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下册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下册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16 13:1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梯城教育联盟”2017年上期期中测试







(全卷共四个大题
满分:150分
测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句子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哺育(bǔ)
雏形( chóu)
羞涩(sè)
千里迢迢(tiáo)
B.踱步(duó)
花圃(pǔ)
腥臊(sāo)
潸然泪下(shān)
C.栖息(qī)
狼藉(jí)
冗杂(rǒng)
恃才放旷(shì

D.荫庇(yìn)
迄今(qì)
笨拙(zhuō)
冥思遐想(mí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河畔
邃道
前仆后继
煽风点火
B.聆听
针炙
涕泗横流
莫衷一是
C.谬论
宣泄
蜂涌而至
贻笑大方
D.瞭望
追溯
蔚为壮观
通宵达旦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景区游玩的时候,如果景区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对破环公物的行为进行惩罚,那么以后谁都可以有例可援了。
B.在印尼的一次森林火灾中,一只猩猩从大火中救出孩子后,由于找不到食物,在面临长时间的饥饿后,猩猩变得瘦骨嶙峋。
C.台湾影视编剧张永祥获得第53届金马奖终身成就奖,他的剧作情节低回婉转
、内涵丰富。
D.重庆市巫溪县鸡心岭,一场大雨过后,云雾缭绕,随风飘动,山峦若隐若现,犹如海市蜃楼。
4.根据文中的情境,依序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有人曾用一个“魔”字来概括徐志摩的风格,确实,他的散文,感情奔放,不可阻遏。其文字
,华彩纷呈,瞬息变幻;其行文
,舒卷自如,无迹可求;其文体
,自由无拘,华丽绚烂。
①如秋空一缕行云
②如黄昏夕阳
③如恣意泼洒的油彩
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陶渊明,谥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文《桃花源记》和诗《饮酒》均选自《陶渊明集》。
B.《秋天》选自诗集《预言》,是现代诗人、评论家何其芳的作品,主要营造了一种既来自于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
C.
《威尼斯商人》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
D.《热爱生命》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最终顽强地活下来的故事。
6.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4分)
示例:
春雨:没有一点防备,春雨悄悄地迈着它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滋润着万物。
备选事物:夏蝉
枫叶
梅花
事物:
仿写:
7.综合性学习。(11分)
在重庆市公安局、华龙网集团联合主办的“我们·2016重庆警察故事”系列活动中,征集到的“感动瞬间城市力量”系列重庆警察故事令人感动。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开勇是荣昌仁义派出所的户籍民警。2015年,他接到辖区邓某的求助,想办身份证,但没有户口。原来,邓某在16岁是和荣昌男子李某结婚,悄悄从云南镇雄来到荣昌生活,也没关心过户口问题。直到2006年,才发现自己成了“黑户”。唐开勇明白邓某夫妇俩前往云南恢复户籍并不容易。于是,唐开勇自己开车载着邓某夫妇辗转千里从重庆荣昌到云南镇雄,协助邓某摆脱了十余年的“黑户”身份。
材料二:9月16日,因夫妻闹矛盾,马某一时想不开就来到合川东渡大桥上,想跳桥轻生。接到报警后,民警杨世华和同事赶到现场,马某已经爬到桥梁顶端,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距离水面有40多米,眼看马某已经体力不支,杨世华以送水送烟为由,开始沿着大桥维护通道爬向桥梁顶端。“家庭有困难,我们也可以向街道相关部门反映,一起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走极端。”
经过40分钟的近距离劝说,马某看了看桥面上的儿子,决定放弃轻生的念头,缓慢地爬下大桥横梁回到地面。
材料三:6月13日晚上11点半,璧山区公安局璧城派出所接到报警,大东门桥附近有人掉入璧南河。当时,所里只剩下不会游泳的民警孙开和协勤陈东。赶到现场后,孙开发现落水者只有头部露出水面,双手十分吃力地扒着崖壁,情况万分紧急。这时,一名热心市民拿来一圈线缆,孙开想也没想将线缆往身上绑,翻越栏杆顺着满是线圈和铁钉的崖壁下到水里,一步步靠近落水者。他一手扶着落水者的胳膊以防其耗尽体力沉入河中,一手拉着线缆防止两人下滑,还不停安抚落水者情绪,苦苦坚持10多分钟后。直到救援人员赶到,将两人拉了上来。
(1)【探究美德】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探究两位民警的美德。(4分)
民警唐开勇
,令人感动。
民警杨世华
,令人感动。
(2)【分享美德】
为了进一步了解重庆警察们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的不平凡的故事,学校准备邀请民警孙开为同学们做一次关于“不平凡的故事”的报告会,请你用得体的语言邀请他。(4分)
(3)【发扬美德】
请你为民警孙开的报告会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3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风休住,
!(李清照《渔家傲》)
(3)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5)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6)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7)残酷的兵役和阶级社会的剥削一直是古代文人墨客批判的对象。《十五从军征》中


