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魅力永恒的建筑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构建人居环境的基本要素;了解文化在人居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正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正面临失传与断代的局面,思考文化在人居环境中的传承与发展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以分析、辩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求知欲,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互助协作增强班级凝聚力。
2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具有较强创造意识、想象力和有目的的美术创作能力,能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表现出更强的创造性。初中三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逐渐加强,能明确、概括、富于表现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意见。
3重点难点
文化在人居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4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分六组,选出组长。
一、情境导入
1、不同风格的中国民居图片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视频中民居的风格特点。
2、PPT展示图片(苏州博物馆、浙江湖州新江南水乡)
提出问题:图片中的环境和建筑的设计采取了哪种的风格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江南水乡风格。
引出课题:《魅力永恒的建筑--人居环境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体验与交流
1、人居环境概述
教师简单讲述人居环境的概念
学生思考:人居环境与什么基本要素有关
2、视频《江南水乡》
3、分组讨论
展示六组问题和图片,每一小组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组长记录:
问题一:房子为什么要依水而建
问题二:房子为什么建得那么密集
问题三:建那么多公共码头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四:高出屋顶的马头墙有什么作用
问题五:为什么民居多为二层楼
问题六:为什么在科技发达的现代,水乡人家仍然沿用人力船
3、组长总结发言
每一小组组长到讲台上讲述小组的讨论结果,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答案
三、总结与探究
1、提出问题:构建人居环境的基本要素
文化、地域、气候、安全性、公共设施、环保等方面
2、讨论
展示照片(现代密集的高楼住宅与江南水乡密集的住宅)
讨论:现代密集高楼住宅的优点和缺点
3、提出问题:在现代人居环境的设计,应该是传承历史还是专注于未来
学生表述观点
四、传承与发展
1、PPT展示图片
找一找,设计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呢
引出普利兹克建筑奖得奖者王澍。
2、视频《回到未来——王澍的建筑理念》
教师就王澍设计理念做小结;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将文化融入到现代的人居环境设计中呢
五、调查与设计(小组活动):
1.
能体现茂名人居环境的文化元素有哪些 列出其特点并附上图片。
2.
在校园的整体环境中,可以在哪些地方加入本土的文化元素 写出改造方案,并附上简单的设计草图
六、小结和视频(共27张PPT)
你认识这些民居吗?
江南水乡
陕北窑洞
福建土楼
苏州博物馆新馆
浙江湖州“新江南水乡”
这些现代设计融入了哪一种建筑风格?
九年级上册第6课《魅力永恒的建筑》
人居环境与文化的
传承与发展
②
①
③
④
⑤
⑥
房子为什么要依水而建?
问题1:
问题2:
房子为什么建得那么密集?
建那么多公共码头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3:
高出屋顶的马头墙有什么作用?
问题4:
为什么民居多为二层楼?
问题5:
为什么在科技发达的现代,水乡人家仍然沿用人力船?
问题6:
1、房子为什么要依水而建?
2、房子为什么建得那么密集?
3、建那么多公共码头的作用是什么?
4、高出屋顶的马头墙有什么作用?
5、为什么民居多为二层楼?
6、为什么在科技发达的现代,水乡人家仍然沿用人力船?
问题1:房子为什么要依水而建?
江南地区雨水丰富,大江大河多,水网密布。因此其建筑都位于小河,小溪边上,一则取水方便,再则,交通便利。
问题2:房子为什么建得那么密集?
南方地形复杂,人口密集。房屋组合比较灵活,适于起伏不平的地形。一般布置紧凑,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
问题3:建那么多公共码头的作用是什么?
方便不临河的人家到公共码头洗漱出行,有利于发生火灾时就近取水。
问题4:高出屋顶的“马头墙”有什么作用?
民居建筑密度较大,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而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防火、防风、建筑风格)
问题5:为什么民居多为二层楼?
江南民居多二层楼,二楼底楼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其实是防潮,也是在沿河有限空间扩张居住面积的一个手段。
问题6:为什么在科技发达的现代,水乡人家
仍然沿用人力船?
防止噪音和水污染,保留民俗
构建现代人居环境的基本要素:
文化
地域
气候
安全性
公共设施
环保
“以人为本”
说一说:同样是密集型人居环境,现代城市高楼住宅的优点与缺点?
思考:
在现代人居环境的设计,我们应该:
传承历史文化
专注未来
在传承的基础上专注未来
找一找:
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
王澍
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调查与设计(小组活动):
能体现茂名人居环境的文化元素有哪些?列出其特点并附上图片。
在校园的整体环境中,可以在哪些地方加入本土的文化元素?写出改造方案,并附上简单的设计草图
我们的家乡
不要让这一切慢慢消失后才成为我们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