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散文诗二首 课件+音频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7.散文诗二首 课件+音频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13 09:53:04

文档简介

散文诗两首 学案
【预习课导学】(自习20分钟)
预习任务:
资料准备:了解这两首散文诗相关的文学常识。
自主积累:将文中重点的字词摘抄至摘抄本上注意其音、形、义。
自我感悟:通过朗读,体会人间的至爱亲情。
预习步骤:
第一步:了解作者泰戈尔及冰心的相关常识,初读文本 读顺读畅:认准字形、读准字音,大声诵读把握诵读的节奏尝试读出作者的感情。
第二步:再读文本,体会情感:1、边读边结合资料助读、自己预习的成果以及平时的积累试着理解两篇散文诗的内容。2、再次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令你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语句和词语,并试着从字面义和语境义、主旨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探究课导学】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散文诗的有关知识,理解积累“祷告、菡萏、 徘徊、攲斜”等词语。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文章。
2、 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诗文基调,理解两首散文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3、激情投入,阳光参与,体验人间至爱真情,学会理解母亲,孝敬母亲,感恩母亲。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
冰心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因一生刚好度过了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世纪老人”。代表作有 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文体知识介绍: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文体知识介绍: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预习检测】
泰戈尔, (国籍)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 和 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冰心,女,原名 ,现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散文集 ;诗集 、 ;儿童文学集《小桔灯》等,她的著作收集在《冰心文集》。创作内容大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写字。 匿( )隐藏:不让人知道。
(dǎo) 告,向神祈求保佑。
嗅( ) 闻(气味)。
罗摩衍那( mó ,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沐浴(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整体感知】
1、(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请说说你的理由。
(请用自己的语言点评文中的红莲荷叶“这是一朵 的红莲;这是一张 的荷叶”并说出你的理由。
【自研自探导学】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呢?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提示:联系资料助读中作者的创作特色介绍,体会孩子对母亲以及母亲对孩子的情感)
导入:(约3分钟)

明确目标:(约4分钟)
教师阐述学习目标,梳理并精要概述知识点,重点引导学生明白以物喻人的写法并区分以物喻人和托物言志。引导学生如何去把握散文诗的内容。
预习检测:(约5分钟)
教师用课件打出“预习自测”题,学生独立在白板上完成。教师巡察,根据巡察情况随机提问学生展示,纠错。注意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国籍、评价、代表作品等并重点强调“祷”的写法和沐浴的比喻意义。
预习梳理:(约1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回顾自研情况巩固自学成果主要是文学知识和重点字词。强化记忆加深理解。
整体感知:(约4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谈初读文章后对文中的“孩子、妈妈、荷叶”的认识的认识,让学生并说出理由,对于文中的句子应让学生朗读。
讨论探究:(约8分钟)
教师对每个探究点都提出方向和方法的指导与要求,探一提示学生联系资料助读中作者的创作特色介绍,体会孩子对母亲的情感),探二与拓展延伸让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探三注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探四提示学生联系资料助读并抓住重点词语分析,分析作用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探六提示可
2、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提示:不分对错,言之成理即可)
明确:我要变作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我要变作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听。
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赏莲?(提示:注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4、课文中写作者的情绪变化有什么作用?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提示:联系资料助读分析“心中的雨点”在文中应该指什么?分析作用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试比较两篇散文诗的异同(提示:可从修辞、情感等方面入手)
【当堂检测】
(A)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并蒂( )姊妹( )莲蓬( )菡萏(  )
徘徊( )荫蔽( ) 白瓣儿( )欹( )斜
dǎo( )告 罗摩yǎn( )那 pāo( )下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仿写句子。
母爱是冬天里那一件温暖的棉袄,暖流入心
母爱是夏天里的那一把小伞,遮风避雨
请以母爱是(像)……,是(像)……,是(像)……
仿句:

(B)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花瓣 ( biàn )抛下( pāo ) 沐浴(yù )膝( xī )
B、摇摆( yáo )祷告( dǎo )徘徊(huái )嗅 ( chòu )
C、覆盖( fù )匿笑( nì )打湿( shī)摩( mó )
D、倘若( tǎng )无端( ruì )牛棚( péng )叠( dié )
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偷偷地笑。( ) (2)向神祈求保护。( )
倾斜,歪斜。( ) (4)仁慈而怜爱。( )
仿照例句,写一组句子。
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
