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清兵卫与葫芦》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10 18:50:12

文档简介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一)导入新课
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是智慧的触发器,是才能的增长点,是成功的奠基石。古今中外,很多人在兴趣的指引下走向了成功,可是,也有很多人的兴趣被家长、老师或者社会给扼杀了。今天我们学习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来一起看看这个叫清兵卫的孩子有什么爱好,他这个爱好的命运最终如何呢?21*cnjy*com
(二)作家作品(学生在预习基础上介绍,教师补充)
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白桦”派成为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历时15年之久,于1937年完成。写一个孤独的知识分子在不幸的生活中与思想苦闷的道路上探索的历程。主人公时任谦作是祖父和母亲的私生子,在兄弟间一直遭受歧视,在母亲死后,他与祖父及其年轻的妾共同过着寂寞的生活。为立志从事文学事业与父亲发生冲突,婚后又发现妻子不忠,便独自流浪,最后在旅途中病倒。妻子赶到时,只见病床上的丈夫睁开柔和而充满爱情的眼睛。其余中短篇小说《到网走去》《在城崎》《和解》《学徒的菩萨》等。21·世纪*教育网
(三)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1、由第一段可知课文主要写了? 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与葫芦 的故事。他最开始的爱好是热衷于葫芦,后来的爱好是热衷于绘画,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是因为发生了一件事,从而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www-2-1-cnjy-com
2、清兵卫对葫芦的热衷达到了什么程度?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他对葫芦的痴迷?
a、买葫芦(常常买了来玩)
b、看葫芦(错看葫芦:文中最忍俊不禁的一个细节;呆望葫芦;不跟别的孩子玩,永远不倦;看遍葫芦)
c、收拾葫芦(技巧很好、郑重)
通过若干细节的刻画形象深刻地展现了清兵卫对葫芦的喜爱达到了痴迷的地步。
3、这么热衷的爱好却最终发生了转变,转变的契机是由于一件事,那么“这件事”指发生的一件什么事?(对清兵卫的爱好别人不理解)21cnjy.com
这是一对非常重要的矛盾冲突:清兵卫的爱好与别人的不理解。
这一矛盾具体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是清兵卫的爱好与父亲的不支持之间的矛盾(后文的“教员”其实“父亲”的一个意义共同体),第二层是清兵卫独到的眼光与世俗常人的眼光之间的矛盾。【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一层矛盾最终爆发,清兵卫的爱好被生生扼杀,达到情节的一个高潮;
第二层矛盾最终解决,清兵卫慧眼发掘的葫芦,被卖到了六百块的高价,达到情节的又一高潮。
不得已,清兵卫最终改了爱好。
可以构图如下:
1、
清兵卫的爱好 父亲不支持(观点不一) 买了一个钟爱的葫芦 教员反对
教员反对:发现葫芦 (插入教员爱好:摇摆) 教员家访(没有发现收拾好的葫芦:摇摆)
父亲砸碎葫芦 清兵卫改了爱好
情节不直接往下走,忽然宕开一笔,这种写法称为摇摆。
注:第1处摇摆:武士道象征压抑个性,外强中干,甚至带点滑稽的强权
新地乃是花街柳巷,低级趣味和庸俗的地方
清兵卫爱好的葫芦象征的是自然、美、和谐
小结:表面是教员批评清兵卫,实际是嘲讽教员,此处摇摆,悲剧气氛降低,多出喜剧意味,从清兵卫的失败转到教员的失败(情感意义上的失败)和人道主义情绪的胜利(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也暗示了情感上的不妥协)。21教育网
第2处摇摆:清兵卫爱好最终还是无情地被扼杀,说明孩子的天性和天赋常常被大人粗暴地扼杀。
2、
清兵卫的爱好 客人不理解(看法不同) 买了一个钟爱的葫芦
教员反对:没收葫芦 交给校役
卖出高价(大摇摆:从原有的情节发展上宕离开去,开始另一个情节的叙述,成为另一条变线) 清兵卫改了爱好www.21-cn-jy.com
第3处摇摆:清兵卫的慧眼和天才,却造就了校役和古董店老板这两个带有市侩色彩的任务的超额利润,这是讽刺,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暗示)2-1-c-n-j-y
从第一层矛盾来看,是清兵卫被压倒了;从第二层矛盾来看,清兵卫却是胜利者。
主题:第一层矛盾可推出:表达大人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粗暴地扼杀孩子天性和天赋的一种批评,表达了对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忧思。【来源:21cnj*y.co*m】
第二层矛盾可推出:显示了清兵卫的天赋和独到的审美力,反衬出大人们的固执、蛮横和自以为是,批评封建家长制的专制管理。21·cn·jy·com
(四)文本探究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清兵卫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如何?你觉得他的父亲爱不爱他?为什么?
