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鸟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鸟类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特点
2.理解鸟类的双重呼吸
3、识记鸟类的基本特征及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进一步形成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鸟类的基本特征
难点:鸟类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特点;鸟类的双重呼吸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家鸽的标本、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情境导入
倾听歌曲,思考问题
通歌曲《飞的更高》引入,激发学生翱翔的想象,然后追问学生,如果给你一双翅膀,你能否飞行?为什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新知探究
一、鸟儿适于飞行的特点1、体型2羽毛3、前肢变成翼4、肌肉5、骨骼6、呼吸7、消化8、循环二、鸟与人类的关系
、观察家鸽的体型,羽毛,分析其肌肉和骨骼的特点,归纳总结家鸽适于飞行的形态观察动画,明确鸟儿的双重呼吸能够为鸟儿的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氧气。分析资料,归纳鸟儿在消化系统方面适于飞行的特点。分析资料,归纳鸟儿在循环系统方面适于飞行的特点。思考回答分析回答。
、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价格的体型特征,羽毛特点,摸摸肌肉的分布,观察其骨骼标本,出示家鸽肌肉图,引导学生总结鸟儿适于飞行的特点。多媒体出示家鸽的呼吸方式图,引导学生观看家鸽的呼吸,总结鸟儿双重呼吸的意义。多媒体出示鸟儿获取食物及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资料,引导学生归纳鸟儿在消化方面利于飞行的特点出示鸟儿的心脏结构,出示有关鸟儿心脏占体重百分比以及心率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鸟儿在循环系统适于飞行的特点。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问:鸟儿为什么能保持体温恒定?恒定的提问有何意义?出示鸟儿与人类的关系的有关图片,引导学生总结鸟与人类的关系
课堂小结
畅谈收获,构建知识体系。
指导学生总结概括,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
反馈、释疑。
六、板书设计
第八节
鸟类
一、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二、鸟类的主要特征
三、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七、课下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八内容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同学的探究活动总结出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在进行授课的时候,我首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相关的观察计划,然后通过展示出不同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探究鸟类的体形、翼、肌肉、骨骼特点等方面是如何与其飞翔生活相适应的,培养了学生探究合作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方面的成功之处是,以《飞得更高》这首歌曲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处理“观察与思考”这部分内容时,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去完成探究活动,并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这节课的不足就是没有通过练习题及时巩固已学知识,没能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为课堂上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去想象、思考,大胆质疑,不要害怕控制不了局面,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必须适时地启发引导,让整个课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