母爱是一杯清茶,让你的思想即使在烦躁的环境也能变得心平如镜。
仿句:父爱是
父爱是
【归纳小结】
从修辞、情感等方面入手。学生进行讨论探究,教师巡视学情并参与其中。并根据巡视情况,在讨论即将结束时,分配展示任务到小组。
展示质疑:(约18分钟)
教师把控互动,对重要、必要、典型的问题或做出精讲。教师指导点评同学的点评思路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力争进行必要的联系拓展,组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记好笔记、大胆质疑、对抗。并做好评价。
当堂检测:(约5分钟)
教师用课件打出检测题目,学生用白板作答。教师巡视并准备提问展示、组织纠错,重点注意指导学生仿句的方法。若有错误教师用课件打出矫正题目(B),只针对当堂检测出现的一道典型错题,组织学生用白板作答矫正,并由学科班长讲解。
归纳小结:(约2分钟)教师(或学科班长)回扣目标,总结本节重点知识如写作技巧,重点语句的分析方法等,最后评出优胜小组等。
【教学反思】
【日清过关】
《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纸船》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冰心原名为 ,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 诗集 ________、 ________ 散文集《寄小读者》等。创作内容大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________”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给加点字注音并注意其写法。
匿( )笑 祷( )告 沐( )浴 罗摩衍( )那
菡萏( )( ) 徘徊 ( )( ) 攲( )斜 荫( )蔽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运用了_____的写作手法,通过文中孩子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让读者感到_________。
4、孩子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泰戈尔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
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
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中则正,满则覆”,____,____。____,____。方方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一角,留出一点缺憾,意思就是不能过满,过满就走向反面了。 ①它的审美趣味在于“整”和“缺” ②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⑧中国建筑不过分追求完美 ④同样也反映在建筑上在空格处仿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
9、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散文诗两首 教案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129—132页。这两首诗体现了子女与母亲之间真挚的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热爱的写法。
2.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2.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
1.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2.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突破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联系生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录音机、磁带。
2.布置学生预习。
◆学生准备
1.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2.查阅与作者相关的资料。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感受情与景进入新课。
2.整体感知。 2.整体感知。
3.体验反思。 3.体验反思。
一、导入新课(约分钟)
二、整体感知(约分钟)
三、体验反思(约分钟)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复习上课内容,导入新课。 1.复习上次课知识,进入新课。
2.设置问题,合作探究。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3.体验反思。 3.结合自己实际,谈谈自己看法。
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课学习(约分钟)
二、组织学生讨论(约分钟)
三、总结全诗,布置练习(约分钟)
本课总结
《金色花》这首诗,篇幅短小,意蕴却十分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以儿童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领悟诗歌的能力。《纸船》写的是离家的游子对母亲日夜思念。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意义。教学中,抓住这个关键,最后明确了诗歌的象征意义。
板书设计
(略)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金色花》中,作者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很多学生并不太清楚,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关于金色花的常识,这样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学了《纸船》之后,可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还可以仿照课文,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花瓣()匿笑()倘若()
祷告()沐浴()叠着()
2.填空。
(1)《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作家,诗人________,主要诗集有________。
(2)《纸船》的作者是________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原名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提示:1.略2.(1)印度泰戈尔《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2)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个性练习设计
1.从《金色花》孩子对母亲的爱的背后,感悟到一种什么爱?
2.阅读《纸船》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结合后面叠纸船的行为,说说这句诗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诗人明明知道纸船无法漂到母亲身边,为什么仍“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3)第三节诗将作者思念母亲,热爱母亲的感情推向了高潮,透过“至爱”、“含着泪”、“求”几个词,我们看到了怎样一个场景?
