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
合理利用资源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可再生资源就是短时期内可以再生,或者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又称可更新资源。下列四类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水能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2.下列四项叙述中,属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是
A.趁现在湖泊里鱼类较多,尽情捕捞,无需养殖
B.水资源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没有必要节约用水
C.中国人口较多,尽量围湖造田,养活人口
D.封山育林,适当砍伐,严禁乱砍滥伐
3.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就是环境中人类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
B.风能属于自然资源,太阳能不属于自然资源C.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的,人类可以无限使用
D.为了节约自然资源,人类应该停止发展经济,重点保护自然环境
4.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我们应大力开发和利用下列哪种能源?(
)
A.开采石油,利用化学能
B.利用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C.利用水力,修大型电站
D.修建核电站5.在下列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中,我们中学生目前能做到的是
A.节约粮食
B.节约用水
C.节约用电
D.以上都能做到
6.现在大力提倡使用绿色环保型电冰箱,与其它冰箱相比,主要是它对环境不产生(
)
A.固体废弃物污染
B.大气污染
C.噪声污染
D.水污染7.提倡“免赠贺片,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8.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
)
A.封山育人,禁止砍伐
B.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来
C.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
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杉木林
9.“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环境更宜居”,下列措施符合“生态衡水”理念的是(
)
①将垃圾分类处理
②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保护环境,垃圾分类,铁丝和旧电线应该投入的垃圾箱是(
)
A.
B.
C.
D.
二、解答题
11.阅读下面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酸雨、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极地臭氧层空洞…世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作用在于唤要求各国政府和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同时联合国系统为推进保护进程做出贡献.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世界主题为“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点出了保护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紧迫性.中国主题定为“低碳减排 绿色生活”,意指二氧化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倡导人们过上绿色、低碳生活.
(1)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2)下列行为中不利于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尽量少用塑料袋
B.随手关闭电器电源
C.大力植树造林
D.使用一次性筷子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响应“低碳”的生活方式?
三、中考跟踪
12.(湘潭)人类的下列行为活动中,与“两型”社会理念相符合的是( )
A.用含磷洗衣粉洗衣
B.用塑料包装袋购物
C.用一次性竹筷就餐
D.用节能荧光灯照明
13.(盐城)下列属于有害垃圾的是( )
A.废灯管
B.碎玻璃
C.剩饭菜
D.废塑料
参考答案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可再生资源。题目中的四个选项中,B、C、D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水能属于可再生资源。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题目中的四个选项,A选项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循环利用,合理捕捞,适度放养,竭泽而渔的做法不正确;水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时时刻刻节约用水,B选项不正确;围湖造田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不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D选项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做法。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资源。太阳能和风能都是属于自然资源的,B选项的说法不正确;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人类应该合理利用,C选项说法错误;人类对自然资源应该合理利用,停止发展经济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D选项说法不正确。A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4.【答案】B
【解析】
“开采石油,利用化学能”、“利用煤,大力修建火力发电厂”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煤的燃烧还会产生一些酸性气体,形成酸雨;核电站的核反应堆的产物都有强放射性,因此这些能源的开发都会污染环境,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石油、煤这些都属于非再生资源。而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则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5.【答案】D【解析】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这些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做到的:不要浪费粮食,用水的时候要适量,及时关闭水龙头,随手关灯等。
6.【答案】B
【解析】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公司投入生产。在二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人类在使用空调冰箱的同时,将大量氟利昂排放到大气中,也会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因此我们现在大力提倡使用绿色环保型电冰箱,其不释放含氟气体,不会产生大气污染。
7.【答案】B
【解析】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一次性木筷和贺片造成大量林地被毁,因此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和免赠贺片的出发点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8.【答案】C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易地保护主要是对于珍稀频危动植物,数量极少,失去了栖息环境条件等采取的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制意识,培强环境保护意识,珍爱生物,同时我们保护资源,并不是不开发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利用。森林是可再生资源,只要保护好,就能循环利用。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一定要合理采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
9.【答案】B
【解析】①将垃圾分类可以利于回收利用,符合生态理念;②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可以防治大气污染,符合生态理念;③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会破坏树木,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生态理念;④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弱噪声,符合生态理念;。
10.【答案】A
【解析】废旧报纸属于可再利用垃圾,应放在绿色垃圾箱,属于可回收物垃圾箱。
11.【答案】(1)A(2)D(3)合理即可
【解析】(1)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2)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使用一次性筷子就加快了对数目的砍伐,不利于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故D错误.
(3)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多骑自行车,少坐汽车;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等。故答案为:(1)A(2)D(3)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多骑自行车,少坐汽车;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等
12.D【解析】用含磷洗衣粉容易使水富营养化,造成赤潮现象和水华现象,而污染水体,与“两型”社会理念不符;用塑料包装袋购物,会造成“白色污染”,与“两型”社会理念不符;用一次性筷子,增加了树木的砍伐,浪费了资源,与“两型”社会理念不符;使用节能荧光灯照明,节约了能源,与“两型”社会理念相符合。
13.A【解析】废灯管不属于可回收垃圾.灯管随意乱扔,会严重的污染环境,都属于有害垃圾,A正确;BCD、碎玻璃、剩饭菜、废塑料属于可回收垃圾,但都不属于危险有害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