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5课时
估算
一
生活中的大数
JJ
三年级上册
课后作业
探索新知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估算
1
课堂探究点
2
课时流程
这张班报大约有多少个字?
这篇日记大约有多少个字?
估算:购买下面的手机和照相机大约需要多少元钱?
1280≈1300
3240≈3300
1280+3240≈4600(元)
1280≈1300
3240≈3200
1280+3240≈4500(元)
探究点1
选择合适的近似数估算
小明家是养殖专业户。
(1)这两项收入一共大约是多少元?
(2)小明家养鸭收入和养鸡收入相差大约多少元?
1366
≈
1300
1132
≈
1100
1366+1132
≈
2400(元)
答:这两项收入一共大约是2400
元。
1366
-
1132
≈
200(元)
答:小明家养鸭收入和养鸡收入相差大约200
元。
小试牛刀
1.填空。
(1)三年级共有295人,大约是( )人;一台液晶电视机售价3068元,大约是( )元。
(2)估算3132+993,可以把3132看成3100,把993看成( ),3132+993约等于( )。
(3)估算4790-2208,可以把4790看成( ),把2208看成( ),4790-2208约等于( )。
300
3000
1000
4100
4800
2200
2600
2.估算下面各题。
998+348≈
382+772≈
1568+3498≈
1080+910≈
523-287≈
1000-567≈
3890-1360≈
8650-2687≈
6000
1350
1200
5100
2000
230
400
2500
3.估算后比较大小。
3867+1234
1968+2034
8723-3123
7030-1038
193+2816
9236-5084
8008-1280
3246+2098
>
<
<
>
4.算一算。
(1)1089与2809的和是多少?
估算:
计算:
1089+2809=3898
1089+2809≈4000
(2)5973与1755的差是多少?
估算:
计算:
5973-1755=4218
5973-1755≈4200
归纳总结:
估算时,把加法中的加数、减法中的被减数和减数分别看成与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几千几百……的数,再进行加减。估算的结果是近似数,而不是准确数,所以要用“≈”连接。
1.估算下面各题。
夯实基础
636-378≈
1000-462≈
328+573≈
566+182≈
897-407≈
495+207≈
700
500
750
900
260
540
2.(1)从下列商品中任购两件,估算大约需要多少元钱。
(2)自己提出减法估算问题,并解答。
略。
3.不计算,你能判断哪种水果最多吗?
梨最多。
4.小华的爷爷上了年纪,走路有些困难,妈妈计划给爷爷买一辆手摇车。手摇车的价钱在500元到750元之间,妈妈只带了380元。算一算:
(1)妈妈最少还要取多少元钱?
(2)妈妈最多还要取多少元钱?
750-380=370(元)
500-380=120(元)
5.下面的解题过程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妈妈计划买一件599元的羽绒服和一双314元的运动鞋,带900元钱够吗?
599≈600 314≈300
600+300=900 够
易错辨析
不对。
改正:应把314估大,314≈320,599≈600,600+320=920元,920>900,不够。
辨析:计算带的钱够不够的问题时,应往大了估。
作
业
请完成“应用提升练”和“思维拓展练”习题。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解决简单的加减法估算问题,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己尝试加减估算、交流以及评价估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丰富生活经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近似数以及估算的书写形式。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理解多估、少估的道理与合理性。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好朋友“智慧星”又来看我们了,快来听听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信息?
师:(课件呈现“智慧星”)小朋友们好,我是大家的好朋友“智慧星”,今天我向大家报告一组数据:
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有文学类书籍3809本,科技类书籍2064本,历史类书籍3128本,教育类书籍1527本,综合类书籍6709本。
小朋友们,你能用近似数描述我刚才报告的这组数据吗?
生1:图书馆有文学类书籍大约3800本……
生2:科技类书籍2000余本……
生3:历史类书籍3100多本……
生4:教育类书籍大约1500多本……
生5:综合类书籍大约6700本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智慧星”很高兴,奖励这些同学一枚“智慧勋章”!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复数的同时,轻松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呈现问题(一)“估算购物钱数”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从图中获取了什么数学信息?在小组内说一说吧!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如果要购买手机和照相机大约需要多少元钱?请同学们先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和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1:我是这样算的,1280≈1300,
3240≈3200,1300+3200=4500,需要带4500元。
生2:我是这样算的,1280≈1300,
3240≈3300,1300+3300=4600,需要带4600元。
师:我们现在来验证一下,买手机和照相机到底需要用去多少钱?
生:1280+3240=4520(元)
师:同学们觉得上面的两种估算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生1:我喜欢第一种,因为4500与准确值更接近。
生2:我喜欢第二种,因为去买东西当然要多带些钱了!
师:(课件呈现“智慧星”)小朋友们,我们买东西时估算商品的价格时应该“多估”一些,因为如果“少估”了,可能会导致带的钱不够。
师:是啊,我们知道估算结果与准确值会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估算,如果是买东西,一定要多带些钱,才能保证买到我们想要的商品哦!
2.课件呈现问题(二)“估计收入钱数”情境。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生:这个月养鸡收入1366元,养鸭收入是1132元。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问题?
生1:这两项收入一共大约多少元?
生2:小明家养鸭收入和养鸡收入相差大约多少元?
师: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第一个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生1:1366≈1400,1132≈1100,1400+1100=2500
生2:1366≈1000,1132≈1000,1000+1000=2000
师:这两种估算方法都是合理的,一种是把收入估算成整百的再相加。另一种是把收入估算成整千的再相加。我们在取近似值时,要考虑的近似值与准确值相差不能太大。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第二个问题:小明家养鸭收入和养鸡收入相差大约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估算)
生1:1366≈1400,1132≈1100,1400-1100=300
生2:1366≈1370,1132≈1130,1370-1130=240
师:这两种估算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生1:我喜欢第一种,这种估算成整百的计算起来更方便。
生2:我喜欢第二种,这种估算成整十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准确值。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估算,体会估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巩固新知
教材“练一练”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估算,同学们能谈一谈你的收获和感受吗?
生1:我们学会了加减法估算,知道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计出近似数,然后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后,再用“≈”表示估算结果。
生2: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估算,估算和生活关系很密切。
板书设计
估算
(1)取近似值:与原数不能差距过大,还要方便口算。
(2)列出算式计算。
(3)用“≈”将估算结果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