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九下《第五单元课内文言文复习》视频课堂实录+课件+教案+练习+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语文九下《第五单元课内文言文复习》视频课堂实录+课件+教案+练习+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13 06:27:55

文档简介

课内文言文复习课教学反思
中山市松苑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
张巧云
九下第五单元课内文言文复习课的设计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要让学生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二、要让学生借助往年升学考试的题目,来了解古诗文考查的知识点和题型;三、根据这些要求和考查范围,来梳理本单元内容,有针对性地训练重要知识点;四、在训练过程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能掌握方法要领,并能举一反三。
课时一节课。在这节课里,本人自认为比较好地贯彻了设计思想,课堂容量适中,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做得成功的有:
一:开场白设计简洁、精美,对于诸子的活动、诸子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时,注重了内容的全面和评价的高度,起到了高屋建瓴的作用。语言方面,使用了形象的比喻和铺排的手法,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二、上课的过程思路清晰、线索明朗、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紧扣了升学考试的考纲要求。教学内容的安排采用了模块法,将全部内容设计为名句背诵、中考考什么、熟记通假字、区别古今异义词、准确翻译句子、迁移拓展能力几个模块,重点十分明确。而且每一个模块的内容都十分充实。
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学有所获。课前发给学生少量的练习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前整理知识点;课堂上通过成果展示、竞争发言来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每一个学习环节中;在掌握了翻译句子的基本原则之后,注重实战训练,在翻译中发现困难、合作讨论、相互交流,完成这些从本单元课文中挑出来的有代表性的重点例句。总体而言,课堂学习气氛活跃。
四、指导性强。包括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方法指导:学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时,可使用表格进行整理,既简洁明了又十分有效,可谓事半功倍。更主要的是理论指导:在名句这一块,解释了什么是名句,本人认为:凡能够表达作者思想观念的句子,对后世人们的精神生活有深远影响的句子,常常被人们引用的句子都是名句,这些名句一直沿用至今,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也体现了伟人思想的深邃。这一段话,对学生而言,既能够对古代先贤产生由衷的敬佩,又能够举一反三自己确定哪些是名句,对以后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在熟记通假字模块和区别古今异义词模块,都编写了七言小诗来作结,小结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规律,而且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学生喜闻乐见,效果好;又比如,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六字诀:“留”“加”“换”“补”“省”“倒”,每一字诀都有具体解释以及例句,学生在了解了基本方法并经过实战训练之后,句子翻译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不足之处有:教学容量略大,字词内容偏多,以至时间上前松后紧。句子翻译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而且学生讨论交流用时要偏多,但完成得比较仓促;迁移拓展能力训练模块,是本课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十分有限,一共只四五个同学有机会发言。如果再一次上复习课的话,本人会将字词复习的时间大大压缩,全部通过成果展示的方式来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将大量的时间留给重难点,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来讨论、吸收、形成观点,更加有效地消化知识。
教学永远是缺憾的艺术。只有上过一节课之后,才能真正明白不足在哪里。在今后的教学中,本人愿意再做努力,力争更好。九下第五单元课内文言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了解先秦诸子生活的时代以及作品、思想主张。了解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
2、了解课内文言文升中考试的要求和题型,有针对性地复习掌握本单元的名句警句,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准确翻译句子。
3、具备一定的课内知识的联想、延伸、拓展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复习掌握文言文重点实词和虚词。掌握准确翻译句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古文中蕴涵的思想家的思想精髓,得到一定的启示,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是诵读。诵读名句警句,诵读归纳的方法要点,加深印象。
2、梳理法和成果展示法。重点实词和虚词,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并将成果加以展示。
3、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印发练习卷,要求学生
1、整理本单元的先秦思想家孔子、孟子、庄子、墨子等人的生活时代、学术派别、作品、思想主张等,完成表格。
2、名句填空。
3、整理本单元的重点实词和虚词,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
二、导语设计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先秦诸子有哪一些吗?(师生一起)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对!他们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各有各的思想观念和政治主张,有的周游列国,四处游说;有的辅佐诸侯,直接参与当朝政治活动;有的设坛授徒,传经讲学;形成了历史上特有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先秦诸子散文是古代典籍中璀璨的明珠,也是文学艺苑里明艳的奇葩。熟读先秦诸子散文,可以开阔视野,修炼品性,提高文学修养,还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本单元的课文。
三、开列本单元的课文篇目:
——《公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庄子》故事两则
《论语》十九则
其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论语》十九则为必考篇目。
四、背诵名句
1、以填空形式复习名句,要求理解名句的内涵,并学以致用。(略)
2、何谓名句:
能表达作者思想、观念的句子。
对后世人们的精神生活有深远影响的句子。
常常被人们引用的句子。
这些名句一直沿用至今,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也体现了伟人思想的深邃。
3、你认为还有哪些名句富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
五、看谁说得准,复习作家作品,采用抢答形式。
六、中考考什么?
1、展示2009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课内文言文部分的篇目和题目。
