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1.反应2SO2(g)+O2(g)
2SO3(g)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s),则这段时间为( )
A.0.1
s
B.2.5
s
C.10
s
D.5
s
2.用纯净的CaCO3与稀HCl反应制取CO2,实验过程记录如图所示。根据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OE段表示反应速率最快
B.EF段表示反应速率最快,单位时间内收集的CO2最多
C.FG段表示收集的CO2最多
D.OG段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速率逐渐增快
3.反应A(g)+3B(g)2C
(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D)=0.4
mol/(L·min)
B.v(C)=0.5
mol/(L·s)
C.v(B)=0.6
mol/(L·s)
D.v(A)=0.15
mol/(L·s)
4.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为2
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事先装入催化剂)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发生下列反应:N2+3H22NH3,3
min后测得密闭容器内的压强是起始时的0.9倍,在此时间内v(H2)是( )
A.0.2
mol/(L·min)
B.0.6
mol/(L·min)
C.0.1
mol/(L·min)
D.0.3
mol/(L·min)
5.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能增大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
A.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多
B.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
C.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D.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
6.在实验Ⅰ和实验Ⅱ中,用定量、定浓度的盐酸与足量的石灰石反应,并在一定的时间内测量反应放出的CO2的体积。实验Ⅰ用的是块状的石灰石,实验Ⅱ用的是粉末状石灰石,图中所示哪个图像能正确反映两种实验的结果( )
7.对下列化学反应,其他条件一定而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Zn(s)+H2SO4(aq)===ZnSO4(aq)+H2(g)
B.CaCO3(s)CaO(s)+CO2(g)
C.FeCl3(aq)+3KSCN(aq)??Fe(SCN)3(aq)+3KCl(aq)
D.2P(s)+3Cl2(g)2PCl3(g)
8.反应A(s)+2B(g)2C(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当改变下列条件之一时,一定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 )
A.增加A物质的量 B.降低温度
C.压缩反应容器体积
D.消耗掉部分B物质
8.反应A(g)+B(g)C(g)+D(g)在一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
A.增加A或B的物质的量浓度 B.增大D的浓度
C.减小B的浓度
D.减小C或D的浓度
C+CO2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映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
9.在2
L密闭容器中充有2
mol
SO2和一定量的O2,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当反应进行到4
min时,测得此时SO2为0.4
mol,那么反应进行到2
min时,密闭容器中SO2物质的量是( )
A.1.6
mol
B.1.2
mol
C.大于1.6
mol
D.小于1.2
mol
10.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下图,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
组别
c(HCl)(mol/L)
温度(℃)
状态
1
2.0
25
块状
2
2.5
30
块状
3
2.
5
50
粉末状
4
2.5
30
粉末状
A.4-3-2-1
B.1-2-3-4
C.3-4-2-1
D.1-2-4-3
11.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
11.“碘钟”实验中,3I-+S2O===I+2SO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c(I-)/mol/L
0.040
0.080
0.080
0.160
0.120
c(S2O)/mol/L
0.040
0.040
0.080
0.020
0.040
t/s
88.0
44.0
22.0
44.0
t1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色时间t1=________。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__________(填字母)。
A.<22.0
s
B.22.0~44.0
s
C.>44.0
s
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催化剂
△
高温、高压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反应的催化效果,用比较法通过定性和定量实验,
来寻找实验的最佳方案。认识催化剂、有效碰撞、活化能等理论。
2.提高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
常识性介绍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先定量实验,后让学生更深的认识催化剂概念。
2. 要让学生在化学实验的探究中,体会“定量记时比较法”的实际应用
3. 要培养学生把化学知识与日常化工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考虑,并由此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学习重点】
建立催化剂的概念,通过定性观察实验现象和定量记时比较分析,认识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定量记时比较法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
知识准备
1、实验目的
比较不同的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的差异,从中认识到催化剂的种类、用量及其形状的选择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2、实验原理
(1)反应原理:2H2O2
==
2H2O
+
O2↑
(2)实验方法:比较法
(3)考虑实验设计依据:
a、确定判断依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b、设计反应实验装置----测定相同时间产生氧气的体积
c、排除干扰因素----控制好与实验相关的各项反应条件
3、实验仪器及药品
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钥匙、具支试管、导管、橡胶管、水槽、10ml量筒、50ml量筒、计时器、
试管
实验试剂:6%H2O2溶液、MnO2、Fe2O3、CuCl2、蒸馏水
【课堂探究】
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的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思考:1、影响H2O2分解速率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常用于H2O2分解的催化剂有哪些?
