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和2.4 物质运输的路线、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和2.4 物质运输的路线、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6-10 11:3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
教材分析
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消化、呼吸、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淋巴循环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陌生,但在生理学中却占有重要的位置。可以通过探究法让学生了解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的关系并找出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阐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基础知识。
3.知道淋巴循环及其意义,识记淋巴。
4.通过探究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及血液成分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血浆、组织液及淋巴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
:同学们有没有亲身体验过或见过在医院“输液”的情景?药物是怎样到达病灶部位的。
2、教学过程:
(1)说明血液循环系统是由那些结构组成的。
(2)展示血液循环的模式图,根据已有知识尝试用箭头标出血流方向。
(3)总结血液循环的路线有几条,两条循环路径分别是什么。
(4)分析动脉血和静脉血在人体的什么部位发生转变,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5)介绍淋巴循环,说明淋巴液与组织液及血液的关系。
(6)结合生活实例,分析淋巴循环的意义。
第四节 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从调查熟悉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入手,并通过课上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以及分测普通人和运动者的心率两个实验,从反正两个方面说明了酗酒及体育锻炼对人的心血管的弊与利,从而唤醒人们对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视。
教学目标
1.概述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础知识。
2.分析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3.说出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
4.运用所学知识学会突发性血管疾病的应急办法。
教学重点:心脏血管疾病的危害性及引发原因。
教学难点:心脏血管疾病的危害性及引发原因。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自己的家人、亲属、邻居中患有哪些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2、教学过程:
(1)出示资料: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3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所致的心血管疾病形成了全球性的威胁,已成为全球卫生保健和卫生资源的沉重负担。为此,世界心脏联盟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2002年世界心脏日向全球发出了“必须构筑心血管疾病的立体防线”的特别忠告。据调查,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居总死亡人数的第一位,很多人因心血管疾病致残。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动脉粥状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高血脂症、心肌炎、脑溢血等。
教育学生从青少年开始注意养成良好习惯,预防心血管疾病,确保健康。
分析得出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世界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2)组织学生分析分析①哪个年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②心血管致病原因可能是什么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教师点拨确定出实验方案。
(4)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测量班里体育生与普通同学的心率,多测量几组,求平均值。
得出结论:
运动员靠每搏输出量的增多,达到每分输出量;而心脏较弱的人,以加快心率为主来提高心脏的每分输出量,因此心肌易疾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