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瞬间的精彩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能认识摄影能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能分析摄影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了解基本的摄影构图、色彩等知识。懂得摄影作品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能运用所学知识记录自己或者周围人们的生活,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学习,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促进个性全面发展。
2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认识,但初三的学生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用照相机模仿优秀作品的手法拍摄生活中的某个场景。
3重点难点
通过大量资料欣赏与分析,并配合学生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摄影的技巧。
1、拍摄照片时的技术要求
2、在拍摄时善于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展示一组摄影图片,这些图片具有不同的题材、光感等。
通过刚才的欣赏,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使得摄影作品成为优秀的、成功的作品 (答有:光线、拍摄角度、取景构图、拍摄内容、瞬间捕捉精彩等。)
那么这些因素在摄影过程中该如何把握和运用呢 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些作品共同分析学习。
活动2【讲授】
现代摄影是用纪实手法,再现世界;用艺术手法,表现世界。
摄影是利用照相机作为工具,运用摄影技术和摄影技巧创作作品。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除了有一个好的题材和创意外,还须讲究构图、用光、影调或色调、曝光等摄影造型要素,以及后期制作技巧,它们共同构成了摄影艺术的特征。
新知识(教师可根据学情与教学设计有侧重地选择讲解)
摄影创作原则
1.
主题突出原则
2.
突出重点原则
3.
创新原则
分别通过作品来感受、分析、说明。可以提问、讨论、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理解。
摄影用光
光是摄影的重要因素,也是造型手段之一,没有光就没有影。摄影常用的光源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最后,利用对比的方法打出中世纪圣母像和《椅中圣母》的对比图片,利用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循序渐进的得出拉斐尔作品的艺术风格。然后我把对这三位巨匠的总结还原到书本第94页上,让学生做好标记,利用课本文字再次加深对作者以及相关作品的理解。这样做的意图是让学生能及时巩固相关知识点,明确教学重点。同时在发挥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让知识回归课本本位。
光的作用:光是表现被摄对象外形特征的因素;光是表现主题的因素;光是营造环境气氛的因素;光是表达感情的因素。
分别举顺、侧、逆三种光源的摄影作品进行赏析理解。可以提问、讨论、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光源与作品效果的关系。
三、摄影构图(分别通过作品赏析理解。)
摄影构图是指摄影画面的布局和结构的安排,是作品艺术美学的重要方面
。
构图的原则:
1.
突出拍摄主体,揭示作品主题思想;
2.
从主题思想出发,正确处理好主体、
陪体和环境的关系。
3.
构图的要求是:简洁、完整、生动和稳定。
活动3【练习】
思考与探究:
一样的风景,为什么有人拍得非常出色,而有人拍得平淡无奇 想一想是否与拍摄的位置与角度有关
对于草原、沙漠、海洋等景观,利用什么角度,可以更多地反映出它们的雄伟与壮丽
拍摄雪山以及高大的建筑物,使用什么角度拍摄,更能体现其原有的风貌
活动4【活动】
课后拓展:
用照相机模仿优秀作品的手法拍摄生活中的某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