猜测:影响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
活动探究:探究同质量不同种类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大小的影响。
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呢?另外,这是一个多变量条件下的实验,在实验设计时应注意什么?
思考:1、可以借助一些什么现象观察到一个反应发生的快慢?
2、怎样去定量比较反应进行的快慢?
有下列制氧气的装置,你选择哪一个呢?为什么?(讨论设计定量测量气体的装置)
【实验探究一】现提供如下试剂:
6%H2O2溶液、MnO2、Fe2O3、CuCl2
请同学们动手实验: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
(1)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实验前已完成,此处省略。
(2)每次取用H2O2溶液的体积为5mL,每次催化剂用量约1颗绿豆大小(0.1g)。
(3)加料时要先固后液,加好H2O2后迅速塞上塞子,然后再收集气体,并开始计时。(计时器的使用)
(4)记录15s,30s,45s,60s时产生氧气的体积。
(5)同组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1人专门负责发生装置中药品加入与塞好塞子,1人专门负责收集气体并读数,1人专门负责计时与报时,1人负责记录数据,其他人协助并观察实验现象
数据记录:
催化剂(0.1g)
MnO2
Fe2O3
CuCl2
15s时O2的量/mL
30s时O2的量/mL
45s时O2的量/mL
60s时O2的量/mL
结论:从以上数据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
思考:之前的实验固体物质用量都是0.1g,是否完全出于节省试剂的角度出发的呢?你想到了什么吗?
【实验探究二】
不同质量的MnO2催化H2O2分解
催化剂(0.2g)
MnO2
Fe2O3
CuCl2
15s时O2的量/mL
30s时O2的量/mL
45s时O2的量/mL
60s时O2的量/mL
结论:从以上数据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讨论:
1、催化剂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除了催化剂本身不同、质量不同以外,还有哪些影响因素?我们该如何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
2、若要设计温度或催化剂接触面积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我们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当堂训练】
1、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请改正
(1)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是一样的。
(2)催化剂的量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3)催化剂的接触面积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4)温度也会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2、
FeCl3
溶液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真正起催化作用的是Fe3+
Fe3+还是CI—
,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盛有5ml
1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________(某酸),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向盛有5ml
1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3、酶是蛋白质,具有蛋白质的特性,酶能催化很多化学反应,图中表示酶参加的反应中,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解释曲线变化原因
.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衡移动的涵义。
2、了解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够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3、通过“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现象并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4、能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对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解释。
过程与方法
1、解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2、在学习、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
1、了解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够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2、通过“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现象并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现象并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2、实验探究法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引出课题环节二探究温度改变对平衡的影响环节三探究浓度对平衡的影响环节四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环节五总结归纳
投影数据1:上次课的一组平衡状态实验数据思考:1.1反应条件的改变,是否会引起原平衡状态的改变?为什么?1.2哪些条件的改变可能会引起Qc与Kc的不等?1.3平衡移动的规律是什么?板书: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探究问题一:温度改变对平衡移动影响的规律板书:一、温度思考:2.1温度改变时,平衡常数如何改变?投影数据2:不同温度条件下,一些吸、放热反应平衡常数数据实验素材1:一种
N2O4
===
2NO2
,△H
>
0
反应的平衡体系任务:请同学们以此反应的一种平衡状态为研究对象,设计实验探究温度改变平衡移动的规律2.2
能否依据Qc、Kc判据预测平衡移动的方向及反应现象?板书:△H
>
0,升高温度,Kc变大,QcKc平衡逆向移动。请同学们汇报实验现象和所获得的结论。2.3若
△H<0,温度改变平衡将如何移动?请同学们依据
2NO2
===N2O4
,△H
<
0反应,仿照前面加以分析。板书:H<0,升高温度,Kc变小,Qc>Kc平衡逆向移动。
降低温度,Kc变大,Qc===Fe(SCN)
3反应2:Cr2O7
2-
+
H2O
===2CrO4
2-
+2H+请同学选择研究对象,具体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板书: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Qc
减小,Qc增大,Qc>Kc,平衡逆向移动。小结2:浓度对平衡的影响思考生产、生活中的问题:1、工业制硫酸的主反应:2SO2+O2
===2SO3
△H
<
02、工业合成氨反应N2+3H2
==2NH3
△H
<
0
根据我们今天研究的结论,推测在工业生产中,我们应该选择什么生产条件,有利于提高产物SO3
(NH
)的产率?总结反思:科学方法科学知识
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数据,、思考问题观察实验数据,学生分析、归纳温度对平衡常数影响的规律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分析学生汇报学生实验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归纳温度对平衡的影响规律学生思考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学生预测学生汇报实验结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学生倾听
