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
7
课时
分数除法之和倍、
差倍问题
3
分数除法
R
六年级上册
今天数学考试的成绩终于出来了,小明和小华决定去办公室找王老师问一下自己的成绩。王老师决定考一下他们,便说道:“你们两人的总和之分是170分,小华的分数是小明的
。”小明听了之后,用笔在纸上算了一下后,开心地笑了起来,并对小华说:“我比你高10分哦!”
你知道他们分别考了多少分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课后作业
探索新知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分数除法之和倍、差倍问题
1
课堂探究点
2
课时流程
探究点
分数除法之和倍、差倍问题
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问题:
①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③这道题怎样解答,请你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②怎样理解“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
(下半场得分和上半场得分在比较;上半场得分看
作单位“1”;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
。还可以
说成
?)
2
1
1.
探究解决方法一(方程法1)
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得分:
“1”
?分
?分
2
1
42分
解:设上半场得了x分,则下半场
得了
x分。
x+
x=42
x=42
x=42×
x=28
28×
=14(分)
2
1
2
1
2
3
3
2
2
1
问题:
①你们能借助这个线段图找出一个
等量关系式吗?
②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得分我们都
不知道,那怎样设未知数?
③请你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2.
探究解决方法二(方程法2)
问题:
①如果设下半场得了x分,那么我们把
谁看作是单位“1”?
②如果把下半场得分看作单位“1”,
那么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几倍?
③应该怎样设未知数?说说你列的方程。
“1”
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得分:
42分
?分
?分
2倍
解:设下半场得了x分,则上半
场得了2x分。
x+2x=42
3x=42
x=42
÷3
x=14
42-14=28(分)
3.
探究解决方法三(算术法1)
“1”
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得分:
42分
?分
?分
2倍
下半场:42÷(1+1+1)=14(分)
上半场:42-14=28(分)
4.
探究解决方法三(算术法2)
“1”
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得分:
42分
?分
?分
2倍
把上半场得分看作单位“1”。
上半场得分的(1+
)倍是全场得分。
上半场得分:42÷(1+
)=28(分)
下半场得分:42-28=14(分)
方法一:
解:设上半场得分为x分。
答:上半场得分28分,下半场得分为14分。
方法二:
解:设下半场得分为x分。
答:上半场得分28分,下半场得分为14分。
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先设哪个量为未知数,然后利用两个量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用代数式表示出另外一个量。
思考:我们依据题意画出了相同的线段图,找到了相
同的等量关系,为什么列出的方程不一样呢?
区别在哪里?
“已知两个数的和(或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要做到“一设”“二列”“三解”。
一设:如果设其中一个数是x,根据两个数的“倍分”
(倍数和分数)关系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数;
二列:根据“两个数的和(或差)等于已知量”列方程;
三解:解方程求出x的值。
归纳总结:
小试牛刀
仔细想,认真填。
(1)一套桌椅160元,椅子价钱是桌子价钱的
,
设桌子价钱为x元,则椅子价钱为(
)元,
列方程为(
)+(
)=160,设椅子价
钱为x元,则桌子价钱为(
)元,列方程为
(
)+(
)=160。
7
1
x
7
1
7x
7x
x
x
x
7
1
(2)六(1)班共45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怎么验算
呢?可以用(
)+(
)=(
)验证总人数,
用(
)÷(
)验证男生人数为女生人数的
(
)。
20
25
20
25
20
5
4
45
25
有两个量都是未知的,先把谁看作单位“1”都可以,设其中一个量为未知数x,用这个量表示另一个量,然后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出一个量,再解答第二个量。
已知两个量的和(差),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求这两个量的问题的解法:
1.精挑细选。
C
(1)丽丽参加的数学竞赛共有16道题,做
错的题目占做对题目总数的
,设
做错的题目有x道,下面方程正确的
是(
)。
(2)(易错题)妈妈调了一杯蜂蜜水共200mL,
蜂蜜的体积占水的体积的
。设水有xmL,
下面方程错误的是(
)。
B
2.解决问题。
朝阳小学美术组有学生6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美术组有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解:设女生有x人。
答:女生有36人,男生有24人。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1题,第
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解决问题(3)
课题
解决问题(3)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抓住重点语句分析题意,理清数量关系。教学中,在学生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充分挖掘
其中隐含的数学条件,从而理清数量关系式,找到解题思路。2.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列式解答。在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后,放手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关
系式,根据关系式独立列出方程进行解答。整个教学都是在师生合作、探索交流、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完成的,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学习目标
1.理解单位“1”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倍数或分数关系,会用方程法解答此类问题。并能将这样的关系转化成各个部分与单位“1”之间的分数关系,即各个部分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整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
能够正确找出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能熟练地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7分钟)
1.师生谈话。师:同学们喜欢玩篮球吗?你们知道一场篮球比赛一共多长时间吗?这些时间是怎样分配的呢?2.导入新课。师:篮球比赛的分数中也蕴涵着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解决。
1.交流对篮球的喜爱之情,汇报自己对比赛时间分配问题的认识。2.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1.列式计算。(1)35的2/7是多少?答案:35×2/7=10(2)比35少2/7的数是多少?答案:35-35×2/7=35-10=25
二、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0分钟)
1.课件出示例6。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阅读与理解。(1)根据“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怎样表示两个半场得分的关系呢?(2)根据上半场与下半场的得分关系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式。3.分析与解答。请同学们根据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4.回顾与反思。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结果对不对呢?请大家自己想想办法。
1.学生认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1)分组讨论,表示出两个半场的得分关系。(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1/2;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2)(2)小组合作,理清关系式。(关系式1:上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1/2=全场得分;关系式2:下半场得分×2+下半场得分=全场得分)3.根据数量关系式,自主列式解答。列出方程:方程一:设上半场得分为x分。x+1/2x=42方程二:设下半场得分为x分。2x+x=424.思考讨论,说出自己的检验方法。生1:把计算得到的上下半场得分加起来,如果正好是全场的42分,就说明对了。生2:看计算得到的上半场得分是不是下半场得分的2倍,如果是就说明计算对了。
3.小丽和小华共收集了36张邮票,小丽收集的张数是小华的3倍。小丽和小华各收集了多少张邮票?解:设小华收集了x张邮票。x+3x=36x=9小丽:3×9=27(张)小华9张。答:小丽收集了27张邮票,小华收集了9张。4.音乐小组和美术小组共50人,音乐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23。两个小组各有多少人?解:设美术小组有x人。x+2/3x=50x=30人2/3×30=20(人)答:美术小组有30人,音乐小组有20人。
三、巩固提高。(8分钟)
完成教材44页第1~3题。
学生自主读题,理清数量关系,写出关系式,列出方程解答。
5.一个足球表面是由32块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围成的。黑色皮的块数是白色皮的3/5。两种颜色的皮各有多少块?解:设白色皮有x块。x+3/5x=32x=203/5×20=12(块)答:白色皮有20块,黑色皮有12块。
四、总结收获。(5分钟)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完善板书。2.老师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学生结合板书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继续教学分数除法的应用问题,是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问题的进一步深化,教学时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解答,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此类问题的体会更加深刻,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