”强有力地揭示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惨无人道;而白居易的《卖炭翁》中的“

”则形象地刻画出上层统治者对下层民众无情地剥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徧(

(3)牺牲玉帛(

(4)既克,公问其故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D.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12.班级主办编演课本剧《曹刿论战》,需要选出能够出演曹刿和鲁庄公的演员各一名,请说说你想饰演的人物是谁?你准备表现人物的什么特点?(4分)
饰演人物:
性格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8-22题(20分)
独立宣言
龙应台
安德烈:
你昨天的话是这么说的:“M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安德烈,那一刻就是儿子在向母亲做斩钉截铁的独立宣言,我没办法应付这局面,譬如你站在沙滩上,突然一个浪头,天一样高,眼睁睁看着它扑下来,你其实不知道躲到哪里去,反正趴着躺着都会被击倒。你根本不知道大多数的亚洲母亲是怎么对待她们的儿女的。
你记不得你香港的数学家教?他是博士生了,谈妥要来上班之前,还要打电话回北京问他父母同不同意他做家教。你记不得大三的小瑞?她到台北和朋友晚餐,结束之后还打电话问她妈准不准许她搭计程车回家,结果电话里妈妈说计程车危险,她必须搭公交车。你记不记得大二的阿芬?拿着暑期创意营的选课单,说伤脑筋,不知道她妈会不会同意她选她真正想要的课程。
这些,都是典型的镜头,我不是这样的母亲。
但是同时,我也看见二十一岁的女儿跟母亲手挽着手亲密地逛街,看见十八岁的儿子很“乖”地坐在母亲身边陪着母亲访友,跟母亲有说有笑。
老实说,安德烈,我好羡慕啊。
我也觉得,刚成年的人跟母亲太亲近,太“乖”,恐怕代表着他本身的人格独立性不够完整。我渴望和你们保持儿时的亲密,但是又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幻想。我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典型的亚洲母亲了,而且还一直认真地在上你和菲力普给我的“课”。
十六岁的菲力普曾经说:“妈,我觉得,欧洲人是看年龄的,譬如在德国学校里,你只要满十四岁了,老师便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人看的不是年龄,而是辈份。不管你几岁,只要你站在你妈或爸身边,你就是‘小孩’。你就没有身分,没有声音,不是他讲话的对象。所以,他会眼睛盯着你的妈或爸发问,由‘大人’来为你代言。”
菲力普做这归纳的时候,安德烈,我这有名的社会观察家,真的傻了。
菲力普给我另一次“震撼课”,是在垦丁。我们一大帮人坐在凉风习习的海岸咖啡座看海。过了一阵子,我想去洗手间,起身时问菲力普:“要不要上厕所?”
你老弟从一本英文杂志里抬眼看我,说:“妈,我要不要上厕所,自己不知道吗?需要妈来问吗?第一,这种问题,不是对三岁小孩才会问的问题吗?第二,上厕所,你不觉得是件非常非常个人的事吗?你是怕我尿在裤子里吗?”
我们之间的矛盾,安德烈,我想不仅只是两代之间的,更多的,可能是两种文化之间的。
我常常觉得你们兄弟俩在和我做智力对决,价值拔河。譬如你的中文家教来到家中,我看见你直接就坐下来准备上课;我把你叫到一旁跟你说,“安德烈,虽然你的家教只比你大几岁,你还是要有一定的礼节:给他奉上一杯茶水,请他先坐。他离开时,要送客送到电梯口。你显然觉得太多礼,但你还是做了

