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普通班第三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9分)
一、选择题(18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今年春晚除了彭丽媛的独唱无伴舞外,其他的歌舞节目都是群体性的,服装尽显华丽,演员个个长袖善舞,把人看得眼花缭乱。
B、美国航母“约翰·斯滕尼斯”号昨天抵达伊朗东南部的阿曼海,五角大楼同时还开列了对伊空袭目标,此举意在敲山震虎,迫使伊朗履行安理会决议。
C、一年的高中生活,我们俩从没有红过脸,平时相敬如宾,无话不谈,可昨天却因为在讨论火箭队的失利原因时观点相左,差点挥拳相向。
D、实验中学的每位校长每年听课都在200节以上,上行下效,全校教师也都养成了随时听课、虚心学习的习惯,每学年人均听课100节左右。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B、的确,我们很难简单地概括出中国文学的传统,但大约不会有人否认,先秦文学的《诗经》、诸子散文、《楚辞》至为绚丽,是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
C、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不怕失败,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D、这个星期六,哥哥和我的同21世纪教育网敏登上了聚远楼。。
3.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哪
风雨兴焉
焉:于此
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
其:那
B.亦将闵足下之不能
闵:怜悯
君既若见录
录:记录
何方圜之能周兮
周:周全
C.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
旷:空缺
多谢后世人
谢:告诫
将子无怒
将:愿、请
D.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庶:希望
木直中绳
中:合乎
而闻者彰
彰:明显
4.
下列各项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而耻学于师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③吾从而师之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⑤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⑦足以荣汝身
⑧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A.①③/②/④/⑤⑦/⑥⑧
B.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C.①②/③⑧/④/⑤/⑥⑦
D.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5.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君子生非异也
B.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蒲苇纫如丝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偭规矩而改错
D.摄缄縢,固扃鐍
吾尝跂而望矣
6.
下列各句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师不必贤于弟子
B.此君子之贼也
不拘于时
C.若何为生我家
为仲卿母所遣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9题(每题3分,共9分)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
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影响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出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
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7.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B.
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
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D.
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
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C.
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9.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
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
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C.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D.
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9分)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恁,世为农民。唐广明中,黄巢犯阙,江、淮盗贼蜂起。有贼帅王绪者,自称将军,陷固始县,审知兄潮时为县佐,绪署为军正。蔡贼秦宗权以绪为光州刺史,寻遣兵攻之,绪率众渡江,所在剽掠,自南康转至闽中,入临汀,自称刺史。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己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祝曰:“拜此剑动者为将军。”至潮拜,剑跃于地,众以为神异,即奉潮为帅。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军民苦之,闻潮为理整肃,耆老乃奉牛酒,遮道请留。潮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又平狼山贼帅薛蕴,兵锋日盛。
唐光启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表潮为泉州刺史。大顺中,岩卒,子婿范晖自称留后,潮遣审知将兵攻之。逾年,城中食尽,乃斩晖而降,由是尽有闽、岭五州之地。潮即表其事,昭宗因建威武军于福州,以潮为节度、福建管内观察使,审知为副。
审知为观察副使,有过,潮犹加捶挞,审知无怨色。潮寝疾,舍其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命审知知军府事。十二月丁未,潮薨,审知以让其兄审邽,审邽以审知有功,辞不受。审知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廷。唐末,为威武军节度、福建观察使,累迁检校太保,封琅琊郡王。梁朝开国,累加中书令,封闽王。是时,杨氏据江、淮,故闽中与中国隔越,审知每岁朝贡,泛海至登莱抵岸,往复颇有风水之患,漂没者十四五。后唐庄宗即位,遣使奉贡,制加功臣,进爵邑。
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同光元年,审知卒。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寻遣兵攻之
寻:不久
B.潮犹加捶挞
挞:鞭打
C.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廷
表:表彰
D.三十年间,一境晏然
晏:安定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王潮征战、升职受封有关的一组是(
)(3分)
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
②平狼山贼帅薛蕴
③遣审知将兵攻之
④为福建管内观察使
⑤累迁检校太保,封琅琊郡王
⑥累加中书令,封闽王
A.①②④⑤
B.
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
D.
