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我的叔叔于勒》
课题
本单元第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从小说“三要素”入手分析小说,理解小说主题。2.探究品味小说的艺术特色。3.正确的对待金钱与亲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对小说“三要素”的把握及主题的理解;2.对小说语言特色的赏析。
教学过程
时间
复备
一、课题导入: 同学们,假如现在有两样东西——金钱和亲情,摆在你的面前,而你只能选择一种,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亲情) 是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会这样选择呢?为什么有的人遇到分离几十年的亲兄弟非但不去相认,而且避而远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板书课题)二、互动学习设计:(一)目标展示: 首先大家来齐读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大屏幕展示) 1.从“小说三要素”入手分析小说,理解小说主题。 2.探究品味小说的艺术特色。 3.正确的对待金钱与亲情。(二)知识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同时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屏幕出示) 1.本文选自短篇小说集( ),作者( ),( )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 )、( )等。 2.小说的三要素有( )、( )、( ),其中( )是最重要的。 3.字词: 阔绰 栈桥 褴褛 十拿九稳 与日俱增(三)整体感知: 看来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大屏幕出示)
1.文中出现了哪些人,写了什么事? 2.读出你认为写的最精彩的句段,并且谈谈感受。 3.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 点拨:对本文的主题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A、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四)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大屏幕展示) 1.试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段意(用一个字概括) 2.你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3.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起作用。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明确: 1.故事情节 开端(1
—4)盼 发展(5
—19)赞 高潮(20—47)骂 结局(48—49)躲 2.主人公应该是菲利普夫妇 3.举例略 A、社会环境描写反映一个时代或地区的风俗习惯,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B、自然环境描写主要起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作用。(五)品味赏析: 下面我们就本文的语言运用和对比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1.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体会它的作用。 2.以第14自然段和第25自然段为例赏析语言特色。 写作特色总结(大屏幕展示) 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环境描写,烘托心情; 对比手法,深刻鲜明; 语言传神,看头心灵。(六)课后练笔: 借鉴本文写作特色,进行想象写作: “我们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长的非常像于勒……”板书设计:我的叔叔于勒于
勒:穷——————富————————穷菲利普夫妇:撵于勒---------盼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判定主人公是谁,关键看这一人物的塑造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对于小说的学习,仅仅抓住三要素还不够,还应该进一步研究它的写作技巧,
教后记:
处理教材适合学生的理解水平,注意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意多让学生自我感悟,包括各种形式的读(扫读、悟读、分角色朗读),富有实效的讨论,切有体会的表达等,效果还不错。11
我的叔叔于勒
【语言基础练习】
1、请你在括号中给加点的字注音,然后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⑴拮据(
):_______________
⑵褴褛(
):________________
⑶煞白(
):________________
⑷张皇(
):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吃得一干二净。
⑵可是您看他今天已落到什么田地。
⑴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田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各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在原文上修改。
A.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
B.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
C.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D.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们年轻的先生。”
4、重点语句赏析:
⑴“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与语文知识填空:
⑴《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选自短篇小说集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情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的环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写句子: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说:“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请你仿照她的句子再写两句。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品析】
阅读课文《我的叔叔于勒》(节选),完成7——10题。
我的叔叔于勒(节选)
莫泊桑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
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 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l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7、作者在写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时各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反映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你找出选段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并说说这些环境描写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能说说“我”(即若瑟夫)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画横线的句子是不是有点罗嗦?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作者为什么要重复
写?这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赏析】
阅读《假
币》一文,完成第11——14题。
假
币
⑴人有时一犹豫就错过了良机。辰这样想,此时老教授正在滔滔不绝地和新生们沟通感情,辰就没办法把那两千元钱交上,而早上乘乱交这笔钱再好没有,可那时辰就是犹豫了一下,错过了,辰为此如坐针毡。
⑵终于熬到下课,辰遥盯住围在一群叽叽喳喳的女同学中的老教授,好歹待女娃们散尽,他才跨前一步,把钱递上,这时,辰脑子嗡地一声,大片空白,他感到一种灭顶之灾的降临,还好还好,老教授点了点,装在上衣兜里。
⑶辰这一夜没合眼,那钱是单独交,万一老教授发现呢?为了进京到家家文学院深造,他卖光了全部药材,没想到该死的药贩子在交款时夹了三张假币!他曾想到市场上买点零碎花出去,可小贩们不收这假钱。他已没有更多的钱了,逼急了才出此下策,但他又怕被识破。同学们个个是贵胄公子,只他一个穷孩子,假币的事抖落出来,他如何混得下去?
