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阳
楼
记》教学设计
(承益群)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基本内容,反复诵读,加深体验与领悟,培养语感。
2.抓住文脉,理解警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用。
3.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意图。
(二)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一)教学重点
1.采用各种方式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培养语感。
2.通过难词难句的适当讲解,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二)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遣词用字的妙处,体会文章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过程
同学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忧国忧民的精辟见解,就出自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历来都作为散文名篇收入各种选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使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的?在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之前,请先看朗读提示。
从千古传诵的名句和文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投影显示]
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
1.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其余按意义划分节奏,如
“衔/远山,吞/长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针对本文的语言、句法特点,这一设计着眼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充分体会文章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这里必须注意的是:骈、散句的概念不宜讲得过多过细。
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骈散结合的句法,文字洗练,节奏鲜明,同学们可以试着按照上面的提示来练习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同学们可能已经感觉到了,这篇文章读来确实琅琅上口,韵味无穷。好多词语非常熟悉,有些还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成语,说说看,有哪些。
再次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同时,初步感受本文语言的魅力。
很好,同学们把课文中含有的成语基本上都找出来了。
[投影显示]
政通人和 百废具
(俱)兴 气象万千 薄暮冥冥 迁客骚人 春和景明 心旷神怡 先忧后乐
文中还有几个容易读错的字词,下面听老师背诵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这一设计看似平常,实则效果非同一般。老师出色的背诵,一方面可以纠正学生诵读中的错误;另一方面老师
“下水”背诵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影响,真正体现老师的指导作用、示范作用。
(背诵完毕,老师强调或用投影显示)
属(嘱)zhǔ 浩浩汤汤shāng 若夫
(嗟夫,观夫)fú 偕xié
(然后齐读课文)
这篇文章,书上的注释非常详细,同学们要充分利用。请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疏通文意,如果有疑难的字词、句子,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
(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答疑)
同学们都能很好地利用书上的注释,但一些重要的字词、句子,老师还想强调一下,特别是通假字、异词同义和一词多义现象应引起注意。
[投影显示](老师同时讲解)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同时,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这一设计避免孤立的字词讲解,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增加信息量,着眼于指导学生掌握文言字词的方法:在比较中学习,在比较中积累,从而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感悟能力。
百废具兴
(同
“俱”,全,皆)
具答之
(详尽,详细)(《桃花源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
“嘱”,嘱托)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桃花源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也许)
前人之述备矣
(详尽)
众妙必备(具备)(《口技》)
薄暮冥冥
(迫近)
日薄西山
(迫近)
去国怀乡
(国都)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或异二者之为(心情,心理活动)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桃花源记》)
可以为师矣
(做,当)(《论语》)
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朝晖夕阴
(日光)
横无际涯(边)
越明年(第二年)
是进亦忧
(在朝廷做官,即居庙堂之高)
退亦忧
(不在朝廷做官,即处江湖之远)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无,没有)
句子: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的事业全都兴办起来。)
(2)得无异乎?(怎能不有所不同?)
(3)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
(人家)批评指责。)
(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却。)
(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
[好坏]和自己
[得失]而或喜或悲。)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在朝廷做官,就为他的人民担忧。)
(8)是进亦忧,退亦忧。(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0)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品味语言之优美,描绘之生动,增强感悟语言的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有独创性的见解。
我们疏通了文章的基本意思,同时也可以感觉到文章喷薄欲出的磅礴气势,同学们能不能以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为例来体会文章遣词用字的精妙,并找到快速背诵的
“捷径”?
几位同学都讲到了一点,大家一起来看看。作者描写岳阳楼
“大观”只有寥寥数语,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衔”、“吞”连用,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写出了
“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壮阔气象,比孟浩然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似乎更胜一筹,“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气势,且四字都是
“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横无际涯”这里用
“横”而不用
“广”,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也足见作者炼字的功力。“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这句话,既从空间上描写了洞庭湖的浩瀚,又从时间上写出了变化万千的壮丽。
[(板书)
胜状
(大观)
浩瀚———空间
(衔、吞)
壮丽———时间
(朝、夕)]
但作者目的不在于此,笔锋一转,
“备”、“然则”二词自然过渡到下文。
再如第4自然段中写景的几句。“波澜不惊”,这里用
“惊”而不用
“起”、“动”等词,点出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美景,接着
“沙鸥锦鳞”、“岸芷汀兰”从动物写到植物,动态写到静态,为这幅美景又增添了活力和亮色。月朗风清的夜晚,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这等佳境怎不让人沉醉?怎不让人
“喜洋洋者矣”?这一段作者从远景写到近景,动物写到静物,白天写到夜晚,语言精妙而又层次井然。理清了层次,同学们背诵课文可能就方便多了。
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这种方法试试看,选择课文中的任何一个自然段快速背诵。
(抽背,下课)
《岳
阳
楼
记》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一)教学重点
1.
通过观看录像,提高对作者及课文的感性认识。
2.
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弄清文章主旨,进一步体会其深刻意义。
(二)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2)
教学过程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岳阳楼记》。“岳阳天下楼,洞庭天下水”,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经过此地都作过热情的吟咏,除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还有哪些
“前人之述”呢?老师已经收集到一些,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都写了些什么,能看出它们的大概意思吗?
