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课题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课文描写的是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各民族的孩子们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学习、生活。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读书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运用引读、自读、默读、小组读、竞赛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各族人民亲如一家,进而体会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学会作者表达的方法,并进行语言积累。
学前准备
1.查找有关少数民族服饰、风情的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师生) 2.预习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19个词语。
学前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2.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
一、插图引入,提示课题(用时:5分钟)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对比图中学校与自己学校的区别。?2.同学们穿着不同的服饰,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这是一所民族小学。板书课题。?3.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1.学生交流汇报预设:(1)图中的校园里有小动物,我们的校园里没有。(2)图中学生的穿戴和我们不同。?2.齐读课题。?3.学生质疑问题预设:这所学校里的学生都来自哪个民族?
1.这所民族小学的学生都来自哪里?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22分钟)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昌”“傣”“跤”的读音及“戴”“雀”“舞”“坝”的笔顺。
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2.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如:采用字解识字法识记“尾、雀”;运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昌、傣、昂、跤”等。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3.比一比,组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你对“我们的民族小学”有怎样的了解??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2.了解课文写了各民族小学生在民族小学里学习的情景。?3.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下课的情景。?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结尾点题,抒发对民族小学的热爱之情。
4.民族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用你自己的话写一写。
5.课文是分几部分写民族小学的?每一部分具体写了什么?
四、课文小结(用时:3分钟)
1.教师引导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2.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词。?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大声朗读。
6.读拼音,写词语。 pínɡ
bà
?hú
dié(
)
(
)chuān
dài
dǎ
bàn
(
)
(
)kǒnɡ
què
wǔ (
)
教学反思
一开始,教师就马上给学生一些直观形象的图片,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他们始终保持一种兴奋的状态,很愿意,也很喜欢去表现自己。教师据题质疑,激发了学生探究答案的愿望,从而很自然地使学生走近文本,走进文本,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如:自读、同桌互读、分角色读等)进行感悟。
学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复习生字词。?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你知道了什么??3.引导学生围绕喜爱和赞美这两个词来学习全文。
1.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学生自主探究“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喜爱和赞美这所民族小学”。
7.作者为什么会喜爱和赞美这所民族小学?
二、分段读议,体会情感(用时:25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情感。?2.指名读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这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3.引导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自豪与赞美之情。?板书:欢快
热闹?4.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以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5.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课文结尾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1.学生读后交流:抓住课文中的三个“从”、三个“有”、三个“向”,从上学路上的景色、学生的服饰以及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展开想象。?2.学生联系上下文得出结论:这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3.学生研读“上课”和“下课”部分,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和谐美。?如:(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2)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4.学生反复诵读,学生评价。你能读出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赞美之情吗 点读,男生读,女生读。?5.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还能再接着说点什么?
8.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
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孩子们的什么特点?
(2)文中描写小动物有什么作用?
三、朗读全文,并背诵相关段落(用时:5分钟)
1.你还喜欢哪句话,把它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2.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比一比,看谁背的快!
9.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四、回顾课文,开展活动(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民族小学的感受。?2.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1.假若你也在这所民族小学读书,你会喜欢这所学校吗?为什么??2.学生用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10.你的课余生活丰富吗?请你来展示一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设计本课时,我以个性朗读为指导,让学生通过个性朗读,展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不同理解。不足之处:对课堂的时间没有把握好,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没有回归整体,没有让学生再次感知全文;没有完成对课文有关阅读知识的处理,使这节课在匆匆忙忙中步入尾声。(共32张PPT)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歌美,有个地方更美!那里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孩子,他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和睦相处,那里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大家想不想到民族小学去参观一下?