⑷辰决定次日主动坦白,就说不小心夹带了,求老教授容他宽限些日子借来补上,这样总比当众揭穿好。
⑸辰拿定主意次日就恭候在老教授上班必经路上,见到他说:“老师,我昨天交的钱……”老教授的脸立刻板起来:“别提你那钱!”
⑹辰魂飞魄散!却听老教授说:“早不交晚不交,偏我揣了你的钱,在市场上走,被小偷割了兜。”
⑺啊呀谢天谢地!辰一边陪小心,一边回到教室,这贼其实是帮了我的忙呢。辰想。
⑻兴奋之后,辰又陷入了苦恼。毕竟老教授损失了恁多钱,并且直接怪他学费交得迟!想到教授总穿一件皱巴衣服的寒酸样,他心里就凉了。辰想,好好努力吧,非出人头地不可,有朝一日我加倍报偿这位善良无辜的老人。
⑻辰勤学苦作,不断写出好文章,连《人民文学》这样的刊物也有他的一席之地,老教授时常当众夸赞。每当这时,辰就暗自道:等着,老师。
⑽学习期满,辰交了大运,脱掉农田鞋,直接成了市文联干部,这当然要得力于《人民文学》。又一年,他又成为省作协聘任的专业作家。辰一步登天,阔步文坛,名声大得吓人,令许多杂志派编辑上门来泡他的议价稿,辰从此再不愁没钱。
⑾辰依然惦记着那可怜兮兮的老教授,该彻底了结这块心病了。他为老教授准备了1万元现金,专程来京。
⑿老教授高兴:“学生出了大名,不忘师德,这就好。”坚持设家宴款待高徒。酒前,辰鼓足全部气力,向教授认错:“老师,我交给您那两千元学费中,混着3张该死的假币……”他眼圈红了,并哽咽起来。老教授哈哈大笑:“3张假币你还没忘哪?在,我留着呢,如今集什么的都有,我集几张假币玩玩有何不可?”说着,从一本影集内拿出那几张玩意儿。
⒀“老师,那您说让贼偷了……”辰目瞪口呆。
⒁“假话,兴你假币就不兴我假话?”
⒂“为什么?你当时完全可以揭穿。”
⒃老教授的脸色立刻无比严肃起来:“揭穿容易,但我更知道一个山里来的孩子该多艰难,那样做对他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这区区300元钱,扼杀一个人才,吾不屑为之也。”
⒄“老师,”辰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泪流满面:“不回去了,我还要跟您学几年,您一定要收留我!”
