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四单元复习
秦汉统一王朝 1.秦的统一、秦始皇像及秦朝疆域图(识记)
(1)秦的统一
时间:__公元前221__年;人物:秦王__嬴政__;
都城:咸阳。
历史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②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民族融合,促使汉民族形成。 东到__东海__,西到陇西,南到__南海__,北到长城一带,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2.巩固统一的措施(理解) 3.评价秦始皇(运用)
(1)积极:①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②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北筑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③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消极:他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总之,秦始皇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4.秦的暴政(理解)
(1)刑法苛严。
(2)赋税和兵役徭役繁重。
(3)焚书坑儒。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民不聊生。 5.陈胜、吴广起义(识记)
(1)时间、地点: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__大泽乡发动起义。
(2)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__第一次__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6.汉武帝“大一统”(运用)
(1)背景:汉初统治者实行__休养生息__政策,使汉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王国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主观上汉武帝雄才大略。 (2)措施 (3)意义:形成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__鼎盛时期__。
7.丝绸之路(理解)
(1)形成的时间:西汉。
(2)条件:①张骞通西域 ②西域都护的设立 (3)路线:__长安__——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南亚和西亚——大秦(古罗马)。
丝绸之路示意图 (4)内容:①传出:丝、丝织品、凿井术、冶铁术等。②传入:中亚的__葡萄__、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杂技;印度的__佛教__等。
(5)意义:开辟了中国与西方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朝的经济文化内容,对西汉的兴盛起到了积极作用。
(6)想象丝绸之路上的苦和乐:
苦:水土不服;语言不通;沙漠风暴;强盗出没;思乡之苦等。
乐:能赚钱;领略各地的美丽风光;吃到很多好吃的东西等。(言之有理即可)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最早是由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提出来的。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建立在秦朝,巩固在西汉,因而成为本单元的重要内容。秦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就成为必考的内容,复习时要特别注意。 (2)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命于中央。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地方行政三方面内容的结合,便构成了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这一特征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基本未变,变化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其他方面——中央政府的组成、地方机构的设置、文化专制的措施等。 2.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1)要史论结合,一分为二,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到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的重大作用,又不能夸大和神化他的作用。
(2)要注意历史人物的时代性。
(3)抓住历史人物的特点进行评价。
(4)正确认识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的关系。 3.秦皇汉武的异同点
(1)相同点:①政治上: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上:都采取了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措施;③思想上:都加强思想控制,以巩固政治统治;④军事上:都对匈奴采取强硬打击政策。
(2)不同点:对待儒学的态度不同。秦始皇是“焚书坑儒”,汉武帝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根本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 4.张骞通西域体现的是民族关系,丝绸之路的开辟体现的是对外关系,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禁止其他学派的存在,只是为了使儒家处于独尊地位而抑制其他学派的发展。 1 (2015·永州)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篮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用泥制陶的事实
D.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 2 (2015·烟台)“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 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