2、古诗文阅读的基本要求,
7~9年级,能读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语文新课程标准》
3、文言文考查的知识点:
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词语的意思。
理解并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
理解浅易文言文中的基本内容。
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领悟浅易文言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4、文言文考查的题型——非选择题
考查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需要思考、理解、判断、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考查迁移能力。主观题,需要延伸拓展,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实际,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联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模块一:熟记通假字。
1、抢答:检查预习,要求同学们将他们收集整理的各篇课文中的通假字准备好,开始抢答。
2、小结通假字的规律:
通假字即古汉语中的通用和假借现象。
“假借”是借用已有的文字表示语言中的同音而不同义的词。如借用田畔的“畔”来做背叛的“叛”。
3、读一读顺口溜:
阅读古文要注意,熟知通用和假借。
遇有解释不通时,考虑音近和形似。
一看整句之大意,二看主谓之搭配。
音近形似字替换,糊涂立刻变彻悟。
八、模块二:区别古今异义词。
1、成果展示:将同学们预习完成的填表练习拿出来展示,大家共同学习。
2、小结古今异义词的规律,读一读顺口溜:
语言文字是条河,更新变化鲜活多。
古义狭窄今不用,定格古籍难觅踪。
一旦现身不要怕,数量不多屈指数。
读读记记填表格,轻轻松松过关去。
九、模块三:准确翻译句子。
1、翻译句子的基本原则:古汉语用语精练、简洁,多为单音节词。
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要适当用“留”“加”“替”“补”“省”“倒”等方法。
并且做到信、达、雅。
“信”即真实,准确;达”即通顺、流畅;“雅”即优美、有文采。
2、用链接形式,分别解释“留”“加”“替”“补”“省”“倒”等方法的含义,精选例句,要求同学们合作、讨论、准确翻译,然后指名同学翻译,指正。
3、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
十、模块四:迁移拓展能力。
1、中考接轨演练1: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P17练习4。
解题:考查古人思想的深远影响。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含义:舍去生命,选取大义。
其次,要熟知历史上的名人故事。
答题:先由学生答题。后展示示例答案。
屈原得知楚国灭亡,毅然抱石投江,决不苟活于世。
文天祥宁死不降元,表现了他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闻一多面对特务的枪口,拍案而起,怒斥国民党的倒行逆施。
2、中考接轨演练2:
比较阅读下列两段文字,思索后面的问题: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即尝胆也。曰:“女忘稽使耻邪?”(终灭吴)
思考题: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B、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解题:考查文言文阅读的扩展能力。A题,读懂文段一,把握其关键句。
B题,首先应该对所给的文言文小段准确翻译,才能把握勾践灭吴的故事中心。后一问审题,着重“人才竞争”和“国家内政外交”方面考虑。
答题: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要具备: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
B:约王勾践的故事,印证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现实意义:经济繁荣了,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了,所以作为有志青年,更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争做时代的弄潮儿,否则就会被淘汰;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如果满足于现状,停滞不前,就有灭亡之忧。
十一、总结:教师寄语:
没有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学习,就犹如航船行驶没有舵和指南针一样。
学有方法,但学无定法,凡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就是最科学的方法。
愿每一个同学都有一套宝典秘籍,这样学习起来又轻松又快乐又有成效。
十二:布置作业:
1、熟读p15、p19两课的《基础归纳》。
2、完成p17《中考模拟》《中考链接》p21题4重点句子翻译、《中考模拟》。(共40张PPT)
——《公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庄子》故事两则
《论语》十九则
名句背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名句背诵
《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何谓名句?
能表达作者思想、观念的句子。
对后世人们的精神生活有深远影响的句子。
常常被人们引用的句子。
这些名句一直沿用至今,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也体现了伟人思想的深邃。
名句背诵
了解作家作品
作家
时代国别
学派
作品
主张
孔子
孟子
庄子
墨子
《论语》
《孟子》
《庄子》
《墨子》
春秋时期鲁国人
战国时期邹国人
战国时期宋国人
春秋战国之际宋国人
儒家
儒家
道家
墨家
施行仁政,反对暴政。
认为“君轻民贵”主张“取信于民”
天道无为而自然
兼爱,非攻,反战,节用。
2009年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是(4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博古通今
B.有朋自远方来/今齐地方千里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BC)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1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
;
(2)
;(3)
。(3分)
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环境优美
和睦安乐
没有战乱
古诗文阅读的基本要求
7~9年级,能读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语文新课程标准》
文言文考查的知识点
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词语的意思。
理解并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
理解浅易文言文中的基本内容。
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领悟浅易文言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文言文考查的题型——非选择题。
考查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需要思考、理解、判断、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考查迁移能力。主观题,需要延伸拓展,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实际,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联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记通假字