11、相信你一口气读完这篇文章后,你一定会热泪盈眶!那么,本文最使你感动的人物是谁?是什么让你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你能说说本文的特点吗?(可以从语言、结构等方面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⑶段的内容吗?你是否觉得这段文字是闲笔?如果去掉此段文字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完全文后,你认为辰的什么值得我们学习?辰的什么我们不能仿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探究体验】
15、下面是有关金钱的描述,读完后按要求完成题目。
A.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马克思
B.生活不是一部由金钱开动的机器吗?——巴尔扎克
16、有人说:“这篇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所以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推动情节发展变化的关键人物。”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对于勒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开始,他们厌恶于勒,认为于勒是“坏蛋”、“流氓”、
“无赖”;后来于勒来信说“赚了点钱”,“做了大买卖”,表示不但愿赔偿哥哥的损失,而且还要发财回来与兄嫂“一起快活地过日子”,这时,就赞美于勒,于勒便一跃而成为“正直的”、“有良心的”、“好心的”、“有办法的”人。可是,在船上巧遇落魄归来成为穷光蛋的于勒时,于勒再次成为被咒骂的对象。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菲利普夫妇很穷,怕于勒再来拖累他们;骨肉关系也要以金钱来衡量;虚荣心,怕女婿和其他人看不起自己;其他原因,等等。由此可见他们对于勒的态度是随着于勒的钱财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变化表明了在19世纪末期的法国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只有纯粹的金钱关系,毫无亲情可言。
参考答案
11
我的叔叔于勒
1、⑴jiéjū
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⑵lánlǚ(衣服)破烂
⑶shà
煞:非常,由于恐慌、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⑷huáng
惊慌、慌张
2、⑴挥霍
⑵地步
3、A项将书名号改为引号;B项将第一个句号改为分号;C项将叹号改为句号;D项将最后的句号改为叹号。
4、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揭示了菲利普夫妇幻想发财的心理。(意近即可) 5.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于勒与“我”、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表现了“我”对父母这种自私冷酷态度的强烈不满,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意近即可)
5、⑴《羊脂球》
莫泊桑
法
《羊脂球》《俊友》《一生》等
⑵人物、情节、环境;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6、示例: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威望;钱可以买到躯体,但买不到灵魂;钱可以买到虚名,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
7、作者写菲利普夫妇综合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他们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的拜金相。作者写“我”(即若瑟夫)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细腻地再现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纯真善良的少年形象。
8、环境描写的句子是:“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其作用是: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可以对照前面的一段景物描写一并讲解。“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烘托出人物欢快的心情。)
9、①“我”是本文的叙事线索。文章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结构全文。②“我”又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我”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同时“我”的行为的“纯真”又衬托出了菲利普夫妇行为的“丑陋”。③“我”起寄托作者感情和希望的作用。
10、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一样。但是从排列顺序分析,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并在“叔叔”前加一“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亲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一句饱含讥讽意味的心里话。
11、最让我们感动的应该是老教授。他深知一个山里来的孩子很艰难,宁可自己损失300元钱,也不愿意扼杀一个人才。他那崇高的品德(高风亮节)令人敬佩,让人深受感动。(意近即可)
12、小小说。本文具有短小精悍,构思巧妙,情节单一,但跌宕起伏的特点,结尾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13、第⑶段交代三张假币的来历和辰交三张假币的无奈。此段不能去掉,因为它交代了情节的来龙去脉,又为后文辰的坦白作了铺垫,如果去掉,易使读者产生慕名其妙的感觉,也不会引起和得到人们对辰的同情与谅解。
14、辰做错事后深深的良心谴责,并发奋努力立志成才,以实际行动赎罪值得我们学习,他欺骗老师的行为我们不能仿效。(合理即可)
15、示例:我再来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如粪土,脸面值千金
16、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于勒;有人认为是菲利普夫妇;也有人认为是“我”。对于小说中主人公的判断原则是:看谁是揭示主题的关键人物。本文要揭示的主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文中最能揭示这一主题的关键人物是菲利普夫妇,故他们是主人公;而“我”只是事件的见证人,于勒则是贯穿始终的线索人物。
甲抢先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乙接着说:穷在大陆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我再来说: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贴士热情告诉你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学案
教师寄语:有同情心的人,是最富有的人。
学习目标:
1、梳理小说情节,感悟起伏曲折的情节所表现的“金钱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的关系”深刻主题
2、体会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了解对比手法,感受其匠心和魅力
3、诵读欣赏文中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并能结合有关描写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
1、体会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了解对比手法,感受其匠心和魅力
2、诵读欣赏文中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并能结合有关描写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任务
1、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理清故事情节
2、浏览全文,找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不同评价。说明于勒处境不同便有不同的评价。
一、自学质疑
1、读课文,写出自己认为难的生字词,
2、理清故事情节
3、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浏览全文,找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不同评价。
4、找出有关菲利普夫妇的语言、行动、神态描写的语句,分析刻画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
5、本文表现了什么主题?
