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阿炳在1950》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8《阿炳在1950》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13 09:5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18. 阿炳在1950
学习目标1、梳理全文,提炼信息,了解阿炳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
2、了解抢救《二泉映月》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经过和意义。
3、掌握电视专题片(电视解说词)的特点,体会本文多角度、多层面地叙事写人的写法。(重点难点)导学1、自由阅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
2、结合全文提炼出阿炳的人生经历。
3、结合《导学案》P57预习导学4梳理文章结构。
4、文题为何要突出阿炳在1950?195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5、录音后,阿炳有什么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6、这次录音有何意义?导议1、新中国改变了民间艺人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仔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感情,你认为阿炳最值得庆幸的是什么?
2、《导学案》P58问题三,体会本文多角度、多层面地叙事写人的写法。展示1、板书生字词及注音。
2、结合全文提炼出阿炳的人生经历。
3、结合《导学案》P57预习导学4梳理文章结构。
4、文题为何要突出阿炳在1950?195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5、录音后,阿炳有什么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6、这次录音有何意义?
7、新中国改变了民间艺人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仔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感情,你认为阿炳最值得庆幸的是什么?
8、《导学案》P58问题三,体会本文多角度、多层面地叙事写人的写法。
电视专题片的文字稿,可视为报告文学,它在报道上首先是声画结合,其次是解说和人物同期声结合起来写人叙事,另外,电视专题片在报道深度上有别于一般新闻报道,它以事实报道为基础,通过对事件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事实因果的探究、相关问题的评述,提示和升华主题。电视专题片文字稿  《二泉映月》的作者叫华彦钧,乳名阿炳,江苏无锡人。他从小随做道士的父亲在道观里长大,道士们做道场用的乐器他逐渐地全部学会,十五六岁时,他已经成为无锡道教界一名出色的乐师。1928年他双目失明,人们从此习惯地叫他阿炳。由于社会动荡、生活无着,道产也变卖一空,他开始了流浪的卖艺生涯。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种比乞丐强不了多少的流浪卖艺中度过的。词语积累:稀罕:稀奇。巅峰:顶峰。耗尽:用尽。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高山仰止:原意是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景仰他。文中形容人们听到好的音乐作品后,欣喜之余景仰之情油然而生。千古绝唱:千百年来音乐造诣最高的作品。理清结构层次全文分三个部分一(1~23)二 (24~31)三 (32~42) 讲了中央音乐学院两位教授回故乡为民间艺人阿炳的演奏录音的缘由,并用倒叙、插叙穿插介绍了阿炳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人生,以及他敢叛逆、有骨气的性格。 详细介绍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的经过,并简单介绍了录音三个月后饱经沧桑的阿炳吐血病故。 主要写抢救《二泉映月》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相关经过和意义,并说明它已成为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曲目。自读课文,思考问题1.文题为何要突出阿炳在1950?195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民间音乐家祝世匡和黎松寿录下了阿炳的二胡曲,使阿炳的音乐得以传承。2. 录音后,阿炳有什么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激动、瞪大眼、摸、抱牢、不肯放手(动作、神态)。他为自己的音乐有了传承的机会而激动不已。这次录音有何意义?1950录音的意义成为阿炳的绝唱改变了人生命运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录音前生活无着,流落街头
录音后登台演出,荣于身后成为各大交响乐团经典曲目
世界级指挥家高度评价
全国二胡比赛的必奏曲
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经典曲目合作探究—— 新中国改变了民间艺人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仔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感情,你认为阿炳最值得庆幸的是什么? 如果不是黎松寿偶然拉响《二泉映月》的旋律,如果不是1950年杨荫浏、曹安和到无锡录音,如果不是吕骥的造访和热心推荐,如果这些不经意中发生的故事并没有发生,我们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 表面上看来这段话是课文所写几个部分内容的一个概括,是作者为这些人不经意中做的事叫好、庆幸。但经过字里行间及文中的背景材料,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新中国的讴歌,对党的文艺政策的歌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又哪来阿炳艺术生命的新生?阿炳最值得庆幸的是他在世的最后两年无锡解放了,中国解放了,是新中国改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体会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现人物 作者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了阿炳的人生。从内容上看,作品既介绍了阿炳的人生经历,也叙述了《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在“面”上写阿炳的一生时,既写了他的艺术生涯,也写了他的铮铮傲骨,还同时叙写了他的出身及爱情生活等。从“点”上写1950年为阿炳录音的经过,既详写了名曲《二泉映月》的录制,也略写了其他五首曲子的录制,并补充说明了《二泉映月》成为绝唱的原因。
从结构和写法上看,电视片既有大量的解说词旁白,也有6人之多的出镜与同期声播出;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既有顺叙,也有插叙、倒叙;既有叙述,也有议论、抒情。三、了解写法多角度多侧面展现阿炳点面结合解说词与同期声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顺序与倒叙、插叙相结合叙述、说明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自读课文
你能为阿炳写一则 一百字左右 的小传吗?阿炳小传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著名的民间艺术家,世界名曲《二泉映月》的作者,他出身在道门,从小在道观中长大,学习道教音乐,精通音律。旧社会长期沦落街头以卖艺为生,新中国挽救了他的艺术生命。因为双目失明,人称瞎子阿炳。
欣赏《二泉映月》《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二泉映月》最开始为无标题音乐,是阿炳经过长期的修改演绎,结合自己坎坷的一生逐步发展形成。在这首乐曲中,阿炳借无锡惠山胜景“天下第二泉”,抒发了自己饱经辛酸的一生,流露出伤感苍凉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表达了阿炳对辛酸现实生活的沉思,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此曲纯粹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乐曲流畅婉转,意境深邃,质朴动人,平静深沉而不乏昂扬之志,缠绵哀怨而饱含愤慨之情,充满浓郁的江南风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中国名曲你还知道哪些?《梁祝》 《高山流水》 《春江花月夜》
《彩云追月》 《渔舟唱晚》 《步步高》
《将军令》 《阳春白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