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在学校里偷了一块写字板,拿回家给母亲,母亲没有批评他,反而夸奖了他。第二次,他偷回了一件大衣,母亲又夸奖了他。长大后,他偷了更大更多的东西,被抓判了死罪。母亲跟在后面,捶胸痛哭,小偷要求和母亲贴耳说话,却咬下了耳朵,使母亲残疾。母亲大哭,觉得儿子不孝,但儿子却说:“我初偷石板,你若打我一顿,就不至于有今天的悲剧”。
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别有深意的文章《扁鹊见蔡桓公》,看看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课堂导入作者简介 韩非子是战国末年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 韩非子在文学方面也有较高的成就。《韩非子》是集法家学说之大成的著作,善于用寓言说明问题,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
主人公介绍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蔡桓(huán)公,蔡国
(现在 河南省上蔡县一
带)国君,下文称“桓公”。
字·词·音桓( ) 有间( )
腠( )理 不悦( )
不应( ) 还( )走
汤熨( ) 火齐( )
骨髓( )huánjiāncòuyuèyìnɡxuántàng wèijìsuǐ“还”通“旋”,旋转,掉转。
“汤”通“烫”,用热水焐。
“齐”通“剂”,药剂。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2.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通假字字·词·音1.立有间
古义:
今义:
2.居十日
古义:
今义:一会儿。之间。停留居住、住所。古今异义3.将益深
古义:
今义:
4.索扁鹊
古义:
今义:更加好处寻找索取5.故使人问之 6.望桓侯而还走
古义: 古义:
今义: 今义:特意所以跑走字·词·音在腠理桓侯体痛在肠胃汤 熨针 石火 齐在骨髓无法医治 逃 矣在肌肤讳疾忌医
不防微杜渐桓侯遂死课文结构整体感知新课讲解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退出以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新课讲解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问扁鹊为什么转身就跑,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是汤熨的力量能达到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是针灸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管辖的部位,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问了。”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就病死了。新课讲解 本文按照 顺序,记叙了扁鹊和蔡桓公的 次会面。时间四一见二见三见四见在腠理在肌肤在肠胃在骨髓将恐深将益深无奈何也汤熨针石火齐无疾不应,不悦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又不应,又不悦将益深体痛,遂死 问题探究病讳疾忌医——日益恶化最终身亡{缺点错误不听劝告——要防微杜渐,及时医治。 越陷越深要正视问题,改正错误。{{铸成大错{要接受批评帮助和忠告。↓ 问题探究 1.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按时间顺序。——扁鹊见蔡桓公
——居十日,扁鹊复见
——居十日,扁鹊复见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居五日……桓侯遂死。 2.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②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③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④今在骨髓,臣是以无情也。问题探究 3.课文描写蔡桓公的哪些言行,表现他的讳疾忌医?①“寡人无疾”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③不应“又不悦”
表现蔡桓公固执、自信。表现对医生猜忌、反感。说明对医生冷淡、反感,拒之千里之外。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掩饰,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批评帮助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否则就会病入膏肓。问题探究启示: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勇于正视,及时改正。要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助。不可主观猜测,切勿拒绝忠告。见微而知著,小患易酿大祸,要及早提防。谨慎对待,避免困难。不可盲目自信,要多点听从他人劝告。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问题探究 你认为导致桓侯最后死去的原因有哪些?蔡桓公:讳疾忌医
固执自信 扁鹊:医术高明
善意规劝 规劝缺乏说服力和艺术性问题探究拓展延伸说话要讲究艺术 1971年,周恩来总理接见第31届世界乒乓球比赛后应邀来访的外国球队代表团,美国队的格伦·科恩问总理:“你对美国的颓废派运动怎么看?”周总理先是客气地看了科恩一眼,科恩披头散发的打扮说明了他热衷于颓废派文化,就说:“世界的青年现在对现状不满,正在寻求真理。在寻求真理的时候就曾经想试试各种各样的办法。因此,我们是理解青年的想法的。……如果经过自己做了以后,发现这样做不正确,那就应该改变。这是我们的意见,只是一个建议而已。”周恩来的话讲得十分得体,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美国颓废派运动当然很难为中国人民所接受,但与外国青年交谈是不便作正面批评的,周恩来的话一方面肯定了青年寻求真理,并表示理解他们的所想所做,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建议,这段话充分表现了周恩来对外国客人礼貌性的尊重。 附录: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孔丘)、孟子(孟轲)、荀子(荀况)
法家:李斯、韩非
道家:庄子(庄周)、老子(老聃)
名家:公孙龙子、惠施
墨家:墨子(墨翟) 兵家:孙子(孙武)
纵横家:苏秦、张仪 农家:神农氏
阴阳家:邹衍 杂家:《吕氏春秋》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具有明显的劝喻色彩,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