二、交流展示
1、展示积累词语
2、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3、找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不同评价。说明于勒处境不同便有不同的评价
4、为什么他们热切的盼望于勒归来?
当真的遇见时,他们反而不认,又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三、合作释疑
1、菲利普看见两位先生请两位打扮的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时,文中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他的太太表现如何?反应他什么样的性格?
2、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了穷于勒时的语言、动作、神态怎样?刻画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
3、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作者塑造我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4、你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
四、达标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撬开(
)
拖累(
)
诧(
)异
煞(
)白
jié(
)据
别shù(
)
zhàn(
)桥
lán(
)lǚ(
)
2.词语填空。
十拿九(
)
(
)重其事
与日(
)增
(
)期不远
3.填空。
(1)本文的情节可分四个阶段:
于勒→
于勒→
于勒→
于勒。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但从全文看,他们对
的态度是不变的。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
(2)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
5.阅读下列语段,然后答题。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惟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新$课$标$第$一$网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为什么于勒由“全家的恐怖”变成了“全家惟一的希望”?
(2)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家里人”怎样的心理?
(3)最后一段中“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这句话,有照应上文的作用,它照应的句子是“
”。
(4)读了上文后,你认为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理由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阅读《荷包蛋》一文,然后答题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
“别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藏卧着的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请概括出小说三个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
做面→
→
→总结
(2)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
(3)试简要分析儿子三次借用“孔融让梨”典故的意图。
(4)父亲三次总结性的语言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显示这种递进关系的词语依次是 、 、 ,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什么感情?
(5)文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多次引用“孔融让梨”典故的作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告诉人们如何生活,教育人们怎样做人。
B.使故事情节富有变化,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C.揭示人生真理,教育儿子成才。
D.丰富小说的主题,增添小说的情趣。
(7)请就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六、课后作业:(二选一)
1、写一篇反映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小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2、有人说,势利是人类普遍的劣习和商品社会必然衍生的生活现象,它是超越时代和地域的,“菲利普”永远不会绝迹。你是否也这样看呢 请以短文阐说。
参考答案
一、
1-2
略
3、于勒是怎样一个人? 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的一些钱,因而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了生意赚了钱,并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于是,又被哥哥一家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重又潦倒,沦落成为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被哥哥一家弃之门外。
4、自私、贪婪、庸俗、虚荣、势利、冷酷
5、作者通过描述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二、交流展示
1-2
略
3、于勒:原是一个行为不正,糟蹋钱的人。他把自己的家产挥霍光了,又花了他哥哥菲利普的一大笔钱,被认为是坏蛋、流氓和无赖,他是菲利普“全家的恐怖”。于是被送到美洲去冒险。后来,于勒来信说他发了财,愿意赔偿哥哥的损失,还说发了财就回家来,同哥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于勒于是成了菲利普全家的“希望”,称他是“正直的”、“有良心的”、“有办法的”、“好人”。后来,菲利普在船上遇见他穿着褴褛衣服在卖牡蛎,大为惊恐,菲利普的妻子咒骂他是“贼”、“流氓”。
4、他们知道以前被视为“全家恐怖”的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并准备回到故乡,和哥哥一家“一起快活的过日子”。于是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直接原因:于勒又沦落为穷人,而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 根本原因: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三、合作释疑
1-2
略
3、“我”──若瑟夫: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儿。他不是小说的主人公,而是小说的叙述者和线索人物,是一个比较天真单纯、入世未深的孩子。虽然他也希望叔叔于勒发财归来,把他们一家从贫穷中拯救出来,但当父母不把穷水手于勒当作亲兄弟看待时,他认为于勒还是“我的叔叔”。在船上当他从父母口中得知卖牡蛎的穷老人就是自己的叔叔于勒时,还去仔细观察:他那“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和那“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还在心里默念着:“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最后,还自作主张,从母亲给他的付牡蛎钱中多给了十个铜子作为小费给于勒叔叔。这与其自私冷酷的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示他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希望与理想。(略)
四、达标检测
1.拮
墅
栈
褴褛
2.
