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勒曼16.音乐之声音乐之声节选勒曼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一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这个故事曾被拍摄成德国影片《菩提树》,后来由“二十世纪福斯公司”改拍成电影《音乐之声》。
影片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两年内放映收入剧增至四千二百五十万美元,超过《飘》。许多观众,多半是妇女,连看十数次,到1971年《音乐之声》仍然脍炙人口,在美国历年来票房收入最多的影片中站第三位。导 入 勒曼(1915-2005),美籍德国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就学于柏林,师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M.马林格。1909年在汉堡歌剧院首次登台扮演《魔笛》中的第三男童。1910年,在O.尼古拉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扮演埃恩肯。1914年在维也纳演出获得成功,1916年成为维也纳歌剧院的主要演员。此后一直到1945年,她连续在维也纳歌剧院、伦敦科文特加登皇家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由于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她于1938年离开维也纳,定居美国。1946年和1951年先后退出歌剧和音乐会舞台,从事声乐教学和著述活动。作者简介
该剧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的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成为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有:《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多来咪》《晚安,再见》等。写作背景音
鳞次栉比( ) 伫立( ) 山麓( )
众说纷纭( ) 嬷嬷( ) 按捺( )
峥嵘( ) 涟漪( )
忏悔( ) 虔诚( ) 远眺( )
nàzhù字词注音zhìlùyúnmó mozhēng rónglián yīchànqiántiào词语解释
按捺:
窥视:
老成持重:
不动声色:
固执己见:
忍俊不禁:
众说纷纭:抑制。暗中察看。阅历多,办理稳中。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忍不住笑。各种说法又多又杂,很不一致。整体感知 全文共有两个场景,分别是:
第一场景:
第二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阅读第一个场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剧本开头是怎样描写阿尔卑斯山的风光的?
这样写起什么作用?2.“流连往返”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全方位由远而近,由高而低地描写。这一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与玛丽亚的歌唱相映衬,情景交融,烘托出玛丽亚的自由快乐。留恋得忘记返回。表现了主人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3.玛丽亚放声歌唱《音乐之声》表现了
什么?4.这个场景的最后一句“忽然…跑下山来”运用了
怎样的描写方法?表现了玛丽亚怎样的性格? 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展示了她
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
性。动作描写。活泼自由。阅读第二个场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不动声色”来形容院长,突出她性格中的什么特点?2.你是如何理解“反正我看黑羊身上的毛也一样暖和”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的?3.众人对玛丽亚的评说虽褒贬不一,但我们依然
能够看出她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用自己的话
概括一下玛丽亚的个性特点。老成持重,城府很深言外之意是说玛丽亚做修女也未尝不可,
一样合适。天真活泼,热爱自由,不守常规,无拘
无束,大胆而富有活力,可爱而又让人头疼。 4.通过众人之口来表现玛丽亚这个人物的
形象,这种方法叫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是?5.从选文中选择一个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性格特点侧面描写。能更全面、更完整地塑造人物
形象,使玛丽亚这个形象真实地、丰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贝尔塔。性格固执,对玛丽亚一直报有偏见,
只看见玛丽亚的不足,看不见她的优点。探究展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节选部分两个场景的内容。示例:第一个场景是在莎尔次堡的郊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
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2、从节选部分剧情看,主人公玛丽亚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示例:节选部分可见,玛丽亚是一个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少女形象。
3、课文开头部分,大段环境描写对塑造玛丽亚形象有什么作用?
示例:节选部分开头,由远而近,层次渐进的向人们展现了富有奥地利特色的地方风光,在诗情画意的景致中,让主人公渐次“亮相”。这一段环境描写,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玛丽亚的纵情歌唱相一致。写作特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玛丽亚在萨尔茨堡郊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正
面描写。
修道院内,众人对玛丽亚七嘴八舌地议论→侧面
描写。
玛丽亚风风火火地闯进修道院→正面描写
很好地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1、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示例:第一个场景和第二个场景结尾玛利亚回到修道院时的情形,是对玛丽亚形象的正面描写;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则是侧面描写。课文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辅相成,从不同的角度塑造了玛丽亚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其中的侧面描写,它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的加以表现,活泼风趣的议论,增添了轻松欢快的喜剧气氛。2、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对女主人公形象的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有什么艺术效果?示例: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时的情形,是对玛丽亚形象的正面描写;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则是侧面描写。
第一个场景描写玛丽亚在野外歌唱的情形,其中歌词的内容着重展示了她的内心感情和精神世界;第一、二个场景中都有对玛丽亚的动作、表情的描写,则从外在形象上展现了她的性格。第二个场景中描写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着重于玛丽亚的日常行为举止,由她们口中道出玛丽亚的种种表现,以及她们对她的看法、态度,从她们的眼中映现出玛丽亚的形象。
课文对女主人公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侧面描写很见艺术功力:它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活泼风趣的议论,增添了轻松欢快的喜剧气氛。3、 本文的描写非常丰富,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请同学们在文章中各找一例,并体会一下它们的作用。示例:环境描写:"巍巍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高高的山颠上尚未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山风阵阵呼啸。"这一部分的环境描写映衬的主人公的心情。同学们自己试着把其它描写找出来。
4、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示例:结合语境,这两个比喻句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课堂小结 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作 业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借用本课的写作方式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