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孤独之旅》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孤独之旅》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14 08:1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孤独之旅》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标题的含义,把握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
2.
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
理解文章主旨,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孤独的滋味。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预习查评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1)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
(2)积累下列词语:
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默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重点朗读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谁读得好。
(1)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2)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3)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4)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
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四、精读课文,感知杜小康变化的过程
1、思考:杜小康的变化分为哪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家道由“家底厚实”而一落千丈,失学在家。
第二个时期:随父亲划着小船,赶着鸭子,过上漂泊的生活。
第三个时期:经历了长期的孤独生活,特别是经历了那场暴风雨后,杜小康变得成熟了,坚强了。
2、杜小康的心理轨迹是怎样的?
出发时:感到茫然(害怕)
到达芦荡:感到胆怯
安顿之后:缓解恐慌
时间久了:面对孤独,不再恐慌
雨后天晴:长大,坚强
3、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心理描写展现成长过程。
4、讨论:杜小康为什么独孤?本文为什么以“孤独之旅”作为标题?
提示:
(1)失去交流环境。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3)恐惧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可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人睡”。
(4)恐惧未来环境。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 前方是什么样子 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标题含义:不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远离村庄和人群去放鸭,失去与人感情交流的机会。
是杜小康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五、细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片段,并分析其作用。
1、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2、文章自然环境的描写的作用提示:
(1)有关鸭群的描写:
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2)有关芦苇荡的描写:
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3)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3、环境描写的作用归纳
渲染文章孤独的气氛,烘托人物孤独害怕的心理,同时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学气息。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因为这场风雨中杜小康战胜了孤独,战胜了恐惧,战胜了恶劣的环境表现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意志和责任感,长大了,坚强了。
六、研读课文,谈谈感受
1、这篇小说告诉我们什么?小说描写的特色是什么?
小说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锤炼,需要在孤独中磨练,这样才能长大成人。
小说写作特色: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2、小说的主题如何归纳?
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练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
生命是一个旅程,不是一个家,是一条道路,不是一座栖居的城市;人们所有的享受与幸福只不过是生命路旁的旅店,供我们稍事休憩,好让我们增添精力到达终点。——爱迪生
七、拓展延伸
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2.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 请讲述你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请你就杜小康父亲的教子方式,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八、作业
学习本文后,让学生明白,人物和环境总是互相依存的。离开了环境,人物便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性格的发展便失去了依据。请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写一篇文章,注意要有一定的环境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