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藤野先生
鲁迅[学习目标][学习难点]1.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2.语言的感彩和副词的准确运用。(1)通过几件典型的事来突出人物的品质;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2)学习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和鲁迅先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掌握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的方法,从而把握课文脉络、结构。
学习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学习难点:
(1)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2)品味语言的感彩和副词的准确运用。[第一课时]
一.揭示目标:
学习目标:
(1)认读并识记重要词的音形义。
(2)掌握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的方法,从而把握课文脉络,把握课文的结构。
二.学习过程
(一)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预习测试:
1.给下列加点注音并注意其字形。
绯红(fēi) 宛如(wǎn) 驿站 (yì)
解剖(pōu) 油光可鉴(jiàn) 毫不介意(jiè) 畸形(jī) 不逊 (xùn) 匿名(nì) 杳无消息(yǎo) 诘责(jié) 教诲(huì) 瞥见(piē) 抑扬顿挫(cuò) 深恶痛疾(wù) 2.解释下列词语绯红:鲜红。绯,红色。
不逊:无礼。逊,谦逊。
诘责:质问并责备。诘,质问。
畸形: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畸,不正常
的。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
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2.解释下列词语瞥见:指很快地看了一下,有些许无意(不经意 不小心,不在意的)中看到某事的意思。一下子看见。
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节奏分明、和谐悦耳。
深恶痛疾:恶,厌恶。疾,痛恨。厌恶、痛恨到极点。
美名其曰:给予一个好听的名字(名称)叫做。
模胡:马虎不讲究。 3.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藤野先生》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作者简介及背景材料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
草》《朝花夕拾》
《呐喊》《彷徨》《华盖集》《坟》
等。本文选自散文
集《朝花夕拾》。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2.阅读课文提示及
注释,了解文章写作
年代及时代背景。课文写于1926年,回
忆了1902—1906年留
学日本的片段。鲁迅
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
民,但后来却弃医从
文了,我们在本课的
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
思想变化的原因。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
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
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
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行 程
东京-仙台-离开仙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二)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问题,自学指导(约2分钟)
要求:快速阅读,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问题组:(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是围绕什么线索,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2)鲁迅先生求学变换了几个地点,课文中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分别对应哪些段落?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2.自主学习,教师巡视(约5-8分钟)。
3.学生展示,教师点拨(约8-10分钟)
(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是围绕什么线索,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线索: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经过。顺序: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以及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的。
(2)鲁迅先生求学变换了几个地点,课文中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分别对应哪些段落?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第二部分:在仙台,
交往经过
(4-35)相识相交(6-23)离别原因(24-31)依依惜别(32-35)第三部分:离仙台,别后怀念。
(36-38)第一部分:
(1-3)在东京,交往缘起。途中见闻(3-5)明线:
与先生
的交往 暗线:
作者爱
国情感做课时达标《藤野先生》第一课时作业。(三)当堂训练(15分钟)[第二课时] 一.揭示目标:(约1分钟)
学习目标:
(1)通过几件典型的事来突出人物的品质;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2)学习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和鲁迅先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习过程
(一)三读课文,研读赏析(一) 1.出示问题,自学指导(约2分钟)
要求:阅读“在仙台”部分,研读如下问题。
(1)用笔勾画出对藤野先生进行描写的语句,看看作者刻画人物时抓住怎样的特征?
(2)这部分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要求给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说说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 用一句话来评价藤野先生。
2.自主学习,教师巡视(约5-8分钟) 生活俭朴,不修边幅,治学严谨的学者。 3.学生展示,教师点拨(约8-10分钟)
(1)用笔勾画出对藤野先生进行描写的语句,看看作者刻画人物时抓住怎样的特征? 用一句话或几个词来评价藤野先生。
黑瘦、八字须 (容貌)
缓慢而抑扬顿挫 (声调)
戴眼镜、挟着书 (举止)
衣着模胡旧外套 (衣着) 小结:运用白描的手法,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勾勒其形象,突出人物品质。 小结: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学者。 (2)找出作者在仙台与藤野交往的几件事,要求给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说说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添改讲义——正直热忱,认真负责
改解剖图——严格要求,治学严谨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询问裹脚——科学兴趣,求实精神(3) 用一句话来评价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个生活俭朴、不修边幅、正直热忱、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学者形象。 (二)三读课文,研读赏析(二)
1.出示问题,自学指导(约2分钟)
要求:跳读课文“在东京”和“离仙台”两部分,研读如下问题:
(1)在去仙台的途中,作者对“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点记得很清楚,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来解释?
