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黔之驴》学案
【学习目标】
1.
品味细致生动的心理和动作描写,从不同角度理解寓意。
2.
积累“庞然大物”、“黔驴之技”、“黔驴技穷”等成语。
【学习准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黔
窥
骇
遁
噬
狎
踉
憖
2.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疏通课文。
好事者:
船载以人:
至则无可用:
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莫相知:
虎大骇:
远遁:
益习其声:
终不敢搏:
益狎:
驴不胜怒:
蹄之:
计之曰:
技止此耳:
3.串译全文
(1)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
一词多义
(1)、以为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把它当作)
B.以为且噬己也 ( 认为 )
(2)、然
A.慭\慭\然 ,莫相知。(的样子)
B.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然而)
(3)、之
A.黔之驴 ( 的 )
B. 虎见之 (代驴 )
词类活用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用船(名作状)
(2)、驴不胜怒,蹄之 蹄:用脚踢(名作动)
(3)尽其肉 尽:吃尽(形作动)
重点词语解释
1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表顺接
(2)、至则无可用 则:却
(3)、稍出近之 稍:渐渐
(4)、以为且噬已也 且:将要 噬:咬
(5)、觉无异能者 能:本领
(6)、益习其声 益:渐渐
2、请学生结合已知字词意思翻译句子
(1)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译: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在山下。
(2)蔽林间窥之 译:(老虎)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它(驴子)。
(3)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态度更加随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
4.查阅作者资料。
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朗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2、你了解寓言这种文体吗?
二、复述故事,找明原因
1.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你认为导致驴入虎口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三、分析驴和虎的形象
1.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请结合课文语句来谈。
2.驴的形象是怎样的,用哪些成语可以形容?
四、多角度理解寓意
1.以老虎的口气,讲一讲你与驴之间发生的这个故事,并思考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强者。
(
我是一只老虎……)
2.以驴的口气,讲一讲你与老虎之间发生的故事,总结怎么样才能避免被虎吃掉的命运。
(我是一头驴……)
3.以好事者的口气,讲一讲这个故事,说说你还会不会再载一头驴入黔?
(我就是那位好事者……
)
五、疑难探究
思考:题为“黔之驴”,作者却花大量笔墨写虎,是不是偏题了?
①课文表面上很少写驴,但其实句句在写驴。你同意吗?
②根据作者的评论探讨写作意图。
噫(叹息声)!形之庞也类有德(好像有修养),声之宏也类有能(好像有本领)。向(假使)不出其技(不显示出自己的一点点本领),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如今偏偏是这样),悲夫(真是可悲呀)!
六、创意改写
试想驴来了黔地之后,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抓住驴的动作与心理进行正面描写,完成故事。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