例句: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例句:子墨子九距之

例句:公输盘诎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例句:曾益其所不能

例句:困于心衡于虑

例: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悦”,高兴
通“御”,抵御
通“拒”,抗拒
通“屈”,理屈
通“叛”,背叛
通“增”,增加
通“横”,阻塞
通“弼”,辅佐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生死而不受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莫春者,春服既成

诲女知之乎
通“避”,躲避
通“辨”,辨别
通“德”,感激
通“向”,先前
通“智”,聪明
通“暮”,晚
通“汝”,你
通假字的规律
通假字即古汉语中的通用和假借现象。
“假借”是借用已有的文字表示语言中的同音而不同义的词。如借用田畔的“畔”来做背叛的“叛”。
通假字的规律
有音近和形似两种形式。“乡”与“向”为同音字,“女”与“汝”为形似字。
通假字的规律
阅读古文要注意,
熟知通用和假借。
遇有解释不通时,
考虑音近和形似。
一看整句之大意,
二看主谓之搭配。
音近形似字替换,
糊涂立刻变彻悟。
区别古今异义词
词语
今义
古义
例句
亲戚
亲戚畔之。
所以
吾知所以距子矣,
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地方
宋之地方百里。
旁系亲属,不包括父母。
指内外亲属,包括父母。
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用来……的
为正义而死
祭祀用的猪、牛、羊
地区
土地的方圆
词语
今义
古义
例句

三里之城

城非不高也。

于国中搜三日三夜

舜发于畎亩之中

委而去之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池非不深也
城市
内城
城墙
国家
都城
发迹
被选拔
往、到
离开
判断词
指示代词,“这”
水塘
护城河
语言文字是条河,
更新变化鲜活多。
古义狭窄今不用,
定格古籍难觅踪。
一旦现身不要怕,
数量不多屈指数。
读读记记填表格,
轻轻松松过关去。
准确翻译句子
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
古汉语用语精练、简洁,多为单音节词。
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要适当用“留”“加”“替”“补”“省”“倒”等方法。
并且做到信、达、雅。
“信”即真实,准确;
“达”即通顺、流畅;
“雅”即优美、有文采。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加—加字法,用于词义没有变化的单音节词;替—替换法,词义发生变化的单音节词,直接用现代词语替换;
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地理优势。
(如果)这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就舍去生命而选取大义。
这种做法难道不能够停止吗?
这就叫做失去了他本来的羞恶廉耻之心。
倒—古汉语中的常用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成分结构和语序来翻译。
宋何罪之有?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在内心里感觉困惑,在思绪上感觉阻塞不通,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宾语前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憔悴枯槁从脸色上表现出来,吟咏叹息从声音上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成,将以(
)攻宋。
于是(
)见公输盘。
于是鸱得腐鼠,鵷鶵过之,(
)仰而视之曰。

)委而去之,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补—翻译时要将承前省略的主语、宾语、介词宾语等补齐,语义会更加完整通畅。
云梯
墨子

守城部队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此之谓失其本心。
省—句首发语词、陈述句句末语气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结构助词等,不译。
团团围住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一定能胜利。
忧愁担心使人谋求生存,安逸享乐必
将导致灭亡。
这就叫失去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迁移拓展能力
中考接轨演练
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P17练习4。
解题
考查古人思想的深远影响。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含义:舍去生命,选取大义。
其次,要熟知历史上的名人故事。
答题
屈原得知楚国灭亡,毅然抱石投江,决不苟活于世。
文天祥宁死不降元,表现了他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闻一多面对特务的枪口,拍案而起,怒斥国民党的倒行逆施。
中考接轨演练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即尝胆也。曰:“女忘稽使耻邪?”(终灭吴)
阅读思考
思考题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解题
考查文言文阅读的扩展能力。
首先应该对所给的文言文小段准确翻译,才能把握勾践灭吴的故事中心。
后一问审题,着重“人才竞争”和“国家内政外交”方面考虑。
答题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要具备: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
约王勾践的故事,印证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现实意义:经济繁荣了,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了,所以作为有志青年,更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争做时代的弄潮儿,否则就会被淘汰;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如果满足于现状,停滞不前,就有灭亡之忧。
老师寄语
没有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学习,犹如航船行驶于大海没有舵和指南针一样。
学有方法,但学无定法,凡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就是最科学的方法。
愿每一个同学都有一套宝典秘籍,这样学习起来又轻松又快乐又有成效。
作业
熟读《古诗文解读一点通》p15、p19两课的《基础归纳》。
完成《古诗文解读一点通》p17《中考模拟》《中考链接》p21题4重点句子翻译、《中考模拟》。九下第五单元复习课课后练习
一、熟读《古诗文解读一点通》p15、p19两课的《基础归纳》。
二、完成《古诗文解读一点通》p17《中考模拟》
1、解释加点的字:①此之谓失其本心:
,②故不为苟得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用文中话回答)是指
,“是心”就是
之心,也就是