我也记得,譬如住在隔壁的好朋友陈婉莹教授来到家中,你看她进来,对她说了声“嗨”,还是坐在椅子上读报。我说,“不行,再熟她都还是你的教授,在中国的礼仪里,你要站起来。”你也接受了。
我们之间,有很多价值的交流,更何况,德国的传统礼节不见得比中国的少,欧洲社会对亲子关系的重视,不见得比亚洲人轻,对吧?可是,昨天发生的事情,还是让我难以消化,隔了一夜还觉得郁结在心中。
你和菲力普到上海来做暑期实习,我一个做母亲的快乐想像:母子三人共处一室,在上海生活一个月,多幸福。让我来引导你们认识中国大陆,多愉快。
你说,“我好不容易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为何又要和妈住一起?而且,难道以后我到某一个城市去工作了,做妈的都要跟着吗?”
十八岁的菲力普,刚从德国降落,天真的眼睛长在一百八十四公分的身躯上,认真地说,“我不要你牵着我的手去认识中国大陆──因为你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安排得好好的,但是真正的世界哪里能这样。我要自己去发现中国。”
我听见自己可怜巴巴的声音说,“难道,连一个周末都不肯跟我去玩?青岛?苏州?杭州?”你们眼睛都不眨一下,异口同声说,“妈,你能不能理解:我们要自己出去,自己探索?”
安德烈,我在面对你们的“欧洲价值”,心里觉得彻底的失落:可是,转念想想,你们俩,是否也努力在抵抗你们母亲身上的某些“亚洲价值”而觉得“有点累”呢?
昨晚,我一个人去散步。月亮黄澄澄的,很浓;梧桐的阔叶,很美。我足足走了一个小时,然后,叫车到你俩的住处,看见你们自己洗好的衣服袜子凌乱地散在沙发上。我想,“不行,我也不能帮你们清理家里。”
在沉沉的夜色里,菲力普送我到大马路上搭车。他忍受我一个深深的拥抱,然后,大踏步走到马路的对岸。
MM
2007.4.25
(选自《亲爱的安德烈》,有删改)
【链接】安德烈,龙应台长子,生于台湾,八个月大时随母移居欧洲,十四岁时,龙应台离开他,返回台湾,母子年龄相差三十岁,且存在中西文化差异,为了重新认识成年的安德烈,龙应台用书信与他交流,母子俩用了三年的时间互相通信,这些信后来汇集成书信体散文集。《亲爱的安德烈》
13.文中所说的典型的亚洲母亲是怎样的?请分点概括。(4分)
14.请分别概括文中菲利普给作者上的两次“震撼课”的内容。(4分)
15.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联系上下文加以赏析(4分)
譬如你站在沙滩上,突然一个浪头,天一样高,眼睁睁看着它扑下来,你其实不知道躲到哪里去,反正趴着躺着都会被击倒。
16.结合文本分析下面这句话的含义(3分)
(我)还一直认真地在上你和菲利普给我的“课”。
17.作者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什么矛盾?你认为能否化解?请简述理由。(5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23-27题。(20分)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杜旌
①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②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
③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一一蜚声中外的学者。
④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神圣。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
⑤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
⑥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进入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被别人耻笑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的环境。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环境,我们就改变自己。
⑦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
18.该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答:
19.请将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完整。(3分)
①首先提出分论点:
,②然后
加以论证,③最后得出
的结论。
20.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
21.文中“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而“叶嘉莹”是适应环境的典型,请你从中外名人或名著中再举1个能适应环境的典型事例。(4分)
答:
22.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初中毕业后,你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5分)
答:
四、作文
23.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著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他的短文《爱你现在的时光》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表述:
“如果你真的过好了每一天,明天就会不错;如果我们的生活非常功利的话,反而得不到想
要的结果。你越拥有一个完满的过程,你越有可能拥有一个完满的结局。”
请以“过程”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在你的生活中,你曾遇到过怎样的眼神?那留在你记忆深处的眼神,又曾怎样长久地拨动着你的心弦?
请以“遥远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梯城教育联盟”2017年上期期中测试









