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下第四单元第8课苏轼咏月诗文课件(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第四单元第8课苏轼咏月诗文课件(5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10 10:3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8张PPT。苏轼咏月杂文总休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对作品的感情基调有初步认识。?
2、反复朗读和背诵诗文,理解诗文中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3、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重点:诗文的内容及其表达的不同情感。?
难点:知人论世,理解作者的心境。导入新课苏轼曾评论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字唯其少、意唯其多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背诵这篇散文,积累文言诗词和虚词。?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及布局的匠心所在。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初品美感 全文仅80余字,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笔调清新淡雅,景象明净澄澈,行文波澜起伏,极具诗情画意。 再悟哲理
默读全文,找出体现作者情绪的词语:

欣 然【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欣然 贬谪
表现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反差
←→
找出作者笔下的景物,体味作者寄托的情感。
月光→思家乡 念亲朋
邀志同道合友 享恬淡优美景
竹柏→ 君子 高洁 坚强
志趣高洁 笑对人生
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领悟文章主旨。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要放宽心态,美景无处不在。水调歌头苏轼学习目标1、了解词这种文体,背诵这首词。?
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及布局的匠心所在。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前人曾有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学习目标1、感情朗读,熟能成诵。2、把握词意,领略意境。3、理解苏轼,体会感情。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
元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因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对月吟诗,走近苏轼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
此事古难全。
月有阴睛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
何事长向别时圆?
不应有恨,
照无眠。
低绮户,
转朱阁,
何似在人间。
起舞弄清影,
高处不胜寒。
又恐琼楼玉宇,
我欲乘风归去,
今夕是何年。
不知天上宫阙,
把酒问青天。
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四川眉山)人。出身在一个书香门第,1057年参加科举考试,与弟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1075年,苏轼在密州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此怀念分别五年的苏辙。 水调歌头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夜晚响起. ---席慕容月亮传达思乡、怀人、忆旧之情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下面来欣赏一些关于中秋的图片嫦娥奔月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有许多关于月饼由来的故事,但所有的故事中,月饼是用来庆祝胜利的食品。 相传,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在八月十五征讨匈奴得胜,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从此后,月饼的制作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月饼成为我国月饼中的五大种类。海南近年来兴起的水果月饼,更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
市的东坡区)人。父苏洵、弟 苏辙都是著
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祐进士,任
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
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
贫救孤、颇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
哲宗 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
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
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
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
庭坚并称“苏黄”。
  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
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 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
称“苏辛”。
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
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
《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fu2]、蔡襄并称“宋四家”。
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
掀舞之势。 《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 这首词分两片。上片写对月饮酒,主要抒发词人对人生的感慨。苏轼经受过政治上的挫折,面对朝廷激烈的斗争,只能将满腹的疑问借助“把酒问青天”,引起对人生的思考,发问“明月几时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苦闷的情感并未延续下去,“我欲乘风归去”“起舞弄清影”两句又表露出作者对人生不懈的追求,尽管“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
?? 词的下片借助明月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月儿渐渐西斜,感伤离别时,月儿圆的无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伤感之情转为自我安慰。自古以来,事物总是这样有规律的发展,又有何叹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充分展现词人对亲情的珍重和怀念,虽不能相聚,但可以共赏天上明月。
???? 整首词将怀念之情寄托在明月上,以明月的形象,作旷达语,空灵蕴籍。它传达了词人无限惆怅和深情的心声,使读着吟唱时感其思想境界之阔,叹其感情至深。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思考讨论让知识升华
让思想共鸣
让心灵通达——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
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宫殿。
归去:回到天上。
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不胜:经不住。
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不应:不该。
何事:为什么。
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欣赏品味读句
品味(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欣赏品味(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和“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二 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上阕:下阕:望月(写景) 怀人(抒情) 思考讨论三 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
虚景:明月、酒、青天、风、清影、
朱阁、 绮户
宫阙(琼楼玉宇)四 哪些地方运用了想象?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归纳小结:上阕:望月(写景)下阕: 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
作业:1 、背诵、默写这首词。
2 、小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冬日夜晚,寒气袭人 。我坐在温暖的教室里,思绪万千……關 于 月 亮 和 思 乡的 詩
中 秋 月 李 嶠
圓 魂 上 寒 空, 皆 言 四 海 同。 安 知 千 里 外, 不 有 雨 兼 風?
靜 夜 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明 月, 低 頭 思 故 鄉。
峨 眉 山 月 歌 李 白
峨 眉 山 月 半 輪 秋, 影 入 平 羌 江 水 流。 夜 發 清 溪 向 三 峽, 思 君 不 見 下 渝 州。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