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食物的消化》(第一课时)
一、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教材分析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是本节的的基础,对于消化的概念科学表述及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验证唾液对食物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与操作对于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动手能力非常重要。同时要注意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教学目标
﹡1.描述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2.阐明消化的概念。
﹡3.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并完成,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4.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描述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2.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
教学难点
阐明消化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 让学生课堂上尝一尝馒头,谈谈自己的感受,馒头的变化,馒头的这些变化与口腔中的那些结构有关,引出本节课主题。
2.教学过程:
﹡(1)学生分三组参照小辞典,技能卡讨论探究牙齿,舌,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分别起什么作用,教师提示学生科学的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实验,单一变量
﹡(2)学生完成实验,并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要分析失败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分析的原因,进一步提问在实验中,馒头能不能含蛋白质,脂肪的食物代替?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3)由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引出消化的概念及消化的两种方式,请学生分析口腔中的消化哪些是物理消化那些是化学消化?
﹡(4)结合生活实际,解释“囫囵吞枣,食而不化”的道理。进一步认识牙齿在消化过程的重要作用,预防龋齿的重要性及保护牙齿的措施。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第二课时)
二、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
教材分析
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是《食物的消化》一节的核心知识,且课本中提到很多学生以前没有接触到的名词,如: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所以新的信息量较大,是学生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可利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如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描述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2.说明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场所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并从图中读取所需信息,并加以总结。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1.描述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2.说明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场所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 根据生活经验引入,中午吃的饱饱的,经过一下午的学习和活动,晚上又饿了。饿时感觉胃里空空的,肚子咕咕叫,食物在胃和小肠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教学过程
﹡(1)根据教参中的《消化之旅》制作多媒体动画,播放多媒体动画《消化之旅》。通过观看并参照课本上的图1-11,学生分别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位置,结构)
②归纳总结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起始器官及参与消化的酶
③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最终产物
④在消化系统中,主要的消化器官是什么?为什么?
﹡(2)多媒体视频展示人造胰液消化蛋花液的实验,分析患有肝炎的病人厌食油腻的食物的原因,说明肝脏的作用。
(3)根据以上所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一日三餐的科学道理,零食不断,吃饭不香的原因,暴饮暴食的危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