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6-09 22:2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版)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
A.长安
B.临安
C.建康
D.东京
2.“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
A.刘备
B.元昊
C.忽必烈
D.赵匡胤
3.唐宋元明清,是大家都熟悉的朝代,但是在这种说法中也淹没了一些其他的历史朝代,比如和宋朝并立的辽和西夏。那么在唐朝和宋朝之间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段时期是(  )
A.南北朝时期
B.三国时期
C.春秋战国
D.五代十国
4.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历史元素,《百家姓》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关于姓氏的著作,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唐
B.明
C.汉
D.宋
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朝代建立的情况,搭配正确的是(  )
A.秦朝﹣﹣﹣﹣﹣221年﹣﹣﹣﹣﹣嬴政
B.唐朝﹣﹣﹣﹣﹣618年﹣﹣﹣﹣﹣李世民
C.北宋﹣﹣﹣﹣﹣960年﹣﹣﹣﹣﹣赵匡胤
D.元朝﹣﹣﹣1271年﹣﹣﹣﹣铁木真
6.《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历史上出现多次分裂局面,但也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建立大一统的王朝.这些历史人物不包括(  )
A.嬴政
B.司马炎
C.杨坚
D.赵匡胤
7.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8.“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  )
A.唐高祖
B.宋太祖
C.宋真宗
D.宋高宗
9.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  )
A.靖康之变
B.陈桥(驿)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葵丘会盟
10.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是通过(  )
A.外戚掌权
B.发动兵变
C.皇位世袭
D.组织农民起义
11.《宋史 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A.澶渊之盟
B.郾城之战
C.靖难之役
D.陈桥驿兵变
12.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他建立的政权史称(  )
A.北宋
B.辽
C.金
D.南宋
13.以下通过政变、篡权建立的新王朝,维持了百年以上较长统治的是(  )
A.篡夺皇位司马炎,建立西晋归统一
B.王莽篡汉建号新,托古改制短命亡
C.外威杨坚善弄权,建立隋朝代北周
D.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北宋
14.“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人物有关(  )
A.武则天
B.赵匡胤
C.李世民
D.赵构
15.“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了北宋建立后(  )
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C.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
D.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
16.我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事很多.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为帝的是(  )
A.李渊
B.杨坚
C.赵匡胤
D.武则天
17.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元世祖
18.“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熟悉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
A.耶律阿保机
B.唐太宗
C.元昊
D.赵匡胤
19.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与这句诗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杨坚
B.李世民
C.赵匡胤
D.忽必烈
20.毛泽东在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
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宋祖”应该指的是(  )
A.宋高宗赵构
B.宋真宗赵恒
C.宋徽宗赵佶
D.宋太祖赵匡胤
2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图中的主角是(  )
A.石守信
B.赵匡胤
C.赵构
D.阿骨打
22.如图中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度使权力,从而加了中央集权。他是(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高宗
23.某研究生正在研究有关“澶渊之盟”的史实,下列文献中,可供其参考的是(  )
A.
B.
C.
D.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4.如图是2012年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风尘仆仆来到中原大地视察的一个场景。他这次来到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舞阳县,深入田间地头、来到农家小院、走进科研院所,看望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农业科技人员,考察春季农业生产。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温家宝自担任总理以来已9次到河南考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温家宝作为国务院总理,在任期间多次到河南考察农业,说明了什么?
(2)我们河南省地处中原,沃野千里,交通便利,在古代有许多王朝都在此建都。请你写出二个在现河南境内建都的王朝和都城所在城市的名称。
(3)温家宝总理这次视察所到的漯河市临颍县境内,有一个著名的村庄这里集体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富裕,村风文明,她不仅是有名的旅游景点,而且是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榜样之一。请你写出这个村庄的名字。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1)“太祖”指何人?
(2)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6版)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含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2016 聊城)“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
A.长安
B.临安
C.建康
D.东京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的相关知识.
【解答】“苏湖熟,天下足”的含义是江南一带的经济很发达,足以养活全国的人.结合所学知识: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和“苏湖熟,天下足.”描述了宋朝时期,江南一带的经济发展并成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历史状况.故都指的是北宋都城东京(汴京).宋朝南迁后称东京为故都.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培养认真审题的能力,识记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2.(2016 岳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
A.刘备
B.元昊
C.忽必烈
D.赵匡胤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宋太祖的相关知识.
【解答】毛泽东诗词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宋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3.(2016 青岛模拟)唐宋元明清,是大家都熟悉的朝代,但是在这种说法中也淹没了一些其他的历史朝代,比如和宋朝并立的辽和西夏。那么在唐朝和宋朝之间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段时期是(  )
A.南北朝时期
B.三国时期
C.春秋战国
D.五代十国
【考点】五代十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五代十国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和宋朝之间处于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史学家统之为十国.
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五代十国的有关内容.
 
