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七下第6课 北宋的统治 课件(1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七下第6课 北宋的统治 课件(1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3 20:40:28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907亡
960兴
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南唐
吴越


南汉
南平
北汉
唐玄宗统治后期,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北方战乱多
南方相对安定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一、北宋的建立及统一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事件:
意义: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东京(开封)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
的分裂割据局面,
实现局部统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宋建立初期,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导致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息的原因。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欲治之,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具体措施有: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收精兵(兵权):
夺其权(行政权):
制钱谷(财政权):
1、“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的兵权。
2、统兵
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
枢密院掌调兵权。
3、从地方军队里挑选强壮的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2、任用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
1、分割宰相职权,强化皇权。
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
转运使
,收缴地方财税归
中央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唐朝武将
宋代文臣
1.目的:
2.表现:
3、影响: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弊端
(1)统治者提倡文治,大力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抑制武将势力。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积极影响:有效地清除了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消极影响:军队作战能力低下,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
课堂小结: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建立与局部统一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重点)
重文轻武
加强兵权(“兵”)
加强行政权(“权”)——中央、地方
加强财政权(“钱”)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重文抑武,文臣统兵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
特别提醒: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其统治区只占有原来五代十国的范围,不是全国统一。那时有东北辽,西有吐蕃,西南有大理等,是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所以北宋的统一是局部的统一。
陈桥兵变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最高将领,当时后周皇帝只有七岁,其手下赵普策划兵变,当大军到达陈桥驿时,赵匡胤佯装醉酒。第二天早上,众多将士喧闹着拥入他的帐中,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向他跪拜,高呼“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做了皇帝。这就是“黄袍加身”的成语。
杯酒释兵权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






参知


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
皇帝总揽大权
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兵权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
行政权
誊录、糊名
北宋,科举制进一步完备
1.形成了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以及三年一考的制度。
2.考试更加严格,采取了许多作弊的措施:糊名,誊录等
《励学篇》
——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神童诗》
——汪洙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