复习回顾、以旧带新,引出课题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对平衡移动产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获得结论的目的让学生利用所学理论(Qc
Kc判据)设计实验、预测现象,实验观察,获得结论,实践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通过科学研究过程设计的实践,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学有所用。帮助学生树立关注社会、关心生活的意识。通过总结环节,让学生学会反思,在方法与知识方面获得提升(共10张PPT)
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药理毒理
化学与健康
本品所供给的硫,通过体内硫转移酶,将硫与体内游离的或已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的CN-
相结合,使变为毒性很小的硫氰酸盐,随尿液排出而解毒。
根据以下所给的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并填写在学案上。
仪器:小烧杯、量筒、试管、大烧杯、计时器
试剂:0.1
mol﹒L-1
Na2S2O3溶液
0.1
mol﹒L-1
H2SO4溶液
蒸馏水、热水
活动与探究
课题方案设计
锥形瓶编号
0.1mol/L
Na2S2O3溶液/mL
0.1mol/L
H2SO4溶液
反应温度
十字被遮盖时间
结论
1
3
3
室温
2
3
3
热水
活动与探究
根据以下所给的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并填写在学案上。
仪器:小烧杯、量筒、试管、大烧杯、计时器
试剂:0.1
mol﹒L-1
Na2S2O3溶液
0.1
mol﹒L-1
H2SO4溶液
蒸馏水、热水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
稀释H2SO4和稀释Na2S2O3的效果明显不同,该反应速率更大程度上决定于Na2S2O3溶液的浓度。
活动与探究
资料:对于该现象的初步解释是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可能分为两步进行
:
①S2O32-+2H
+
=
H2S2O3
②H2S2O3=
S+SO2+H2O
其中反应①速率快
,而②反应速率较慢
,故该步为决定总反应的速率步。
药理毒理
化学与健康
本品所供给的硫,通过体内硫转移酶,将硫与体内游离的或已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的CN-
相结合,使变为毒性很小的硫氰酸盐,随尿液排出而解毒。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
A.明矾溶液加热
B.CH3COONa溶液加热
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
2.某温度下,有反应H2(g)+I2(g)2HI(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不变,升温,正反应速率减小
B.温度、压强均不变,充入HI气体,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增大
C.温度不变,压缩气体的体积,平衡不移动,颜色加深
D.体积、温度不变,充入氮气后,正反应速率将增大
3.从植物花中提取一种有机物,可用简化式HIn表示,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In(溶液红色)
H+(溶液)+In-(溶液黄色),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在该水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该指示剂显黄色的是( )
A.盐酸
B.碳酸钠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过氧化钠
4.反应A(g)+3B(g)
2C(g) ΔH<0,达到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5.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黏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
mL,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5)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且能重复使用。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
同一反应时间
同一反应温度
反应温度/℃
转化率/%
选择性/%
反应时间/h
转化率/%
选择性/%
40
77.8
100
2
80.2
100
60
92.3
100
3
87.8
100
80
92.6
100
4
92.3
100
120
94.5
98.7
6
93.0
100
选择性100%表示反应生成的产物是乙酸乙酯和水
①根据表中数据,下列________(填字母)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
A.120℃,4
h
B.80℃,2
h
C.60℃,4
h
D.40℃,3
h
②当反应温度达到120
℃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解析:选B。明矾溶液加热使水解程度增大,酸性增强,酚酞试液不变色,A不符合题意;CH3COONa溶液水解显碱性,使酚酞试液显红色,加热使水解程度增大,酚酞试液颜色加深,B符合题意;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NH+OH-,加入NH4Cl,使平衡左移,溶液颜色变浅,C不符合题意;NaCl不水解,对颜色无影响,因此D不符合题意。
2.解析:选C。升高温度,正反应、逆反应速率都加快;该反应属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或压缩体积,平衡不移动,但其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因为I2(g)的存在,颜色加深。注意温度、压强均不变,充入HI气体,则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减小。
3.解析:选B。使指示剂显黄色说明平衡向右移动,即必须使c(In-)增大。应加入能与H+反应的物质,B符合题意。而D中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褪色。
4.解析:选C。题目提供的是一个正反应方向放热的化学反应,所以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不分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即温度降低,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5.解析:(1)液体混合一般应将密度大的液体加入到密度小的液体中。(2)加沸石或碎瓷片可防止液体暴沸。(3)该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升温可加快反应速率。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减小生成物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4)从催化剂重复利用、产物的污染、原料被炭化角度分析。(5)①从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升高温度转化率提高,但120
℃时催化剂的选择性差,60
℃和80
℃时的转化率相差不大,60
℃为适宜温度,反应时间长,转化率提高,但4~6小时转化率提高不明显,可选C;②发生了副反应,有可能是乙醇脱水生成了乙醚。
答案:(1)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入冰醋酸
(2)在试管a中加入几粒沸石(碎瓷片)
(3)加快反应速率 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4)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液(或造成环境污染) 部分原料炭化 催化剂重复使用困难 催化效果不理想(任填两种)
(5)①C ②乙醇脱水生成了乙醚(共16张PPT)
你知道吗?