答案与提示:1.感悟到母亲对孩子之爱,母爱的伟大。正因为孩子从小领受到母爱,才有文中回报母爱的行为。2.(1)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情由来已久,并非这一次出远门才有此举动。(2)诗人远走他乡,叠纸船是他寄托思念的唯一方式,只有这样,诗人才能排解心头的忧伤,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表达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3)我的眼前呈现出了一幅至爱母亲,悲戚难抑,边叠纸船边流泪的感人场景。
教学探讨与反思
诗歌教学中朗读是一个关键,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因此在本文的学习中,把朗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试着边朗读边背诵。对于诗歌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学生可以有自己的不同理解。通过对这两首诗歌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模仿着写一些短小的诗句,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
补充资料
1.冰心
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男士等。福建长乐人,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隆普营一海军军官家庭,其父谢葆璋曾任清朝海军巡洋舰副舰长。1912年考取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读了3个学期,1913年随父母迁往北京,1914年进入贝满女中,1918年考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1919年在北京求学时即投身五四文学革命,被选为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成员。1921年加入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1923年因成绩优异,提前获得燕京大学学士学位及学校颁发的金钥匙奖,与吴文藻(后为其夫)、许地山等赴美留学,在波士顿威尔斯利大学读书。1926年夏,获硕士学位,随即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系任教,并在清华大学兼课。1929年与吴文藻结婚。1936年吴文藻赴欧美讲学,冰心同往,七。七事变时回国。1937年9月举家迁居昆明,1940年到重庆,任《妇女文化》主编,1941—1947年担任国民党政府国民参政会议参政员。1946年随丈夫赴日,1949年应邀在东京大学开设中国文学课程,羁居日本5年,1953年入中国作协,1954年以来当选历届人大代表。1958年续写《寄小读者》。1970年到湖北沙洋“五七干校”劳动。1980年《小桔灯》获第二次全国少儿文艺创作荣誉奖,《空巢》获优秀短篇小说奖。创作涉及新诗、小说和散文等领域,且多有成就,为中国新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关于女人》等。学习泰戈尔写的小诗体诗集《繁星》,《春水》,曾被公认为小诗的楷模。除继续致力于创作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2.冰心眼中的泰戈尔
泰戈尔是我青年时代所最爱慕的外国诗人。他是一个爱国者、哲人和诗人。他的诗中喷溢着他对于祖国的热恋,对于妇女的同情和对于儿童的喜爱。有了强烈的爱就会有强烈的恨,当他所爱的一切受到侵犯的时候,他就会发出强烈的怒吼。他的爱和恨像海波一样,荡漾开来,遍及了全世界。印度人说他是诞生在歌鸟之巢中的孩子,他的戏剧、小说、散文……都散发着浓郁的诗歌的气味。他的人民热爱他所写的自然而真挚的诗歌。当农夫、渔民以及一切劳动者,在田间、海上或其他劳动的地方,和着自己的劳动节奏,唱着泰戈尔的诗歌,来抒发心中的欢乐和忧愁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唱出自己情感的歌词是哪一位诗人写的。
我最初选择他的《吉檀迦利》,只因为它是泰戈尔诗集中我最喜爱的一本。后来我才知道《吉檀迦利》也是他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本。从这本诗里,我游历了他的美丽富饶的国土,认识了他的坚韧温柔的妇女,接触了他的天真活泼的儿童。1953年以后,我多次到印度去,有机会看到了他所描写的一切,我彻底地承认泰戈尔是属于印度人民的。
泰戈尔的诗名远远超越了他的国界。我深感遗憾的是我没有学过富于音乐性的孟加拉语。我翻译的《吉檀迦利》和《园丁集》,都是从英文翻过来的——虽然这两本诗的英文,也是泰戈尔的手笔——我纵然尽上最大的努力,也只能传达出这些诗中的一点诗情和哲理,至于原文的音乐性就根本无从得到了。
我是那样地喜爱泰戈尔,我也到过孟加拉他的家,在他坐过的七叶树下站了许久,我还参观过他所创立的国际学校。但是“室迩人远”,我从来没有拜见他本人。1924年泰戈尔来到中国的时侯,我还在美国求学。后来我听到一位招待他的人说,当他离开北京,走出寓所的时候,有人问他:“落下什么东西没有(Any-thingleft?)?”他愀然地摇摇头说:“除了我的一颗心之外,我没有落下什么东西了(Nothing but my heart)。”这是我间接听到的很动我心的话。多么多情的一位老人啊!