①③④⑥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
B.
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
C.
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
D.
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王绪贪暴多猜忌,所到之处狂取豪夺,还将才能超过他的部将都杀掉,于是当时担任军正的王潮与众英豪一起杀了王绪。
B.
泉州刺史廖彦若贪婪残暴,军民深受其苦,听说王潮治理严整,当地的老人们就捧着酒肉,拦路请求他留下。
C.
王潮占有了闽、岭五州的疆域之后,又派王审知领兵攻打福建观察使陈岩的女婿范晖,最终范晖因弹尽粮绝投降。
D.
王审知每年朝贡,都要航海到登莱靠岸,往返都要冒很大的风险。庄宗即位后,诏令加封他功臣,晋升爵位并增加封地。
第二卷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祝曰:“拜此剑动者为将军。”
(4分)
(2)潮薨,审知以让其兄审邽,审邽以审知有功,辞不受。(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喜迁莺
蔡挺①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
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橐鞬②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
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注释]①蔡挺(1014-1079),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官至直龙图阁,知庆州,屡拒西夏犯边。《宋史》本传称蔡挺“在渭久,郁郁不自聊,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
②橐(tuó)鞬,指装甲胄、弓箭的袋子。
请简要分析上阕所写边塞秋景的特点及其作用。(5分)
(2)全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填空
17、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
,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千古江山,
。
,风流总被雨打风砍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念去去,千里烟波,
。多情自古伤离别,
,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现代文阅读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断腿母狼
邓 林
外公是生产队的护林员,他和外婆住在黄巢坪山上的小木屋。木屋的四周有竹篱笆围着,种着玉米、番薯、青菜、萝卜,养着十几只鸡鸭。
那天,外公外出巡山,走到白佛崖底时,听到了动物凄惨的叫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被野猪夹夹住了后腿的狼。狼满嘴是血,一条后腿已经断了一截,脚爪子连着皮,和另一条腿一起,夹在野猪夹里。狼为了自救,活生生地咬断了自己的一条后腿爪子,正打算咬另外一条腿爪子。
外公向来对狼没有好感,砍下了一棵小树做木棍,打算结果狼的性命。狼没有龇牙咧嘴,目露凶光,只是轻轻地哼哼着,眼里竟然流出了泪水。外公才发现,这是一只怀崽的母狼,从它那滚圆的肚子可以看出。
外公对母狼有了怜悯之心,丢下木棍,试探着靠近母狼,狼也不挣扎——它太疲乏了,怀崽加上失血过多,已完全没有反抗能力——当外公弯下腰,用力掰开野猪夹,取出母狼那条受伤的腿时,母狼已经昏死过去。外婆看到外公把狼带回家很生气,一定要外公把狼打死。那刚刚苏醒过来的母狼,眼泪又吧嗒吧嗒地落下来。外婆心软了,同意让母狼留下来。
外公在鸡棚旁给母狼做了个窝,端来一盆玉米糊。母狼凑过来闻了闻,舔了舔,而后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外婆说:“狼是吃肉的动物,光吃玉米糊,营养不够,腿上的伤好不了,它肚子里的崽子也保不住。”外婆敲了两个鸡蛋在食盆里。母狼闻到了腥味,贪婪地把嘴巴伸进食盆里。
第二天一大早,外公走到狼窝一看,大吃一惊:母狼的身边多了四只毛茸茸的小狼崽。外公外婆很高兴,听说野狼驯服了就是威猛无比的狼狗。从小好好调养,说不定明年就有了四条出色的狼狗,到那时,就不用再担心黄鼠狼来叼走小鸡小鸭了。以后每天,外公外婆都把鸡蛋留给母狼吃。母狼的奶水很充足,四只小狼崽养得胖胖的。
一个多月过去了,母狼的腿伤好了许多,但那条被它自己咬断了一截的脚爪,长不出来了;那条骨折了的腿,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小狼崽一天天地长大,它们跟外婆养的鸡鸭混熟了,经常在一起玩耍,互相之间没有一点惧怕。
那天夜里,外公外婆迷迷糊糊中听见了鸡的尖叫声,没在意。天亮了,外婆发现下蛋最多、最大的芦花鸡,竟被咬断了脖颈——死了。外婆认定是小狼崽干的,随手抄起一把扫帚,追着小狼崽就是一阵痛打,破口大骂:“你们这些畜生,忘恩负义的东西,没有芦花鸡下的蛋,你们能有今天?”