语文知识及运用
(3分)B
(3分)D
(3分)C
(3分)D
(3分)C
(4分)示例一:夏蝉
炎炎夏日,是你---夏蝉,用自己的生命在为我们歌唱,为夏日增添无限乐趣。
示例二:枫叶
枫叶在微风中欢快地跳着舞,扭动着它的身躯,仿佛在告诉人们,它因秋天的到来而产生的愉悦心情。
示例三:梅花
梅花昂着它高傲的头颅在严寒的冬天迎风开放,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它与世无争的高洁品质。
7.
(11分)(1)(4分)辗转千里
助民上户
冒险爬桥
智救男子
(2)(3分)孙叔叔,您好我是XX中学的学生,我们知道您深夜下河救起落水市民的事迹,想请您为我们讲一讲当时的情况及您的感受,请问您有时间吗?(称呼语问候语2分,内容得体2分)
(3)(4分)示例:警心暖民心,警民一家亲
用心保平安,用情暖民心,用爱铸警魂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一)(10分)
8.(10分)(1)随风直到夜郎西(2)蓬舟吹取三山去(3)瀚海阑干百丈冰(4)浑欲不胜簪(5)铜雀春深锁二乔(6)四面歌残终破楚(7)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每空1分,错一个字该空不得分)
9.(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3)指猪、牛、羊等(4)战胜
10.
(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实情处理。
(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11.C
12.曹刿:爱国,有勇有谋,深谋远虑,有政治远见,从容镇定,是一位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军事家、政治家。
鲁庄公:目光短浅,鲁莽,急躁冒进,草率,是一位在军事上无知妄动但能够察纳雅言的国君。
三。现代文阅读
独立宣言
13.(4分)①一边给孩子自由,一边觉得是“授权”或“施予”
②干涉孩子的工作、交友娱乐、学习
③渴望与孩子保持儿时的亲近
④过分关心孩子个人生活,缺乏对孩子的尊重与信任

14.
(4分)①亚洲人与孩子交谈看辈份,由父母代小孩发言,而欧洲人看年龄。
②亚洲家长,无论孩子年龄大小,过分担心孩子个人生活,缺少对孩子的尊重与信任。
15.
(4分)心理描写,写出“我”听完安德烈的“独立宣言”后内心的感受,表达了“我”当时内心的愕然、无奈与无助。
16.
(3分)“我”作为一个不典型亚洲母亲,一直认真了解两个欧洲长大的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观念,进行价值交流,体现母亲对孩子的包容与理解,以及不同文化冲突的谅解。
17.
(5分)矛盾:两代人,价值观念的不同;两个国家,东西文化的冲突。
我认为矛盾可以化解,因为“我”与两个欧洲长大的孩子一直都有价值交流,我的孩子们可以接受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待人接物的礼节,我也一直在上着孩子给我的课。(我认为矛盾不可化解,因为安德烈和菲利普不能理解亚洲母亲的很多行为,渴望独立,我在面对他们的“欧洲价值”也是彻底失望)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18.(4分)示例一:人要学会适应。示例二:人要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意思对即可)
19.(3分)示例:
(l)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2)列举在巴黎人们适应安静的环境的事例。(3)适应安静的环境,境界也会得到提升。(意思对即可)
20.(4分)举例论证,用叶嘉莹适应环境成为蜚声中外学者的事例具体论证了“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自已的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这一分论点(观点)。
21.(4分)围绕“适应环境”而取得成功的正面典型事例即可。
22.(5分)示例:我升入新的学校后,要尽快熟悉新的学习环境,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新同学友好相处,带着热情去面对新的生活,不胆怯
,不多疑,真正地融入新的环境,从而拥有更加精彩的生活。示例二如果我不能进入高一级学校,而是踏入社会,我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适应环境,争取掌握一技之长,努力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作文
23.作文评分标准,请参考下列图表:
《重庆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50-55分)
立意有深度,见解独特内容充实,选材新颖感情真挚切合作文要求
构思巧妙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语言生动,有文采用语准确简洁得体
卷面整洁书写规范
二类卷(44-49分)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符合作文要求
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语言流畅用语较准确
卷面整洁书写规范
三类卷(38-43分)
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感受较真实不偏离作文要求
层次清楚结构较完整
语言较通顺有个别语病
卷面较整洁书写较规范
四类卷(33-37分)
中心基本明确内容不够具体
层次基本清楚结构较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卷面较凌乱书写较潦草
五类卷(0-32分)
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偏离题意
条理不清结构混乱
语句不通顺
卷面杂乱字迹不清
注:
(1)无标题扣2分;
(2)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现不计,扣满3分为止。(3)每少50字扣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