-----从父亲的言行中可以感受到父亲的骂、揍,是希望孩子“有出息”。但是因为粗暴、自以为是,不理解孩子的童心童趣,以为清兵卫的痴迷葫芦只是贪玩,毫无意义。他非要按自己的想法来塑造儿子,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2·1·c·n·j·y
??? 此时,那“一个一个地”被“砸碎”的已不光是葫芦,还有清兵卫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梦想。
爱着自己的孩子,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却粗暴地扼杀了他的个性,不用说在那遥远的日本,就是今天在我们中国这样的父母或长辈又何其多呢!【出处:21教育名师】
(五)课外延伸
鲁迅《风筝》
文章由回忆引起,看到风筝,“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引发了作者的记忆深处的往事。自己不爱风筝,甚至“厌恶”风筝,“以为这种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看到了小兄弟因风筝而“惊呼”“高兴得跳跃”,认为是“笑柄,可鄙的”——这些情感导致了他接着下来对小兄弟的一次精神虐杀——当“我”恍然大悟,发现他偷偷地做风筝时,“愤怒地”“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面对“我”的“傲然”,小兄弟先是“很惊惶”,“失了色的瑟缩着”,最后“绝望地”留在小屋里。这些人物描写,仅寥寥无几,就刻画了人物的个性特点,神情呼之欲出。“我”为兄长,小弟“多病,瘦得不堪”,“论长幼,论力气,他都是敌不过我的”。所以当自己骄横地踏碎他的梦想时,他毫无反抗之力。 【版权所有:21教育】
时间逝去,再见到风筝时,作者叙述道:“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因为中年后的他发现年少时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但自己却把它没杀了。“我的心已仿佛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我”虐杀儿童的思想根源,来自当时封建思想的束缚。旧思想无视孩子的天性,认为守规守矩的才是好孩子,文中用“肃杀的严冬”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使文章含蓄又带有深意
无论《风筝》也好,《清兵卫与葫芦》也好,我们都需要呼吁:人们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六)布置作业:
???? 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合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
课件17张PPT。清兵卫与葫芦
志贺直哉作者简介:
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 他的作品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
长篇小说《暗夜行路》整体感知由第一段可知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和_____? 的故事。他最开始的爱好是___________,后来的爱好是__________,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___,从而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 清兵卫葫芦玩葫芦热衷绘画一件事如何热衷?a、买葫芦(常常买了来玩)b、看葫芦(错看葫芦;呆望葫芦;不跟别的孩子玩,永远不倦;看遍葫芦)c、收拾葫芦(技巧很好、郑重、专心)忍俊不禁的一个细节描写 整体感知由第一段可知课文主要写了? 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与葫芦 的故事。他最开始的爱好是热衷于葫芦,后来的爱好是热衷于绘画,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是因为发生了一件事,从而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 矛盾冲突清兵卫的爱好与别人的不理解
父亲不支持
(观点不一)
客人不理解
(看法不同) 买了一个中意的葫芦 教员发现教员家访交给校役教员没收父亲砸碎清兵卫改了爱好摇摆1摇摆2摇摆3情节不直接往下走,忽然宕开一笔,这种写法称为摇摆。卖出高价第1处摇摆:日本“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武士道象征压抑个性;新地乃是花街柳巷,低级趣味和庸俗的地方;清兵卫爱好的葫芦象征的是自然、美、和谐。
小结:表面是教员批评清兵卫,实际是嘲讽教员,此处摇摆,悲剧气氛降低,多出喜剧意味,从清兵卫的失败转到教员的失败,也说明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忧思,也为下文的情节埋下伏笔。
矛盾冲突清兵卫的爱好与别人的不理解
父亲不支持
(观点不一)
客人不理解
(看法不同) 买了一个中意的葫芦 教员发现教员家访交给校役教员没收父亲砸碎清兵卫改了爱好摇摆1摇摆2摇摆3情节不直接往下走,忽然宕开一笔,这种写法称为摇摆。卖出高价 第2处摇摆:清兵卫爱好最终还是无情地被扼杀,说明孩子的天性和天赋常常被大人粗暴地扼杀。 矛盾冲突清兵卫的爱好与别人的不理解
父亲不支持
(观点不一)
客人不理解
(看法不同) 买了一个中意的葫芦 教员发现教员家访交给校役教员没收父亲砸碎清兵卫改了爱好摇摆1摇摆2摇摆3情节不直接往下走,忽然宕开一笔,这种写法称为摇摆。卖出高价 第3处摇摆:为了引出下一高潮,从而加深作品的主题,清兵卫的慧眼和天才,却造就了校役和古董店老板这两个带有市侩色彩的人的超额利润,这是讽刺,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暗示,社会缺乏天才成长的土壤。矛盾冲突清兵卫的爱好与别人的不理解 父亲不支持
(观点不一) 客人不理解
(看法不同) 买了一个中意的葫芦 教员发现教员家访交给校役教员没收父亲砸碎清兵卫改了爱好摇摆1摇摆2摇摆3情节不直接往下走,忽然宕开一笔,这种写法称为摇摆。卖出高价从第一层矛盾来看,是清兵卫被压倒了;从第二层矛盾来看,清兵卫却是胜利者。主题:第一层矛盾可推出:表达大人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粗暴地扼杀孩子天性和天赋的一种批评,表达了对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
第二层矛盾可推出:显示了清兵卫的天赋和独到的审美力,反衬出大人们的固执、蛮横和自以为是,批评封建家长制的专制管理。这两层矛盾分别展现了文章的什么主题?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让孩子个性自由发展《清兵卫与葫芦》告诉我们:作业布置: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合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清兵卫!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