之后一连三天,鸡窝平安无事。外公外婆渐渐地把这件事忘了,依然每日两餐给母狼喂食。这天早上,外婆发现又少了两只母鸡。很快在篱笆边上找到了两只母鸡的尸体,它们也被咬断了脖子。外婆气极了,拿过一根竹竿,见着狼崽就打。小狼崽被追得四处逃命,撞开篱笆,逃进了树林。看着外婆追打小狼崽,母狼在窝里唔唔地叫着,流着泪。
当天晚上,四只小狼崽没有回窝。第二天,外婆打开鸡棚,竟然又有三只母鸡和一只麻鸭被活生生地咬断了头颈——四只小狼崽为报复外婆,竟然各自咬死一只!外婆火从心头起,对着母狼就是一顿痛打:“养不教,母之过,你这不知好歹的畜生!你这忘恩负义的东西!”母狼也不躲闪,只是哀嚎着,流着泪。
天亮了,外公外婆听到轻轻的敲门声。外公打开门一看:门槛上坐着那条断了后腿的母狼,母狼的身后,齐刷刷地躺着四只小狼崽的尸体,小狼崽的嘴都被咬得稀烂,惨不忍睹。母狼看到外公开了门,拖着受伤的双腿,缓缓地爬到门外的大石头上,然后转过头,对着外公外婆,嗥嗥地大吼两声,滚下了悬崖。
外公外婆都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听说过野兽会自杀的。显然,那四只小狼崽都是被母狼咬死的。外公外婆看到这个情景惊呆了。他们不再为死去的鸡鸭伤心,反而为母狼杀死狼崽,滚崖自尽,感到过意不去。外公来到悬崖底找回母狼的尸体,在屋后的树林里,把它和四只小狼崽埋在一起。
当天夜里,鸡棚里又传来了鸡的尖叫声。外公外婆赶到鸡棚,在雪亮的手电光下,两只黄鼠狼正在咬着鸡的脖子…… 外公外婆明白了:原来咬死鸡鸭的凶手,不是小狼崽,而是黄鼠狼!外公外婆眼里噙满了泪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始部分写小狼崽和鸡鸭混熟了,互相之间没有一点惧怕,还能一起玩耍,是为了接近鸡鸭,为后面小狼崽被外公外婆认为是咬死鸡和鸭凶手的情节作铺垫。
B.当外婆第一次给母狼吃鸡蛋的时候,母狼闻到了腥味,很快把嘴巴伸进食盆里,这说明狼凶残贪婪的本性是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不会因为人的恩情而改变。
C.外公外婆养的鸡鸭被咬死的数量由一只鸡增加到两只鸡,再增到四只鸡鸭,外婆的行为由追打小狼崽,到痛打断腿的母狼,感情也由生气逐步变为愤怒。
D.断了后腿的母狼将小狼崽的嘴咬得稀烂,惨不忍睹,四只小狼崽的尸体齐刷刷地躺在母狼的背后,此处属于细节描写,凸现了母狼复杂而丰富的内心活动。
E.小说结尾写外公外婆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泪水的背后有为母狼杀死狼崽、滚崖自尽
而感到的难过之情,也有对母狼一家的死感到的惋惜之情。
(2)小说中的母狼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3)作品是怎样叙述断腿母狼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有多处描写了母狼的叫声,每次叫声表现不同,心理也不一样。请选择
三处描写,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8分)
四、写作
19.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网络词汇“颜值”在《咬文嚼字》杂志发布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排第三。颜值表示人物颜容英俊或靓丽的数值,用来评价人物容貌和姿色,有“颜值高”“颜值爆表”“颜值暴跌”的说法。当80后、90后成为社会主力军,“颜控”的数量也日益增多,我们渐渐发现,长得好看的男人或者女人,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战场上,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于是更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绝望了。这并非是无的放矢。英国刊物《经济学人》最近指出,权力属于颜值更高的领导人。不管在大猩猩社群还是今天的西方发达国家,领导人要达到职业生涯的最高点,长相(以及身高、肌肉、语音语调)和成就一样重要。现在颜控流行,根本上是人们把相貌商业化的结果,相貌被当成商品或者一个消费符号。
颜值真的这样重要吗 你对现在的颜控流行怎么看?
