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1.4.5节肢动物教案(新版)冀教版(1)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1.4.5节肢动物教案(新版)冀教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6-09 20:2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在已知的约150多万种动物中,节肢动物占85%左右,是动物界的第一大门。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最常见的节肢动物对学生全面了解节肢动物的类群是非常必要的。本节通过对蝗虫和沼虾形态、结构的观察,得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这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在对蝗虫的分析中介绍了它之所以成为害虫的身体结构特点。对整个节肢动物类群在动物界的地位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做了简单介绍,也结合前面所学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概述了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为后面生物分类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七年级的初中生,对蝗虫和虾的感性经验接触过很多,但亲自科学地观察其形态特点的时候很少。因此,本节课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学生共同探究性学习的引导者。
三、教学目标
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学习,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护动物的意识,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四、教学重难点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教师讲解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情境导入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出示学生常见的节肢动物图片,设问:你知道这些动物属于哪一类群吗?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观点呢?
新知探究
一、蝗虫1、身体分部2、外骨骼二、沼虾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观察思考,认识蝗虫的形态结构体表坚硬对蝗虫有什么意义?了解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说出蝗虫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蝗虫有哪些结构特点使它成为一种
严重的农业害虫?如何进行防治?
观察图片,认识蝗虫的口器。观察沼虾,结合教材插图,认识沼虾的身体结构。观察常见的节肢动物图片,归纳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指导学生观察蝗虫标本或模型,认识蝗虫的身体各部分结构。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引导学生认识气门,讲述蝗虫的气管式呼吸。1、体表有外骨骼,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防
止体内水分蒸发。2、有发达的感觉器官,适应复杂的陆地生活。3、有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在陆地生活的
范围。4、蝗虫依靠气管进行呼吸1、有咀嚼式口器,以植物的茎、叶为食,
食量很大。2、有善于跳跃的足和善于飞行的翅。出示蝗虫口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蝗虫的口器组成,了解蝗虫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指导学生观察沼虾,认识沼虾身体各部分结构。展示常见的节肢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归纳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课堂小结
畅谈收获,构建知识体系。
指导学生总结概括,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
反馈、释疑。
十、板书设计
第五节
节肢动物
一、代表动物
1、蝗虫
2、沼虾
二、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