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4.2.1动物行为的特点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生物上册4.2.1动物行为的特点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6-09 21:1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物行为的特点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二章《动物的行为》的第一节,旨在分析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的共同特点。从动物行为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进行阐述和探究,通过观察图片和探究活动“猫头鹰捉野鼠”的具体实例来分析以上三点。本节的最后讲述了研究动物行为的作用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
动物的行为,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平时学生只注意了许许多多的具体现象,而没有从动物行为的角度来认识和思考这个问题。而且也涉及动物体内的生理变化,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动物行为都是对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三、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行为的特点。
2.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尝试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4.体验与人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5.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6.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四、教学重难点
动物行为的特点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方法:小组探究、教师讲解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情境导入
欣赏图片,思考问题
展示不同动物行为的图片。提问:什么是动物行为?动物行为的特点有哪些呢?
新知探

1、动物行为的概念2、动物行为的特点3、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明确什么是动物行为。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完成练习,加深对动物行为的理解。动物的行为包括动物的爬行、游泳、奔跑、飞翔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甚至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等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不包括动物的内部生理活动:如:呼吸、消化、心跳等)学生们小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动物行为的三个特点小组讨论1、认识动物的活动规律2、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3、控制有害的动物
在展示图片的基础上,概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出示练习,让学生辨别哪些属于动物行为,巩固学生对动物行为的理解。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75【资料分析】提出问题:1、猫头鹰为什么去捉老鼠?在捉老鼠的过程中,猫头鹰的体内有什么变化?2、猫头鹰捉老鼠对它的个体和种族有什么意义?3、猫头鹰的一系列动作是在什么的调节下产生的 教师点拨: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行为程中,动物的内部和外部都发生变化。从外部看,它的听觉、视觉以及机体都在运动和变化;从内部看,体内由于营养缺乏,在体内激素的作用下,感到饥饿当吃到事物后,体内营养得到补充。由此可见,动物行为的第一个特点是:它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包括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动物行为的第二个特点:它是由于适应环境而产生,对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个特点是:动物行为是动物体的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产生的启发讨论:人与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呢?
课堂小结
构建知识体系,畅谈收获。
指导学生总结概括,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
反馈、释疑。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
1、概念: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2、特点:(1)是一个运动、变动的动态过程
(2)与生活环境关系密切
(3)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多种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