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定,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800字,写一篇作文
语文答案
一、
1、B(A“长袖善舞”原比喻做事有所凭借,就容易成功;现在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此处属望文生义。C“相敬如宾”指夫妻相互尊敬、爱护,像对待客人一样,属使用对象不当。D“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此处属褒贬误用。)
2、B(A主客体颠倒。C不合逻辑。D有歧义。)
3.B(录:收容,周:合)
4.A(意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为状语)
5.D(A.“说”通“脱”、“生”通“性”;B.“县”通“悬”、“纫”通“韧”;C.“受”通“授”、“错”通“措”)
6.A(状语后置。B.判断句/被动句;C.宾语前置/被动句;D.定语后置/宾语前置)
二、7.A
“人才培养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错,从第二段结尾倒数第二、三句话可以看出。
8.D
“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错,从文段第三段第三句话可以看出。
9.B
文中第三段只是提及书院也出现了为官方所接受的思想,并没有说民间思想有意识的把此作为什么途径。
10.(3分)C(表,上表。)
11.(3分)C(⑤⑥均为王审知升职受封)
12.(3分)B
13.(3分)C(
①事件先后有误;②范晖为军士们所杀)
14.(7分)
(1)(4分)那些部众们寻求主帅,于是杀牲取血盟誓,在前面立了一把剑,祝告说:“跪拜,能使(让)此剑跃动的人做将军。”
(译出大意给1分,“刑”“植”“动”三处,每译出一处给1分)
(2)(3分)王潮去世,王审知将职权让给兄长审邽,审邽认为审知有功,推辞不接受。
(译出大意给1分,“以让其兄”的“以”、“以审知有功”的“以”,每译出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亲王恁,世代务农。唐朝广明年间,黄巢攻进京城,江、淮一带盗贼蜂起。有个贼帅王绪,自称为将军,攻陷固始县。王审知的哥哥王潮,当时是县僚,王绪任用他做军正。蔡州贼寇秦宗权任命王绪为光州刺史,不久又派兵攻打他,王绪率领部下渡过长江,所到之处大肆劫掠,从南康辗转到闽中,进入临汀,自称为刺史。王绪多猜忌,把才能超过自己的部将都杀掉。王潮与为首的几名英豪共同杀掉了王绪,那些部众们寻求主帅,于是杀牲取血盟誓,在前面立了一把剑,祝告说:“跪拜,能让此剑跃动的人做将军。”到王潮祷拜时,剑从地上跃起,众人认为神奇灵异,就拥戴王潮为主帅。当时泉州刺史廖彦若当政贪婪残暴,军民深受其苦,听说王潮治理严整,年老一辈的人就捧着慰问的酒肉,拦路请求他留下。王潮因而领兵包围了廖彦若,一年多后攻克他,又平定了狼山上的贼帅薛蕴,兵势一天天强盛。
唐朝光启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上表推荐王潮做泉州刺史。大顺年中,陈岩去世,他的女婿范晖自称留后,王潮派王审知领兵攻打范晖。过了一年,城中粮尽,于是军士们杀掉范晖投降,由此王潮全部占有了闽、岭五州的疆域。王潮即上表陈述这些事,唐昭宗因而在福州设置威武军,任王潮为节度使、福建管区内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
王审知任观察副使时,有了过失,王潮仍加以棍鞭责打,王审知没有怨怒之色。王潮卧病不起,不用他的儿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而委任王审知掌管军政事务。十二月丁未,王潮去世,王审知将职权让给兄长审邽,审邽认为审知有功,推辞不接受。王审知自称为福建留后,上表告知朝廷。唐朝末年,任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接连迁升到检校太保,封为琅琊郡王。梁代建国,官位迁任到中书令,封为闽王。这时,杨氏占据江、淮一带,因此闽中与中原隔绝,王审知每年朝贡,航海到登莱靠岸,往返都有很大的风水之险,船只被卷翻淹没在海中的情况十有四五。后唐庄宗即位时,王审知派使者朝奉纳贡,庄宗诏令加封功臣称号,晋升爵位和增加封地。
