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7张PPT。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蚩蚩(chī) 匪来贸丝(fěi) 淇水(qí)
B.愆期(qiān) 将子无怒(jiānɡ) 尔筮(shì)
C.垝垣(ɡuǐ) 陨落(yǔn) 渐车(jiàn)
D.靡室(mǐ) 咥笑(xì) 有泮(bàn)
【解析】选A。B项“将”应读qiānɡ,C项“渐”应读jiān,D项“泮”应读pàn。﹒﹒﹒﹒﹒﹒﹒﹒﹒﹒﹒﹒2.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
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
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解析】选D。第一个“尔”意思是“你的”,第二个“尔”意思是“你”。第一个“彼”意为那,第二个“彼”意为对方,指敌人。3.下列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女也不爽 B.信誓旦旦
C.二三其德 D.至于顿丘
【解析】选B。A项“不爽”,古义为“没有过失”,今义为“(心情等)不爽快”;C项“二三”,古义“三心二意”,今义,数词;D项“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达到某种程度或引出另一话题”。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垝垣:倒塌的墙。
B.三岁:三年。
C.汤汤:水盛大的样子。
D.蚩蚩:笑嘻嘻的样子。
【解析】选B。“三岁”指多年。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氓》的第四章到第六章,完成5~6题。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黄而陨(落下) 自我徂尔(往)
B.女也不爽(差错) 士贰其行(所作所为)
C.士也罔极(无) 总角之宴(安逸、闲适)
D.夙兴夜寐(早) 靡有朝矣(无,没有)
【解析】选C。“宴”是“欢乐”之意。﹒﹒﹒﹒﹒﹒﹒﹒6.翻译句子。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女子没有什么过失,男子却怀有二心。
(2)原认为能与你生活到老,这种想法让我心生怨恨。(二)阅读《行行重行行》一诗,完成7~8题。
7.“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句除运用了比兴手法之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偶。反映了主人公因心上人离家已久而产生的思念、期盼、疑虑相互交织的复杂心理。8.“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结合语境理解“老”“晚”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并非指实际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晚”指行人未归,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9.《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
【解析】文学常识中的“诗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这三种诗歌类型以及“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答案:赋10.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经》常见的表现手法就是“重章叠唱、反复咏叹”。本诗中为了表现妇女们采摘“芣苢”的欢快劳动场面,采用的就是这种手法。分析原诗可以发现,该诗主要是通过变换动词来表现这种欢快场景的。
答案: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11.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考查形式比较灵活,主要是引发学生合理想象,概括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四、语言表达
12.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
要求:①以“儒家学者”为主要陈述对象。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可改变语序。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而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13.仿照下面一节小诗,另写两句句式相同,意思相关的诗句。
不 一 定
声色俱厉的,不一定真理在手;
沉默寡言的,不一定心中无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名气最大的 不一定实力最强
默默无闻的 不一定乏善可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