把蒸熟的糯米洒上酒曲粉,盖严实,过4天左右,又香又甜的米酒就做好了。
唾液淀粉酶
将淀粉分解
成麦芽糖
制硫酸工业中,在SO2转化
为SO3的过程中,往往加入V2O5
专题4
课题2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问题
H2O2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
2
H2O2
=
2
H2O
+
O2↑
1、影响H2O2分解速率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常用于H2O2分解的催化剂有哪些?
3、猜测:影响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因素可
能有哪些呢?
探究同质量不同种类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大小的影响。
探究实验一:定量探究
思考:
这是一个多变量条件下的实验,在实验设计时应注意什么?
控制单一变量
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呢?
1、可以借助一些什么现象观察反应发生的快慢?
2、怎样去定量比较反应进行的快慢?
气泡多少,沉淀快慢,固体消失快慢,温度变化……
(定性)
1、测定相同时间内生成气体体积的多少
2、测定生成相同体积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思考:
实验室排水法测量气体体积常用方法
现提供如下试剂:
6%H2O2溶液、MnO2、FeCl3、CuCl2
50mL量筒
试管
请同学们动手实验:
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现使用下图装置:
(3)加料时要先固后液,加好H2O2后迅速塞上塞子,然后再收集气体,并开始计时。(计时器的使用)
(1)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实验前已完成,此处省略。
(5)同组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1人专门负责发生装置中药品加入与塞好塞子,1人专门负责收集气体并读数,1人专门负责计时与报时,1人负责记录数据,其他人协助并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2)每次取用H2O2溶液的体积为5mL,
每次催化剂用量约0.1g(约1颗绿豆大小)。
(4)记录15s,30s,45s,60s时产生氧气的体积。
催化剂(0.1g)
MnO2
FeCl3
CuCl2
15s时O2的量/mL
30s时O2的量/mL
45s时O2的量/mL
60s时O2的量/mL
数据记录
从以上数据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一结论:
2、实验所选择的MnO2、FeCl3、CuCl2均能催化双氧水分解,在同一条件下,MnO2的催化效率最好。
3、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不止一种,可通过实验去探究。
1、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化学反应催化效率不同。
催化剂(0.2g)
MnO2
FeCl3
CuCl2
15s时O2的量/mL
30s时O2的量/mL
45s时O2的量/mL
60s时O2的量/mL
数据记录
从以上数据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实验二:定量探究
探究不同种类催化剂质量增加至0.2g(约1颗黄豆大小)
对H2O2分解速率大小的影响。
同一催化剂,质量不同催化效率不同。
总结与反馈
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请改正
1、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是一样的。
2、催化剂的量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交流与讨论:
1、催化剂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除了催化剂本身不同、质量不同以外,还有哪些影响因素?我们该如何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
2、若要设计温度或催化剂接触面积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我们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FeCl3
溶液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真正起催化作用的是
Fe3+还是CI—
,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盛有5ml
1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________(某酸),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无明显现象
向盛有5ml
1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练习:
有大量气泡放出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l-无催化效果
Fe3+真正起了催化作用
2、酶是蛋白质,具有蛋白质的特性,酶能催
化很多化学反应,图中表示酶参加的反应
中,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解释曲线变化
原因
.
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因素。
2、作业本,P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