稳
郑
俱为
3.(1)盼
赞
遇
躲
(2)金钱
4.
(1)神态、语言
(2)心理活动
(3)神态、动作
5、
(1)因为接到于勒的两封信后,全家以为他一回来就能改变家里生活困难的情况。
(2)表现了“家里人”对尽快过上富裕生活的热切期盼和向人夸耀的虚荣心。
(3)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
(4)于勒曾是一个浪荡子,又
五、拓展延伸
1、询问 吃面
2、借用典故教育儿子要有谦让精神,不要贪图便宜。
3、①强词夺理,为自己占便宜找借口;②巧言善辩,还想占便宜;③故作姿态,试探父亲,还怕上当
4、告诫 教训 意味深长 关爱
5、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6、D(共21张PPT)
莫
泊
桑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短篇小说集《羊脂球》等。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
学习本课的任务
对于勒“称呼”的欣赏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
品味千姿百态的“说”
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
景物描写欣赏
说说若瑟夫的“看”
于勒“称呼”的欣赏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样评价于勒的,包括是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小子、这个家伙
这个贼、这个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于勒“称呼”的欣赏
全家的恐怖
分文不值的于勒
占钱
赶
全家唯一的希望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有钱
盼
没钱
骂、躲
赞
这个小子、这个家伙
这个贼、这个流氓
于勒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
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
骨肉恰如陌路人
金钱至上
于勒“称呼”的欣赏
于勒“称呼”的欣赏
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
分文不值的于勒
全家唯一的希望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小子、这个家伙
这个贼、这个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于勒“称呼”的欣赏
这个家伙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分文不值的于勒
大家的看法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贼、这个流氓、那个讨饭的
这个小子
母亲克拉丽丝说的
父亲菲利浦说的
若瑟夫说的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一找文中神态描写的地方,并在旁边做一做批注。
短篇小说的欣赏
欣赏短篇小说不同人物的性格
欣赏短篇小说丰富表现的手法
欣赏短篇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
欣赏短篇小说展开故事的视角
欣赏短篇小说设置活动的场景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中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小说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3、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的?
我们再来作第二次分类:看看我们前面找出的评价分别是谁说的。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是若瑟夫说的。
这么归类以后,你们有什么发现?
“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分文不值的于勒”,“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这些都是大家的看法。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流氓”,“这个贼”是母亲克拉丽丝说的。
“这个家伙”是父亲菲利浦说的。
菲利浦夫妇
自私、势利、贪婪、冷酷无情
若瑟夫
真诚善良、有同情心
作者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表明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
反映了若瑟夫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若瑟夫内心充满侄叔亲情。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短语
同指一个对象,何以要反复?
作者为何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
小说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纯粹是金钱关系,无情鞭挞了小市民的势利贪婪,冷酷自私的丑陋灵魂。
主题理解
2、生活窘迫穷困,自顾不暇,只能对于勒避而远之。
1、于勒的恶习导致菲利普夫妇一家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艰辛。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菲利普夫妇的做法也是可以原谅的
小说的另一个主题是表现了那个时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及弱势群体的辛酸和卑微。
对于这样的弱势群体,我们还是多一点关爱和帮助,而不是嘲笑和冷漠!
掌握下列字词
:
拮
据
栈桥
煞白
撬开
阔
绰
恭维
褴
褛
与日俱增
郑重其事
莫名其妙
jié
jū
zhàn
shà
qiào
chuò
lán
lǚ
我的叔叔于勒
法国
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
法国的莫泊桑—《羊脂球》
俄国的契诃夫—《变色龙》
美国的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美国的马克·吐温—《竞选州长
》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
屠格涅夫认为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左拉: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恩格斯:“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
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