教师收集有关材料,既可以扩大学生阅读量,激起学生学习同题材诗文的兴趣,同时又等于指导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积累,并逐步由教师收集信息转为学生收集信息。
[投影显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其三)
李 白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 洞 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锦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蹄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元稹)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帐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元稹)
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
(李商隐)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刘长卿)
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释可朋)
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临 江 仙
滕子京
湖水连天天接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天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这些诗词作品有的描写洞庭湖秀丽迷人的景色,有的状写洞庭湖的磅礴气势,也有的通过写景来抒发作者或愁闷或喜悦的心境。“前人之述”许多都是脍炙人口,美不胜收的,范仲淹要写出前无古人的文章来,确实不易,他是靠什么胜出的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以前,先请同学看一段电视短片。
比较阅读永远不失为阅读的一种好方法。
改变传统的讲解作者及背景的做法,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使学生对作者、背景及课文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便于理解文意。
(放电视录像
《岳阳楼记》10分钟左右)
看了电视片,相信同学们对作者及课文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我们再来看看文中提到的滕子京又是怎样的人。
[投影显示]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
(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这一设计引导学生在分析、理解课文时,要注意收集和课文有关的一些材料,便于全面正确地理解课文。
(请学生疏通文意)
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滕子京被贬巴陵,虽有政绩,却对被贬谪非常不满。这时的范仲淹与子京处境相似。那这篇
《岳阳楼记》到底什么地方胜出前人呢?让我们先齐声背诵一遍课文。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对于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背诵课文,目的明确,除检验第一课时的朗读、背诵效果外,重点就是感悟课文。
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我们把它们归纳成下面几条,好不好?
[投影显示]
1.
文章开头为何要写滕子京
“谪守”?
2.
作者的见解是如何一步一步提出来的?
提示:(1)作者略写岳阳楼
“大观”是否就因为
“前人之述备矣”?(2)迁客骚人的悲喜是否就因为天气的阴晴变化?(3)作者为何要写古仁人的悲喜观?
3.
我们今天如何看待作者的这个见解?
下面先请几位同学来讨论1、2两个问题,同学发言时要用简洁的语言。
先让学生自主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后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注意突出一些课文中关键的语句,引导学生解读文章的方法:重视语言材料本身。
从这几位同学的发言来看,我们同学对这篇课文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确实,作者一开头提到滕子京
“谪守”,不是故意要触朋友的痛处,而是以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事实告诉滕子京他不同于一般的
“迁客”,也为下文的劝勉作铺垫。
作者对岳阳楼
“大观”没有详加描绘的原因,一是因为
“前人之述备矣”,二是作者作这篇
“记”的目的不是为了赞美
“巴陵胜状”,或作一般的借景抒情。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绘出来的阴晴景象,极力渲染了
“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感情,人的心情有时跟天气的好坏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但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
“迁客骚人”或喜或悲的不同感情都是因为个人的荣辱得失,都是
“以物”、
“以己”而生。这与
“古仁人之心”形成鲜明的对照,“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关系,他们不论为官与否,都是忧君忧民。作者肯定了
“古仁人”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际上是否定批评
“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作者对
“迁客骚人”的批评,也是对好友滕子京的善意而含蓄的规劝。作者又以
“古仁人”的名义从正面引出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见解,表明自己不为个人得失而喜悲,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从范仲淹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的行为看,这确实不是徒托之言。他借滕子京嘱写
《岳阳楼记》的机会,表明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的决心,同时也包含对滕子京的慰勉。末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这篇文章的构思可以用这个板书来表示:
简洁、明了的板书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清晰完整的印象。
[投影显示]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议论)
那我们现在再来讨论第3个问题
(老师重复问题)。
范仲淹的这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体现乐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的政治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挫折和失败,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遇到过,如何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我希望同学们学过这篇课文以后回去好好思考一番,特别有感触的同学还可作个读书笔记。
作 业
从老师提供
(打印分发给学生)或自己另找的有关岳阳楼
(洞庭湖)的诗文中任选一篇,从一个角度或几个角度和课文作比较,看看有何异同。
(提示:可以从文章的主题、构思、句法、用词等方面作比较。)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的教学方式以诵读和自主式讨论为主。文言文教学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朗读背诵始终是重点,一方面大量优秀的词句确实需要学生牢记,以增加文化的积淀;另一方面反复诵读,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蕴和丰富的情味,甚至包括作者难以用词语表达,“然而又流淌于字里行间的微妙之处”
(叶圣陶语)。古人所谓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尔自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诵读的方式很多,针对
《岳阳楼记》广泛使用骈句的方法,引导他们去体会文章语言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但是,在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文章的内容之前,不可能读出蕴含其中的全部情味,这时教师的示范朗读
(背诵)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在停顿、语速、语气、重音、节奏等方面给学生示范,还有强烈的感情,在情感方面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中。教师背诵时融进自己的感情,读出作者的感情,声情并茂,能让学生耳和心同时感悟本文语言的意蕴、韵味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而且,教师的示范背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教师应以自己的躬亲示范为学生作出表率。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这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言词语的积累。学习文言文,文意的疏通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逐字逐句地串讲,看似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却未得到训练和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文本提供的信息,自主学习,同时多和同学讨论,合作学习,资源共享。文言字词是学习文言文的砖和瓦,初中生的文言词汇量有限,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多积累,如通假字和不同语境中的一词多义、重点句难句的理解等等。②与课文相关材料的收集。要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创作时的真实想法,有必要先把握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此外,与同题材诗文作比较,不但能看出文章的高明之处,而且能开拓学生视野,增加阅读信息量。对于这些重要的字词句和课文相关材料,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或投影或打印,增加学生积累的同时,也教会学生积累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学生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体会、理解、感悟和思考,鼓励学生敢想、善思。《岳阳楼记》中,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和主旨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应该从整体入手,让学生纵观全文后质疑,抓住学生最费解或最想了解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合作学习,多讨论,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教师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巧妙地引导,让它发挥最大的才能与创造力。
本节课,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品读中培养语感,在讨论中训练思维,并在课后的作业中得到拓展。
(承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