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走下神坛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概况,文艺复兴的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感知,鉴赏文艺复兴绘画的能力,能够从绘画艺术的情感角度入手去体会艺术作品的内涵。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形成逐渐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他们思维的独立和批判性逐渐显著,所以,教师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文艺复兴的艺术作品,进一步认识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中心思想。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摇篮曲》准备上课。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听到的是首表达母爱的歌曲,那么老师想问问大家,母亲在我们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那么当你们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中是怎样的感觉呢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说出了你们心中的母亲形象和与母亲在一起的感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样一幅关于母子的绘画作品,看看是否符合我们的想象。
出示《圣母子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师:大家好象都不太满意这两张画中的形象,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另外一幅圣母子的画像。
出示拉斐尔的《椅中圣母》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对两幅画感受
师:在这幅画上,我们看到圣母露出了淡淡的微笑,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大师的绘画作品。我们常说:微笑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一个微笑可以敞开一个人的心扉,一个微笑可以让一个人走进她的内心世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从“微笑”走进文艺复兴,走进文艺复兴的绘画。
【设计意图】:学生大部分都知道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及其艺术作品,但文艺复兴运动究竟对当时的绘画艺术有怎样的影响,或者说文艺复兴绘画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并不清楚。通过比较,让学生有一个初步认识,并激发学生学习、了解的兴趣。
出示课题
直接提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什么是文艺复兴;了解文艺复兴绘画的艺术特点。
【设计意图】:一目了然,使学生直接明白本堂课的要求。
二、要比较系统的了解文艺复兴的绘画,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文艺复兴运动的概况。同学们在课前都做了预习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文艺复兴之前,在中世纪的欧洲,宗教思想是一种什么状况。
(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让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欧洲的社会气氛。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当时的欧洲社会气氛是严肃的、压抑的、紧张的。
提问:你们见过神吗
(学生回答)
师:大家都没有见过神,而我们怎样去创造所谓的神呢 于是,人类以自己的容貌、身体“创造”了神,神拥有自高无上的权利,而刚才同学们告诉我当时的欧洲,用宗教来统治人的思想,禁锢人的思想,社会气氛是严肃的、压抑的,那么宗教的最高统治者——神,就应该是严肃的,只有这样才会让人看了以后产生敬畏感。所以,文艺复兴以前的绘画完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成为用来禁锢人类思想的工具。
那么,什么是文艺复兴呢
(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介绍文艺复兴)
师:文艺复兴时期是人文意识的觉醒,是强调人的尊严和人性的思考,人类的思想开始摆脱宗教的束缚,可以说是人类思想的大解放。那么,这个时期的欧洲社会气氛是怎样的呢
得出:当时的欧洲社会的气氛是轻松的、自由的。所以,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们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人的特性、人的价值,因此,他们的作品才能体现出人的情感。
出示:文艺复兴绘画的最大特点——画面充满了情感
通过不同时代的艺术品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赏析艺术品必须要结合其所处时代的背景。
那么,文艺复兴的绘画是怎样来体现这个时代的呢 他又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出这个时代的这种情感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研究的第二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对文艺复兴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又通过文艺复兴前后的对比,加深了学生对文艺复兴的印象,使学生更能意识到文艺复兴所强调的人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在绘画里的表现就是人的情感。也为后边怎样从情感的角度去感受文艺复兴的绘画作品埋下了伏笔。同时又让学生明白艺术品的赏析必须结合所处时代的背景。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谈到这个时期的绘画艺术,我们不得不谈到这三位艺术巨匠。
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1、我们先了解一下达芬奇
(学生介绍达芬奇)
教师补充
提到达芬奇,我们通常最会想到的他的绘画就是《蒙娜丽莎》,出示图片。