4、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三、《中考链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贤者能勿丧耳: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

4、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一例,并简要说说他的事迹。(不超过20字)。

四、p21题4重点句子翻译、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

2、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译: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五、《中考模拟》。
2、孟子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
答案:一、略。二、1、①天性、天良,②苟且偷生
。2、(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3、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道义;羞恶廉耻之心。4、孟子主张“舍生取义”,认为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去生命而选取大义。三、1、①通“避”,躲避。②丧失。2、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就应该舍去生命而选取大义。3、以“舍鱼而取熊掌”为比喻,形象生动地引出观点“舍生而取义”。4、文天祥宁死不降元,表现了他威武不能曲的民族气节。朱子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四、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2、在内心感觉忧困,在思绪上感觉阻塞不通,然后才能有所作为。3、憔悴枯槁在脸色上表现出来,吟咏叹息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4、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导致灭亡。5、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五、2、担当重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练。3、经济繁荣了,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了,所以作为有志青年,更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争做时代的弄潮儿,否则就会被淘汰;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如果满足于现状,停滞不前,就有灭亡之忧初三九下第五单元复习预习练习
作家作品: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 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填表:
作家
时代国别
学派
作品
主张
孔子




孟子




庄子




墨子




名句背诵默写:
1、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

”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2、古往今来,成就大业的仁人志士往往都经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孟子曾说:天将大任于斯人也,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能概括文章大意的句子是




《鱼我所欲也》开头用巧妙的比喻回答了舍生取义的问题,其原句是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
孔子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
.
先生用
,
两句告诫我们应当虚心向有长处的人学习
我们对人要宽容,学会推己及人,要以孔子的
,
作为行为准则。
当今经济社会,人人都以富为荣,但应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曾经教导他的弟子

,

.
要掌握的重点字词:
通假字:请你整理第五单元各篇课文里的通假字。
区别古今异义词,填写表格:
词语
今义
古义
例句
亲戚


亲戚畔之
所以
吾知所以距子矣,
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地方
宋之地方百里。

三里之城
。城非不高也。

于国中搜三日三夜

舜发于畎亩之中

委而去之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池非不深也
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然:
然胡不已乎?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杂然相许

于:
万钟于我何加焉!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于是鸱得腐鼠。
是: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得: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而: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
北山蠢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练习答案:一、2填表: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论语》,施行仁政,反对暴政;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孟子》,认为“君轻民贵”,主张“取信于民”;庄子,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庄子》,主张“天道无为而自然”;墨子,春秋战国之际宋国人,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战、节用”。
二、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三、1、通假字:

通“悦”,高兴
例句:公输盘不说

通“御”,抵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通“拒”,抗拒
例句:子墨子九距之

通“屈”,理屈
例句:公输盘诎

通“叛”,背叛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通“增”,增加
例句:曾益其所不能

通“横”,阻塞
例句:困于心衡于虑

通“弼”,辅佐
例: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避”,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辨”,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德”,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向”,先前
乡为生死而不受

通“智”,聪明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暮”,晚
莫春者,春服既成

通“汝”,你
诲女知之乎
2、区别古今异义词,填写表格:
词语
今义
古义
例句
亲戚
旁系亲属,不包括父母。
指内外亲属,包括父母。
亲戚畔之。
所以
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用来-------的
吾知所以距子矣,
牺牲
为正义而死
祭祀用的猪、牛、羊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地方
地区
土地的方圆
宋之地方百里。

城市
内城城墙
三里之城
。城非不高也。

国家
都城
于国中搜三日三夜

发迹
被选拔
舜发于畎亩之中

往、到
离开
委而去之

判断词
指示代词“这”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水塘
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一词多义:然:但是,这样,------的样子;
于:对于,比,到,给,对于,在;
是:指示代词“这”;这;这。
与:同“欤”,语气词,吗;给;和;赞同。
得:得到;得到;同“德”,感激。
而:表修饰;
表修饰;
表修饰;
表并列;表并列;
表并列;
表承接;
表转折;
表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