课件32张PPT。散文诗荷叶·母亲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赞美母爱的千古绝唱。提到母爱,你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么,怎样写母爱呢?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有没有一种新颖的写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读冰心的《荷叶·母亲》,看她是如何写母爱的。1、积累本课字词,做到能读会写。
2、感知诗歌内容,把握感人至深的思想情感。
3、揣摩品味诗歌优美语言。 (难点)(重点)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荷叶·母亲》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往事》是冰心1922年7月相继写成的。作者用了一个副标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画图”,准确地概括了这组散文诗的内容。冰心曾说:“《往事》是放大的《繁星》和《春水》。”《往事》内容丰富多彩,在艺术表现上,从细处落笔,撷取生活中的片段,在美的意境中,引发出诗的情思,在精美流畅的言辞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 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喜欢莲这种美丽而高洁的植物,并赋予其许多美好的象征意义,其象征意义主要有三种。
象征意义之一:美丽与男女情爱。
象征意义之二:吉瑞祥和。
象征意义之三:君子之风。莲花文化hàn dànpái huáicíyīn bì xù菡 萏 徘 徊
慈怜 荫 蔽 心绪并dì( )
花ruì ( ) qī( )斜
zǐ( )妹 莲peng( )
hé ( )叶 hè ( )锄蒂魔法记忆:辨音法.作名词时“荷”读二声,如“荷叶”;作动词时“荷”读四声,如“荷锄”。瑞攲姊蓬荷荷慈怜:
慈爱怜惜。
慈怜、慈爱辨析:
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表示长对幼的仁慈、爱护,不同的是“慈怜”表意范围广,“慈怜”除包含“慈爱”的意思,还有“怜惜”之意。如:大自然慈怜人类,供给人类生活所需,人类却不知道珍惜。“慈爱”表意范围较小,如:母亲的慈爱就像春日的暖阳。
2.繁杂:
(事情)多而杂乱。
3.烦闷:
(心情)不畅快。
4.荫蔽:
遮蔽。
荫蔽、荫庇辨析:
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遮蔽”的意思。“荫蔽(yīn bì)”①(枝叶)遮蔽,如:茅屋荫蔽在树林中。②隐蔽,如:在大树的荫蔽下。“荫庇(yìn bì)”是书面语,还有庇护、保护的意思,尤其是它的比喻义:比喻尊长照顾晚辈或祖宗保佑子孙,如:他的成就和名望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并非靠祖上的荫庇。导思1. 回到现实中“白莲”“红莲”有着怎样的经历和结果?母亲 小孩子关键词:
圣洁的爱导思2.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美好情感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荷叶·母亲》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第一部分(第①一③段):第二部分(第④一⑦段):写父亲的朋友送“我 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描绘雨中荷叶保护红莲 的动人情景。1.第②③段写莲,先平淡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铺叙,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去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作铺垫。
第一部分(第①一③段)2.红莲是本文描写的重点,此处为什么要写白莲?【答案】这是对比,把红莲与白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被雨点打谢了,而红莲却能够在荷叶的庇护下迎接风雨,这样对比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顾,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描写次要事物用意分析法。
体会作者描写某个次要事物的意图是中考阅读题中的重要考点。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表现甲事物,但却写了与之相关的乙事物,而写“乙”的目的是为了衬托“甲”(或与“甲”对比)。本文通过对二者的对比以白莲的遭遇鲜明突出红莲一直享受着母爱。“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攲斜”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答案】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三步分析法作答。“攲斜”是“倾侧,歪斜”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风雨中红莲的样子,为下文写荷叶在风雨中对红莲的庇护埋下伏笔。3.4.怎样理解“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答案】 “我不宁的心绪”是因为红莲遭受雨打而“左右攲斜”,现在由于荷叶的遮蔽,红莲安然无恙,“我不宁的心绪”自然就散尽了。这句话,表明“我”内心已被荷叶对红莲的勇敢呵护所触
动,涌起对荷叶的爱恋,对精心呵护子女的母亲的爱恋。5.第⑤⑦段中,作者为什么反
复写雨势之大?【答案】强调雨势之大,更反衬出荷叶对莲的荫蔽之情有多重要,同时突出荷花的无助和荷叶的勇敢慈怜,表达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重难点小结 这几段文字是文章的重点。写自家院写雨夜之后,白莲凋零,红莲绽放,而我在大雨中担心红莲的命运,最后写荷叶保护了红莲的情景。课文中作者的情绪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宁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感情。6.怎样理解结尾句的含义和作用?【答案】 “心中的雨点”象征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结尾句直抒胸臆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答案】三次。①第一次看红莲。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心情:烦闷。②第二次看红莲。环境: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心情:不适意,徘徊。③第三次看红莲。环境:雨肆意地下着。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主题探究】《荷叶·母亲》中“我”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我”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呢?荷叶·母亲歌颂母爱初开莲花 → 大家欢喜
红莲绽放 → 引人注目
雨打红莲 → 心绪不宁
