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朝的科技名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的主要内容及地位等。
2、了解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东西起止点、构成、作用、地位等。
3、知道北京城的营建、布局特点和紫禁城的建筑特色。
4、知道明朝的文学成就。
学习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学习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预习评价
科技名著
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经过27年编写出《
》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作者是。这部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作者是。
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明朝修筑的长城,东起、西至,总长万余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代修筑的。
(2)北京城:明朝的北京城是在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明朝的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皇城即
,是北京城的核心。
小说和戏剧
(1)《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是。是我国小说的开山之作。
(2)《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另一部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是。
(3)《西游记》出现于明代中期,作者是。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
(4)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
问题探究,合作学习
1、我们能从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等科学家身上学到什么?
秦长城与明长城有哪些区别?
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我国古代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是(
B
)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千金方》
D.《伤寒杂病论》
2、被国外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D
)
A.《农政全书》
B.《梦溪笔谈》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3、长城的东西两端分别是(
D
)
A.鸭绿江、嘉峪关
B.山海关、陇西
C.鸭绿江、陇西
D.辽东、嘉峪关
4、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北京城的是(
B
)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明神宗时
D.明英宗时
5、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与自然相配合的科学家是(
C
)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6、右图是《西游记》的插图《孙悟空大闹天宫》,《西游记》是(
C
)
A.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C.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D.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7、“三顾茅庐”
“火烧赤壁”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出自下列我国古代哪部文学名著(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