我们的民族小学
1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
吴然:云南人,现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
主要作品:《歌溪》《一碗水》《走月亮》《小鸟在歌唱》等。
走近作者
点击
听朗读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易读错字
bà
坪坝
傣族
摔跤
德昂族
阿昌族
dǎi
jiāo
ánɡ
chānɡ
坝
傣
跤
昂
昌
bà
dǎi
jiāo
ánɡ
chānɡ
我会认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我会写
结构:左右
组词:草坪
停机坪
造句:放学后,我们一起到草坪上玩。
音序:P
部首:土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土”作为部首,最后一笔变为提。
坪
pínɡ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土”作为部首,最后一笔变为点。
结构:左右
组词:沙洲坝
堤坝
造句:堤坝崩塌了,奔腾的急流冲垮了镇子。
音序:B
部首:土
坝
bà
书写指导:“戈”的横和斜钩要长,包住左下部。
结构:半包围
组词:穿戴
爱戴
造句:不管天气多么冷,弟弟出门从来不戴帽子。
音序:D
部首:戈
戴
dài
书写指导:“扌”竖钩挺直,横折稍向下倾斜。
结构:左右
组词:招手
招待
造句:妈妈在向我招手示意。
音序:Z
部首:扌
招
zhāo
书写指导:“虫”下横变成提,“胡”的“古”小且偏上。
结构:左右
组词:蝴蝶
造句: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音序:H
部首:虫
蝴
hú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上松下舒展。
结构:左右
组词:蝴蝶
彩蝶
造句:放学后,我们一起到草坪上玩。
音序:D
部首:虫
蝶
dié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子”作为部首,最后一笔变为提。
结构:左右
组词:孔雀
小孔
造句:孔雀开屏真好看。
音序:K
部首:子
孔
kǒnɡ
书写指导:“少”的竖在竖中线以上,撇长伸覆下。
结构:上下
音序:Q
部首:隹
造句:孔雀的尾巴像一把大扇子。
组词:麻雀
孔雀
雀
què
结构:上下
音序:W部首:夕
造句:我很喜欢跳舞。
组词:跳舞
舞蹈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土”作为部首,最后一笔变为提。
舞
wǔ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钅”撇稍长。
结构:左右
音序:T部首:钅
造句:妈妈给我买了一只铜铃。
组词:铜钟
铜铃
铜
tónɡ
结构:上下
音序:C部首:米
造句: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
组词:粗心
粗细
书写指导:“米”作为部首,最后一笔变为点。右部横间距均匀。
粗
cū
书写指导:横折略带斜势,短斜横与上横平行。
结构:半包围
音序:W部首:尸
造句:兔子的尾巴短短的。
组词:尾巴
牛尾
尾
wěi
好
hǎo(好心
好人)
hào(好奇
好胜)
干
ɡān(干净
饼干)
ɡàn(干活
树干)
多音字
晃
huànɡ(晃动
摇晃)
huǎnɡ(晃眼、明晃晃)
坪坝:
穿戴:
粗壮:
绚丽多彩:
理解词语
平坦的场地。本课指山间平整的场地。
造句:我们一起在坪坝上做游戏。
①穿和戴,泛指打扮。②穿的和戴的衣帽、首饰等。
造句:大年初一,我们穿戴整齐去给爷爷奶奶拜年。
粗大而结实。
造句:校园里有一棵粗壮的大柳树。
形容色彩灿烂华丽。
造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绚丽多彩的梦。
安静
宁静
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的意思。
“宁静”除了形容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1.上课了,教室里非常安静。
2.这是一个宁静的夜晚。
辨析词语
相同点:
不同点:
造
句:
边读边想,给课文分段,找出文中哪些词或短语能体现时光的特点,用横线把它们画出来。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写同学们在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和课下尽情玩耍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进一步赞美民族小学,抒发自豪之情。
本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美丽、团结、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初读课文后,我感受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感受到了作者的自豪和对民族的赞美之情。
1.写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傣族( )
阿昌族(
)
招呼( )
摔跤( )
2.根据拼音写词语。
píng
bà
hú
dié
kǒnɡ
què
cū
zhuàng
.
.
.
.
dǎi
chāng
zhāo
jiāo
坪
坝
蝴
蝶
孔
雀
粗
壮
3.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条条( ) 飘扬的( ) ( )的粉墙
一块块( ) 有趣的( ) ( )的小鸟
4.把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用“\”划掉。
(1)放学了,操场上十分(安静 宁静 平静)。
(2)想着妈妈期待的目光,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安静 宁静 平静)。
小路
国旗
洁白
石头
猴子
欢唱
5.按要求写句子。
(1)老师把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子摇晃。(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被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老的铜钟被老师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柳树的影子在清清的河水中摇晃。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难道不好听吗?
6.补充句子。
(1)
同学们从( ),从( ),从(
),捡起了许多果皮纸屑,公园里很快变得干净了。【方法】
(2)
在家里,王玉为妈妈(
),为爸爸( ),为奶奶( ),大家都夸她是孝敬长辈的好孩子。【方法】
花丛中
草地里
铺满石子的小路上
盛饭
端茶
捶背(共34张PPT)
我们的民族小学
1
1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重难点)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核心问题:
这是一所什么样的民族小学?
串珠问题:
1.同学们在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2.学生上课时是怎样的情景?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3.下课后的校园是怎样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4.“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所什么样的乡村小学?
边听边想
听录音回顾课文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从“鲜艳的民族服装、绚丽多彩”你能体会到什么?
“鲜艳的民族服装”使这所学校的美很有特点。“绚丽多彩”让我们体会到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更加美丽。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hǎo),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向……向……向……”的排比句,突出强调了同学们天真可爱、有礼貌和对祖国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赞美。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排比的修辞方法
概念: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
作用:生动形象,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怎样判断:句中有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近、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列在一起;不少于三项,彼此为并列关系;排比的各项中常出现一个相同的词语作为连接词。
答题模式:运用了排比修辞,强调了……,表达了……感情。
仿写:
照样子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秋天,我们走向田野,向太阳公公打招呼,向水牛问好,向农民伯伯致敬。
相信你还能说出更多这样的句子,试一试吧!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突出了“安静”二字,小动物静止不动是为孩子们的读书声所吸引,不忍心打扰孩子们的学习,衬托了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hào)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猴子,为孩子们的读书声所吸引,侧面表现了孩子们读书认真,声音动听。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jiāo)、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当成会看热闹的人来写,说明它们很羡慕孩子们,从侧面衬托了孩子们生活得很幸福,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同时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边疆民族小学是一所快乐的学校,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huàng)……
课文结尾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古老”“粗壮”表现了学校年代的久远。钟声悠悠不绝,凤尾竹的影子绵绵萦绕,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这里用景物描写结尾,不仅突出了学校的美丽,而且很有韵味,令人对民族小学充满了难忘和怀念之情。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文本,了解了我们的民族小学,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核心问题:
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这是一所团结的小学,这是一所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小学。
这是一所什么样的民族小学?