王审知起自田间,直到富贵,常常以节俭自律,选拔任用好官吏,减省刑罚,节约开支,减轻徭役与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三十年中,全境安宁。同光元年,王审知逝世。
15.(11分)(1)(5分)上阕写出了边塞秋景萧瑟苍凉(荒凉肃杀)的特点(1分):边塞秋晓,霜空无际,故垒森森,黄云低垂,蓬草枯衰,随风摇曳;战马嘶啸,塞雁长鸣,冷月当空,早寒袭人(2分)。所写秋景渲染了艰苦的戍边征战环境(1分),反衬(衬托)了少年将士不畏艰苦,慷慨报国,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1分)。(意思对即可)
(2)①“剑歌骑曲”报“君恩”,“山西年少”尽“塞垣乐”,写出了少年将士从军守边慷慨报国的壮志豪情,表达了词人由衷的赞美之情;②“刁斗静”“时送平安耗”,写出了词人与将士们紧守边塞,保得边境无事,朝廷“威怀遐远”,暂得太平的局面,从中表达了词人欣慰自豪之情;③“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因久守荒远的边塞,无人顾念,有家难回,词人不免产生了年华空逝、人生渐老的孤独悲愁之情。④“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是描写词人因归去无望,孤独悲愁,暂且借酒销愁,表达了自我解脱,自我宽慰的感情。(以上四点,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16、(1)乍暖还寒时候
(2)玉簪螺髻
(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4)一蓑烟雨任平生
(5)一尊还酹江月
(6)暮霭沉沉楚天阔,更那堪
18.(25分)
(1)(5分)C D
【评分标准】答C给 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是为了接近鸡鸭”不对;B项,母狼吃鸡蛋,主要是为了养伤和保住狼崽;E项,泪水的主要原因是“错怪了母狼一家”。
(2)(6分)①坚韧勇敢,求生本能。母狼在误踩猎人设置的野猪夹之后,为了求生会不惜咬断自己的后腿爪子想逃脱。②富有人性,有情有义。母狼对于对自己有过恩惠的外公外婆有感情,以诚相待。当外婆追打狼崽、痛打母狼时,流着泪,突出母狼的人性。③捍卫尊严,不惜牺牲生命。当狼崽被外公外婆误解咬死鸡鸭时,把尊严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用咬死狼崽和自尽来表示自己的清白。
【评分标准】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以外公外婆的角度来叙事,外公外婆在小说中起着线索的作用,外公外婆贯穿故事的始终;②外公外婆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尤其是外婆的行动不断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③埋下伏笔和前后照应,外公外婆想把狼崽调教成狼狗,就不用再担心黄鼠狼来叼走小鸡小鸭了,是伏笔,与故事结尾黄鼠狼咬死鸡鸭的情节照应。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8分)具体分析:①第一次是“听到了动物凄惨的叫声”,是母狼被野猪夹夹住腿的时候,是求生本能咬断自己后腿爪子的痛苦;②第二次是“只是轻轻地哼哼着”,面对外公想结果它的性命时,它表现出哀求和可怜的心理;③第三次是“母狼在窝里唔唔地叫着”,看见外婆追打小狼崽时,叫声中既有哀求,又有讨饶;4第四次是“只是哀嚎着”,外婆痛打母狼,它不躲闪,叫声中包含被误解的悲痛;5最后一次是“嗥嗥地大吼两声”,叫声中向外公外婆表达以生命捍卫尊严和清白的决绝。
说明好处:五次叫声的描写,层层推进,展现了母狼的心理和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当人类能以诚相待狼时,狼和人类是和平共处的;当人怀疑狼的行为时,狼也会牺牲生命捍卫自己的清白。
19.略
【解析】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可以谈颜值在这个时代真的很重要,也可以批评这种只注重外表的看脸时代;还可以谈既重颜值也重内涵;也可以谈颜值只是先天的不足,后天需要靠什么来弥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