4.(2016 红安县模拟)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历史元素,《百家姓》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关于姓氏的著作,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唐
B.明
C.汉
D.宋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朝.
【解答】《百家姓》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把赵列为第一表明赵姓在当时最为尊贵,据此可判断这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宋朝,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赵匡胤建立北宋.
 
5.(2016 乐至县一模)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朝代建立的情况,搭配正确的是(  )
A.秦朝﹣﹣﹣﹣﹣221年﹣﹣﹣﹣﹣嬴政
B.唐朝﹣﹣﹣﹣﹣618年﹣﹣﹣﹣﹣李世民
C.北宋﹣﹣﹣﹣﹣960年﹣﹣﹣﹣﹣赵匡胤
D.元朝﹣﹣﹣1271年﹣﹣﹣﹣铁木真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掌握中国古代朝代建立的情况.
【解答】A.秦朝﹣﹣﹣﹣﹣221年﹣﹣﹣﹣﹣嬴政,不正确,秦朝建立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B.唐朝﹣﹣﹣﹣﹣618年﹣﹣﹣﹣﹣李世民,不正确,唐朝建立者是李渊.
C.北宋﹣﹣﹣﹣﹣960年﹣﹣﹣﹣﹣赵匡胤,正确.
D.元朝﹣﹣﹣1271年﹣﹣﹣﹣铁木真,不正确,元朝建立者是忽必烈.
故选C.
【点评】准确掌握各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6.(2016 祁阳县二模)《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历史上出现多次分裂局面,但也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建立大一统的王朝.这些历史人物不包括(  )
A.嬴政
B.司马炎
C.杨坚
D.赵匡胤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历史上完成全国统一大业的封建君主.
【解答】在所给选项中的历史人物分别是秦朝、西晋、隋朝、北宋的开国皇帝,根据所学知识成功统一中国的是秦朝、西晋、隋朝.北宋与与周围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并立,没有统一全国.
故选D.
【点评】对我国历史上各朝代的特点要充分把握,注意从经济、政治、疆域等方面分析其特点.
 
7.(2016春 祁阳县期末)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宋太祖.
【解答】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8.(2016春 阳新县期末)“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  )
A.唐高祖
B.宋太祖
C.宋真宗
D.宋高宗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杯酒释兵权.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杯酒释兵权”可知是这位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大将们交出兵权.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杯酒释兵权.
 
9.(2016春 揭西县期末)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  )
A.靖康之变
B.陈桥(驿)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葵丘会盟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陈桥兵变.
【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陈桥驿兵变.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角色扮演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宋朝建立的相关知识.
 
10.(2016春 唐山期末)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是通过(  )
A.外戚掌权
B.发动兵变
C.皇位世袭
D.组织农民起义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建立.
【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汴京(今属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赵匡胤建立北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11.(2016春 潮南区期末)《宋史 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A.澶渊之盟
B.郾城之战
C.靖难之役
D.陈桥驿兵变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的建立.
【解答】公元960年,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在陈桥驿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史称“陈桥驿兵变”.材料就是对这一事件的描述.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典故.
 
12.(2016春 东坡区期末)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他建立的政权史称(  )
A.北宋
B.辽
C.金
D.南宋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的建立.
【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陈桥驿兵变.
 
13.(2016春 西宁期末)以下通过政变、篡权建立的新王朝,维持了百年以上较长统治的是(  )
A.篡夺皇位司马炎,建立西晋归统一
B.王莽篡汉建号新,托古改制短命亡
C.外威杨坚善弄权,建立隋朝代北周
D.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北宋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陈桥兵变.
【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朝是赵匡胤通过政变、篡权建立的新王朝.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北宋的建立.
 