(3)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来到仙台?作者为什么又要告别藤野离开仙台?
(4)作者为什么要写离开仙台、怀念先生这部分内容?
2.自主学习,教师巡视(约5分钟)。 3.学生展示,教师点拨(约8-10分钟)
(1)在去仙台的途中,作者对“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点记得很清楚,这是为什么?
去仙台的途中,“日暮里”令作者想到了风雨飘摇中的祖国,“水户”是反清志士客死之地,这两个地方触发作者的忧国之情。
(2)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来解释?
作者感到受到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只不过是“大概是物以希为贵”,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来到仙台?作者为什么又要告别藤野离开仙台?
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来到仙台? 是因为在东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盘辫子,学跳舞——不学无术,思想腐朽。
作者是怀抱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东渡日本的,看到这里也是这样,对之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队,失望、痛苦、忿恨之情和强烈的报国热情使他百感交集,远大的抱负和恶劣的环境形成尖锐的矛盾,因而,他不得不离开东京,寻求一个有利于实现理想的环境。所以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是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的表现。 (3)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来到仙台?作者为什么又要告别藤野离开仙台?
作者又为什么要毅然决然告别恩师而离开仙台呢?这是因为“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地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更深刻地认识到国人的麻木,进而认识到要想救国,首先要拯救国民的灵魂,于是他告别恩师,弃医从文。 (4)作者为什么要写离开仙台、怀念先生这部分内容?
之所以要写此部分内容,是为了直抒对藤野先生的热情赞颂和怀念之情,并将怀念付诸行动,收藏讲义,悬挂照片,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这也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感。
小结:以上四个方面体现了鲁迅先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三)当堂训练(10分钟)
做课时达标《藤野先生》第二课时作业。 一.揭示目标:(约1分钟)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2.品味本文语言的感彩
(一)四读课文,研讨品味(包括解题、文章主题、语言品味等方面)第三课时1.出示问题,自学指导(约2分钟)
(1)关于课文,有几种不同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①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②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③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2)本文的语言耐人咀嚼,很富有感彩,请结合下面的题目作简要赏析。
①“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2)本文的语言耐人咀嚼,很富有感彩,请结合下面的题目作简要赏析。
①“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②“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3)文中还有一种情况,借助于副词,增强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请结合下面的题目作品析。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②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③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④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二) 本文的语言耐人咀嚼,很富有感彩,请结合下面的题目作简要赏析。“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对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精神表示钦佩。“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深切地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文中还有一种情况,借助于副词,增
强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试结合下列问题作品析。“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
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只不过”的意思(三)“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
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
国民的辛酸。似有此事,
但不完全肯定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与“不”连用,以反
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
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
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从以上例子能看出,调动一些语
言因素,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是大有益处的。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
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
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结合课文及下图,试谈谈你对鲁迅
弃医从文、爱国主义思想的认识。俯首甘为儒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复述: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学生自读课文第24至3l语 段,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尝”是什么意思?
(4)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这是在考试风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的:在他们看来,贫弱中国的国民是低能儿,分数六十分以上,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 文中看电影事件中所叙述的中国人的情形,是依着一个要被枪毙的中国人、一群围着看枪毙的中国人和一个“我”的次序来说的。
特意写明:“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说明作者没把自己看做局外人,旁观者。(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尝”是什么意思?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采”原指日本学生看到枪毙中国人时兴高采烈的表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4)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匿名信事例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这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个人与
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遭遇屈辱。看电影事件——思想受
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
受到严重挫伤,体会到国人的麻木。爱国谢谢 生字生词
绯红fēi 宛如wǎn 驿站yì 解剖pōu 油光可鉴jiàn
毫不介意 落第 畸形jī 不逊xùn 匿名nì 杳无消息yǎo 诘责jié 凄然qī 教诲huì 瞥见piē
抑扬顿挫cuò 深恶痛疾wù
绯(fēi)红:鲜红。 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瞥(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 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