荷叶荫蔽 → 深受感动 《荷叶·母亲》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赞母的散文诗,通过描写雨中荷叶对莲花的保护,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1.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通过写荷叶在风雨中保护红莲的景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的赞美之情。
2.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
荷叶象征母亲,红莲象征被母亲的爱呵护着的“我”,白莲象征失去母爱而被环境所击倒的孩子,以细腻的手法衬托出母亲高大慈爱的形象。
1. 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墨子》
【译文】爱别人并不是不爱自己,自己也在所爱之中。
2.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文】千万种经典中,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放在第一位的。
3.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译文】孝子孝敬和赡养父母,就是要使他们心情愉快,不做违背他们意愿的事情。课件23张PPT。散文诗金色花7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印度有一位大文豪泰戈尔,他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3、 学习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
法。(难点)(重点)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 《戈拉》,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摩吉多塔拉》《邮局》,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一诗选自《泰戈尔诗选》。《金色花》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兼有诗和散文特点的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能给读者以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的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nì mù yù 匿笑 沐 浴
dǎo ( )告祷1.匿笑:
偷偷地笑。
2.祷告:
向神祈求保佑。
3.沐浴:
洗澡;借指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导思1. 作者把自己想象成金色花后,都发生了哪些事情?金色花关键词:
圣洁的爱导思2.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美好情感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金色花》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第一部分(第①一③段):第二部分(第④一⑦段):写“我”变成金色花后 开始和母亲捉迷藏。写“我”与母亲的三次嬉戏。第三部分(第⑧⑨段):写母子对话,充满娇 嗔、爱意和母子情深。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假如一词有什么
作用?【答案】“假如”表明全篇文章是以一种想象的
方式来写的,这个词是本文的文眼。第一部分(第①一③段)2.“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这一
段写出了孩子的什么特点?【答案】本段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听着母亲的呼
唤,“我”“暗暗”“匿笑”“一声儿不响”,表现了孩子的调皮、可爱、活泼、天真。
3.怎样理解“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句话?【答案】“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是孩子对母爱的回报。快乐、活泼的孩子沐浴着母爱,想要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他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4.第④-⑦段按时间顺序写“我”与母亲的三次嬉
戏,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答案】在三次嬉戏中,“我”散发出香气,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
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恢复原形,缠着母亲讲故事,更是对母亲的爱的自然流露。总之,这三次嬉戏都是“我”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深切的爱和依恋。第二部分(第④一⑦段)5.怎样理解妈妈对“我”说的“你这坏孩子”的一句嗔怪?【答案】上文写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孩子不见了,妈妈多么着急,这种焦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妈妈自然会嗔怪孩子,所以说“我”是“坏孩子”,嗔怪中透出的其实是至真的母爱。第三部分(第⑧⑨段)【答案】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所以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不让妈妈知道。 【难点探究】这篇文章中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
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母子情深
人性美好玩捉迷藏 → 看妈妈工作
让妈妈嗅花香
三次嬉戏 → 投影到书页上
落到地上现原形
母子对话 → 充满爱意 《金色花》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由此引发联想:与妈妈“捉迷藏”,让妈妈嗅到花香,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等,以此来表现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和圣洁。
1.富有童趣。
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来写的。
2.清新隽永。
没有华丽刻意的辞藻,所用都只是平常语句,却意境深远,回味悠长。亲情 王国江  童年看父亲
父亲是一座山
而我是一只林中鸟
鸟永远离不开山的熏陶
童年时看母亲
母亲是一片蓝色的湖
而我则是一尾鱼
鱼永远离不开湖的怀抱
山给我坚强的品格
湖给我水的欢笑
山进化我飞翔的羽毛
湖蜕尽我游弋的鳞屑
成年时再看父亲
父亲变成山中一片林
而我却挺拔成一座山
山永远报答不完林的恩情
成年时再看母亲
母亲则变成湖中的一片水草
而我却坦荡成一片湖
水草永远是护湖的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