解蛔虫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蛔虫病的方法。各小组描述采集蚯蚓的环境及如何养好蚯蚓的方法。根据观察提纲,观察蚯蚓的有关形态结构特点及其运动。观察蚯蚓的横切面结构图,认识蚯蚓的身体呈现圆筒状。观察图片,认识常见的环节动物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阅读教材,了解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蛔虫标本,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观看雌雄蛔虫的形状、大小、体色和体表特征等。区分雌雄蛔虫。出示蛔虫的内部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蛔虫的生殖器官和消化器官的特点。组织学生讨论,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展示其他常见线形动物的图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补充讲解寄生、寄生虫以及寄主的概念。蚯蚓是我们身边常见的陆生动物,课前组织同学进行了饲养。请同学描述一下采集蚯蚓的环境和如何才能养好蚯蚓。出示观察提纲,引导学生观察蚯蚓出示蚯蚓的横切面示意图,知道学生观察蚯蚓的身体组成。出示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环节动物。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堂小结
畅谈收获,构建知识体系。
指导学生总结概括,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
反馈、释疑。
附1:[观察指导]
1、观察蚯蚓的体色和体形、体节,为什么属于环节动物?
2、如何区别蚯蚓的前端和后端?用放大镜观察口和肛门。
3、如何区别蚯蚓身体的背面和腹面?
4、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轻轻触摸,有什么感觉?来回抚摸,又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用放大镜观察,在一些体节上是否可以看到许多突起的细刺——“刚毛”
5、活蚯蚓分别放在玻璃板、硬纸板或土壤上,(注意随时用浸过水的棉球轻触其体表,为什么?)哪种表面比较适合蚯蚓的移动?为什么?
6、用手指或玻璃棒轻轻触动蚯蚓的前端、后端和中间,观察它分别有什么反应?
7、把浸过醋的棉球分别放在蚯蚓的前端附近、后端附近和体壁观察它分别有什么反应,思考: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有什么特点?
8、再把蚯蚓放在阴暗的纸盒里,用聚光小电筒分别照射其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央,观察有什么反应?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线形动物
1、代表动物——蛔虫
2、其他常见动物
3、主要特征
4、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环节动物
1、代表动物——蚯蚓
2、其他常见动物
3、主要特征
4、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七、课下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有关内容
八、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多、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并且学生不具备一些物理、化学知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大胆尝试利用课件,强化直观效果,比如:导入新课,我通过一段“医生取蛔虫的
录像,再配以生动的语言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参与活动,深切感受到蛔虫的生活,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了新知识,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