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6-09 22:2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自学案
【学习目标】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了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学习难点】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遣唐使:
1、背景:
时期,中国和日本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

3、影响:把唐朝先进的
、天文历法、文字、书法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日本仿效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二、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
1、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2、贡献: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东渡,最后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主持修建的
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他还传播中国的医学、文学、书法、建筑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西游记》
1、经历:
年间,高僧
西行前往天竺(印度)取经。他访遍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
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2、贡献:
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
②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貌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合作探究】
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随堂训练】
1、唐朝时期,与亚洲各国友好交往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根本原因是(
)。
A、对外交通发达
B、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制度先进,文化昌盛
C、采取对外开放政策
D、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2、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C、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中日两国交往频繁
3、“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
A、朝鲜
B、日本
C、天竺
D、越南
4、《西游记》中唐僧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艺术原型就是唐朝时期远足印度、寻求佛教经书的高僧(
)。
A、鉴真
B、法显
C、玄奘
D、阿倍仲麻吕
5、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
A、鉴真
B、张骞
C、玄奘
D、班超
6、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程度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玄奘西行
B、开凿大运河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来华
7、七年级负责本月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下列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文成公主入藏
B、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8、1998年,唐招提寺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财产”的重要部分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唐招提寺是(
)友好交往的见证。
A、唐朝与阿拉伯
B、唐朝与朝鲜
C、唐朝与天竺
D、唐朝与日本
9、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0、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笋、印度的刀豆、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
A、农业生产发达
B、对外交流频繁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关系融洽
11、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鉴真东渡
②玄奘西行
③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④遣唐使来华
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堂堂清】
1、遣唐使来华:为了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日本派遣大量的遣唐使来华,把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天文历法、文学艺术、建筑医学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在日本传授佛学,主持修筑唐招提寺,还传播中国的医学、文学、建筑、书法艺术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3、玄奘西行天竺: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他口述笔录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社会习俗的珍贵史料,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