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1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案(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6-10 11:2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爱护心脏
确保运输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
一、血液是“生命之源”
教材分析:
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关于血液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通过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生活片段:某人因出现意外事故,大量失血,医生说:如果不能及时输血,这人就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为什么血液对人体这么重要呢?血液都有哪些功能呢?
2.教学过程
(1)出示“血液分层图”,请同学们思考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说明血液组成。
(2)出示显微镜下血细胞图,学生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并完成表格的前4列:
①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②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
③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④为什么红细胞中间呈白色?
学生自行阅读课本P25—27,然后完成表格。
分类
形状
数量
细胞核
大小
功能
红细胞(RBC)





白细胞(WBC)





血小板(PLT)





(3)通过学生探究竟2、3推理出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并完成表格。教师再重点讲解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关系;白细胞的功能。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二课时)
二、鉴定血型和输血
教材分析
从不能随便输血的现象引入人类血型不尽相同。通过“鉴定血型”实验,学习鉴定ABO血型的方法;直接分析得出四种血型之间的输血关系;并联系实际说明献血的重要性和对献血者身体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义务献血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道ABO血型的类型及血型鉴定的标准。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3.参与关于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提高实践能力。
4.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珍爱生命,树立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
1.ABO血型的类型。
2.人体的血量及输血的原则。
教学难点:如何鉴定血型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根据本地或近期发生的真人真事引入,也可以剪辑一些录像资料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并从中提出问题,引出本节内容。或者沿用上节课的引入,进一步的提问:输血前为什么要验血?随意输血会有什么后果?
2.教学过程:
(1)结合“小辞典”中的内容及图片,列表区分ABO四种血型的红细胞、血清。
(2)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竟2、3”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输血关系。
(3)尝试应用:联系实际结合本节课内容,处理一些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