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6-13 08:5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 在一个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先驱者试图攀越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探索山那边的事物。但是,山谷里的守旧老人却厉声呵道:“他在嘲弄祖先的智慧,给他应有的惩罚吧!他死有余辜!”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杀死了他。
山崖脚下,白骨累累。日月流逝,年复一年。……
——节选自房龙《<宽容>序言》感受历史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山谷中的世界
——“先驱者”探索的背景历史场景二明末农民起义清朝军机处内景历史场景一 八股取士,考场举子为入官场不惜煞费苦心历史场景3历史场景4 明代,有个商号的老板,请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代写对联,唐伯虎灵机一动,挥毫写了一副: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源。 这个商人却不满意,要求写得能通俗明白。唐伯虎没法,只好挥笔再书一副:
门前生意,好比六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利玛窦于1584年制作的世界地图被明清统治者藏在书库里,一放就是250多年,无人问津。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八股取士,因循守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西学东渐”,近代科学传入,开阔了人们眼界。山谷中的世界
——“先驱者”探索的背景“先驱者”探索的足迹(一)、品味“异端”思想家——李贽的思想《藏书》《焚书》  明代万历年间,李贽在麻城著述、讲学。李贽讲学跟别的先生不一样:别的先生只收男生,李贽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教;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李贽却宣扬物质享受,捍卫个性和自由。他还经常出谜语逗学生们玩:
  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
  公公拉着媳妇手,细伢打破老子头。考考你君不君 臣不臣 父不父 子不子 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
——《明朝史话》
   也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              积极: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消极:①对世界本原的探讨不切实际
②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如何评价李贽的思想?1、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王夫之理在气先理在气中格物致知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存天理,灭人欲私欲之中,天理所寓(二)、体会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根据材料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原君》批判君主专制工商皆本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A.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B.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君臣共治天下、君臣平等3、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有亡国,有亡天下。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顾炎武《日知录》在顾炎武看来,“亡国”与“亡天下”有何区别?“亡国”:改朝换代,政权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根据材料,说说顾炎武的观点。(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强烈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
(3)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朱熹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存天理,灭人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哲学观点
政治见解
学术风气时空对话 如果孔子、朱熹穿越时空,与明清三大儒进行一场对话,他们的思想会有怎样的分歧,又会产生哪些共鸣?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在批判、继承并发展儒学的?合作探究烂熟中承古萌新 沉暮中晚风轻拂王夫之 批判理学的唯心主义,
建立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
继承先秦民本思想
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 批判脱离实际的学风
继承积极入世、关注现实和强调社会责
任感的儒学传统
倡导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总之,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是儒家思想的一次批判继承和发展,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更靠近国计民生,开创了具有深刻而新颖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批判、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1、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
2、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冲击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对后世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具有启蒙作用。
3、学术上,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
4、思想上,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时代特色和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主要内容及进步意义归纳追寻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探寻思想演变的规律,
做文化上的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西汉宋明明清孔子创立儒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董仲舒创立新儒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体系儒学创立蔚然大宗确立正统发展到理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批判继承演变规律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
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扶植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先驱者的人生细节【困境与抗争】回味历史 这一部部著作是一个个思想家的历史沉思录。身处明清鼎革之际先驱们上下求索,承古萌新,在痛定思痛中发出抑制君权、振兴工商等前瞻性的呐喊,但由于缺少现实的条件和经济动因,仅仅是晚风轻拂,最终未能突破传统的藩篱,实现社会的转型。但这些积淀了一个个“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学者深邃反思的著作,连同他们文化精神已然跨越时空,薪火传承。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结合材料,你怎样理解明清之际“个人的自由、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时代环境: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
自身局限: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典型例题(2011·江苏单科)(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典型例题(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
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方法总结——解题的一些基本规范 在答案内容的组织方面要做到——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
答题时千万要做到点要全、话要完;话点到为止,不要集中在一点上罗嗦起来没完。
答案的编写上,要做到四化“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整洁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因为高考看卷就是看点给分。
另外,注意答题和书写的规范问题,以免因此而失分。海纳百川
取则行远 日月流逝,年复一年。……后来,无知山谷里发生了一场特大干旱,有幸存活下来的人最终踏着先驱者的尸骨,找到了生存的希望。“他是对的,我们错了”, “他救了我们,我们反倒杀死了他。” ——房龙《<宽容>序言》无知山谷的历史命运 就像明清的社会沿着传统的轨迹惯性般走过了200多年,厄运最终降临。近代,面对着民族灾难,急于救国救民的中国人又翻出了故纸旧说,在激愤与痛苦中再次体会到这些思想的进步和可贵。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房龙《<宽容>序言》回味历史 一年年花开花落?冬去春来?草木又蓬勃 一页页历史翻过?前浪远去?后浪更磅礴 一滴滴水滴石穿?粉身碎骨?志向永不舍 一曲曲浩荡长歌?起伏回响?悲壮动心魄 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 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江河
…… 李贽并不一概否定儒家思想和理学,甚至还十分敬佩明朝理学代表王阳明,他真心接受王守仁的“良知”说,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真心、天性,而这便是“良知”。
——《中国儒学史》 黄宗羲是以“继承儒家民本思想”为前提,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
——《中国儒学史》批判 继承 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一种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
——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