《蒙娜丽莎》这幅绘画最大的亮点、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蒙娜丽莎最吸引人的是她的微笑,那么,大家可否分析一下蒙娜丽莎的微笑意味着什么 或者说简单的分析一下通过她的微笑反映了蒙娜丽莎怎样的内心活动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点评,那么通过这件艺术品我们又可否分析出达芬奇在创作时的内心活动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画家是用自己的内心情感在作画,也就是说艺术品反映的是艺术家的情感。
师:我想一定会有同学不以为然,画家的情感与画面主人公的表情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大家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画两张脸一张是笑脸,一张是哭脸,用简笔画的形式就可以。请学生一定要注意用心去做。
(学生画笑脸、哭脸)
师:画时候感受一下我们的脸会怎样,画哭脸,画笑脸我们的表情和心情分别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师:好我们都有了一些体会,现在我们再来尝试一下,我要求大家皱紧眉头画笑脸,笑容灿烂地去画哭脸。
老师此时观察学生的表情。
(学生谈感受)
通过这个小游戏,我们可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那就是一幅画的情境是画家思想情感的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画脸练习让同学们更直接的理解画家的情感与画面情境的相互关系,提高对绘画具有思想性的认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文艺复兴绘画情感特点其表现要素之一:画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艺术作品。
师:说到情绪变化,我有一个设问,如果大家突然听到一个难以想象的突变发生,而且是灾难性的突变,对这个消息,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变化和表情
同学们的表情、动作都不太一样,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活动不一样。那么达 芬奇用画笔也演绎了这样一个突然的变故,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表现人们当时的表情及其内心世界的。
出示图片《最后的晚餐》,教师讲解画中的故事。请学生仔细观察、分析画中人物的动作,及其心理活动。
(请同学们表演,并分析表情的含义,假设自己是犹大会怎样表现,在画中找出犹大,分析画家是怎样描写犹大的)
【设计意图】:结合美学原理中“感情移入”学说的理论引导学生将自身转换成艺术品的一部分,经由直觉性的感官体验,建立与艺术家意象沟通的可能性,让学生最直接的认识理解作品。
师:我们同学说出了自己的观点,那么其中很多观点和画家的初衷相吻合,也就是说穿越500年的时空,我们通过赏析这见作品与画家与大师做了一次对话,我们离大师更进了一步,祝贺大家!
得出文艺复兴绘画情感特点其表现要素之二:理性的分析,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创造内心世界。
2、达芬奇远去了,人们说:“大自然再也没有能力创造这样一位巨人了”,表达了人们对达芬奇的崇拜。而另一位画家的墓志铭上则写到:“他活着,大自然怕他超过自己,他死了大自然害怕,自己也死去了”,表达了人们对这位画家由衷的喜爱,他就是英年早逝为人最谦和的拉斐尔。
(学生介绍拉斐尔)
出示图片《西斯廷圣母》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这幅画表现的是圣母奉神的旨意送圣婴耶稣降临人间的情节,拉斐尔以纯洁而朴素的世俗情感和母爱情结,在神秘的宗教气氛中融进生活气息,使虚幻的天国世界回落到真实的现实空间。
得出文艺复兴绘画情感特点其表现要素之三:画面中营造真实的现实世界,回归真实,回归自然。
3、一个顽固的石匠站在你的面前,会给你怎样的感觉。引出第三位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
(学生介米开朗基罗)
出示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引出他的绘画作品
并请男、女同学做健美动作展示双臂肌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的雕塑感、体积感,初步体会画家风格。
得出文艺复兴绘画情感特点其表现要素之四:艺术作品体现艺术家的风格。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让同学们更直接的理解画家的画面人物的强劲有力,提高对画家风格的认识。
四、讨论总结,强化目标
通过分析得出四条要点,做陈述性的总结。这四条要素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赏析艺术品还需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情感及表现情感。所以,艺术品的赏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艺术品所处的时代背景;艺术家的创作情感及表现情感。出示板书。
师:刚才同学们了解了文艺复兴三杰的艺术作品,那么,在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那一幅绘画呢 请说明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人的感官能力,经验及喜恶性格都有差异,所以对作品的诠释将会带有个人的主观性,是很自然的事,应该给学生忠实地发表个人见解的空间。学生通过自己对艺术品的理解,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作品的内涵,明白文艺复兴艺术的情感,再次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无论他们的绘画风格是理性的,柔美的还是强劲的,都在极力表现平凡人的情感,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人的情感及创造力的伟大,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文艺复兴的精髓——人文主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概况,文艺复兴的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能够从绘画艺术的情感角度入手去体会艺术作品的内涵。
那么,请同学将自己本堂课的收获或者是感想写在《我收获,我快乐》中。
五、教学总结
文艺复兴虽然已经过去几百年了,但他对后世的影响从未消退过。今天这节课,只是我们认识、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一个敲门砖,真正深远的内涵,还等待着我们继续的研究和探索。当我们面对这一份“视觉大餐”的时候,我们应该能有所咀嚼,有所消化,有所回味。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