1.同学们在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早晨,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从不同地方来到了学校,大家都成了好朋友,在学校里讲文明、懂礼貌、热爱祖国。
串珠问题:
2.
学生上课时是怎样的情景?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上课时,同学们认真读书,读课文的声音很好听。是通过描写窗外的安静表现出来的。
3.下课后的校园是怎样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下课后,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当成会看热闹的人来写,说明它们羡慕孩子们,从侧面衬托了孩子们生活得很幸福。
4.“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点明题目,抒发了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课文结构
我们的民族小学
(民族团结
其乐无穷)
民族不同
一起读课文
语言不同
穿戴不同
来处不同
一起上课
一起游戏
一起跳舞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美丽、团结、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
课文主旨
阅读方法解密:概括主旨的方法
中心句借助法:概括主旨的方法有多种,本课适合用中心句借助法。如:本文的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是本文的中心句,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推荐阅读
孔雀舞
吴然
傣族小姑娘喊凤,养了两只小孔雀。小孔雀脖子又细又长,蓝绿蓝绿的绒毛,真可爱。
小孔雀慢慢地长大,越来越美丽了。喊凤带它们到小河边饮水、洗澡,到竹林里捉虫,到草滩上吃嫩草,做游戏。
孔雀喜欢跳舞,动作优美。喊凤跟着学,还唱着好听的歌:“孔雀啊,孔雀,你的羽毛像金子一样闪亮,你住在太阳的家乡……”
喊凤7岁了,要到民族小学读书了。两只小孔雀咬住她的筒裙,不让她走。喊凤说:“听话,我去读书了。我学会识字,学会算术,就来教你们。”两只小孔雀还是紧紧地跟在喊凤身后。喊凤的妈妈只好把它们轰开。
喊凤来到学校,老师问她:“会不会数数?会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喊凤只会数数,不会写名字。她怕老师不发给她新书,忙说:“我会跳孔雀舞!”
“真的?”老师摸摸喊凤的辫子,微笑着说:“跳一个看看!”
喊凤提起裙边,扬起手臂,唱着歌,轻快地跳了起来,就像一只小孔雀在溪边觅食、饮水、洗澡、开屏呢!不知怎的,两只小孔雀听到了喊凤的歌声,“科科科”地叫着,也跑来了。它们亮开美丽的屏扇,在喊凤身边旋转,鸣叫。老师和小朋友们都拍起手来。
喊凤领到新课本,带着两只小孔雀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1.课文写的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1)作者笔下的民族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团结的学校。文中小动物的出现为这所边疆民族小学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孩子们课上认真学习,连小动物也不忍打扰;课下跳舞、游戏的欢乐场面吸引了小动物来看热闹。作者怀着自豪和赞美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朗读时,要用欢快、活泼的语调,自豪、赞美的语气来读。
(2)背诵喜欢的段落之前,先要熟读课文,理清顺序。背诵时如果能抓住提示性的词语或短语,就能轻松背诵下来。如:第3自然段抓住“上课了”“这时候”“最有趣的是”“下课了”,把整段内容连起来,背诵就会很顺利。
2.我很喜欢这所民族小学,让我们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示例(1):我喜欢这所民族小学,虽然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语言不同,服装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但大家很团结,都是好朋友。
示例(2):我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因为那里有大青树、古老的铜钟、美丽的凤尾竹,让人感觉到一种古朴的自然美。
3.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了,你抄了哪些?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一、秀秀你的字。(看拼音,写词语)
pínɡ
bà
hú
dié
kǒnɡ
què
chuān
dài
tiào
wǔ
zhāo
yǐn
坪
坝
蝴
蝶
孔
雀
穿
戴
跳
舞
招
引
二、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小鸟
( )的国旗
( )的枝干
( )的老师
( )的学校
( )的民族
三
、选词填空。
装扮 打扮
1.这一切变化把小兴安岭( )得更加美丽。
2.巫婆( )神仙欺骗这里的百姓。
好奇 奇怪
3.他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了( )。
4.无缝的钢管上竟然开出一小簇白花,真( )。
欢唱
飘扬
粗壮
敬爱
美丽
不同
打扮
装扮
好奇
奇怪
四、句子练习。
1.这时候,屋里很安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使句意更具体)
2.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用加点词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见一座教学楼和一阵阵读书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掉根针的声音都能听见
.
.
.
.
.
公园里的鲜花盛开了,有桂花,有菊花,有百合,还有月季花。
我看见一座教学楼,听到一阵阵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