14.(2016春 乳山市期末)“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人物有关(  )
A.武则天
B.赵匡胤
C.李世民
D.赵构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与“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有关的人物.
【解答】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太祖赵匡胤的有关活动.
 
15.(2016春 东城区期末)“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了北宋建立后(  )
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C.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
D.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杯酒释兵权.
【解答】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杯酒释兵权的目的与作用.
 
16.(2016春 雅安校级期中)我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事很多.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为帝的是(  )
A.李渊
B.杨坚
C.赵匡胤
D.武则天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建立的知识点.
【解答】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黄袍加身拥立为帝,建立了宋朝.也就是历史上的北宋.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北宋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7.(2016春 蓟县期中)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元世祖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宋太祖.
【解答】“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可知是宋太祖.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他即位后进行了“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重点掌握宋太祖.
 
18.(2016春 东莞市校级期中)“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熟悉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
A.耶律阿保机
B.唐太宗
C.元昊
D.赵匡胤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赵匡胤的典故.
【解答】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19.(2016春 南平校级期中)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与这句诗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杨坚
B.李世民
C.赵匡胤
D.忽必烈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北宋的建立者.
【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宋的建立者.
 
20.(2016春 灌阳县期中)毛泽东在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
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宋祖”应该指的是(  )
A.宋高宗赵构
B.宋真宗赵恒
C.宋徽宗赵佶
D.宋太祖赵匡胤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宋朝的建立.
【解答】“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宋祖”应该指的是宋太祖,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建立.
 
21.(2016春 呼和浩特期中)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图中的主角是(  )
A.石守信
B.赵匡胤
C.赵构
D.阿骨打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赵匡胤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建立宋朝,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2.(2016春 南通校级期中)如图中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度使权力,从而加了中央集权。他是(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高宗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杯酒释兵权.
【解答】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23.(2013春 雅安期末)某研究生正在研究有关“澶渊之盟”的史实,下列文献中,可供其参考的是(  )
A.
B.
C.
D.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记载“澶渊之盟”的史书.
【解答】“澶渊之盟”发生在北宋,而《史记》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宋史》记载了宋朝的历史,《贞观政要》记载唐朝唐太宗的史实.
故选C.
【点评】知道历史书籍记载史实的起止时间.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4.(2016秋 钦州月考)如图是2012年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风尘仆仆来到中原大地视察的一个场景。他这次来到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舞阳县,深入田间地头、来到农家小院、走进科研院所,看望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农业科技人员,考察春季农业生产。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温家宝自担任总理以来已9次到河南考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温家宝作为国务院总理,在任期间多次到河南考察农业,说明了什么?
(2)我们河南省地处中原,沃野千里,交通便利,在古代有许多王朝都在此建都。请你写出二个在现河南境内建都的王朝和都城所在城市的名称。
(3)温家宝总理这次视察所到的漯河市临颍县境内,有一个著名的村庄这里集体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富裕,村风文明,她不仅是有名的旅游景点,而且是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榜样之一。请你写出这个村庄的名字。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东汉的建立;三国鼎立的形成;北魏孝文帝改革.
【分析】(1)本题考查温总理到河南多次考察农业的原因.
(2)本题考查在河南建都的王朝和城市.
(3)本题考查南街村.
【解答】(1)由材料中“深入田间地头、来到农家小院、走进科研院所,看望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农业科技人员,考察春季农业生产.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关心“三农”问题;说明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在全国农业中的地位重要.
(2)河南省地处中原,沃野千里,交通便利,在古代有许多王朝都在此建都.如:北宋定都开封;东汉定都洛阳;北魏早期定都平城,后来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曹魏早期定都许昌,后来曹丕定都洛阳等.
(3)南街村是临颍县城关镇紧靠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107国道的全国十大名村,它是集体主义经济的代名词,著名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故答案为:
(1)说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关心“三农”问题;说明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在全国农业中的地位重要.
(2)如:北宋,定都开封;东汉,定都洛阳;北魏,早期定都平城,后来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曹魏,早期定都许昌,后来曹丕定都洛阳等.
(3)南街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南省乡土历史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25.(2014春 合川区校级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1)“太祖”指何人?
(2)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
【解答】(1)由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唐季以来”可知,“太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由材料“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以来,兵祸连年,国家不安定的原因是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由材料“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可知,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
(1)赵匡胤.
(2)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措施: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影响: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