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庄子》故事两则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庄子》故事两则课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16 16:0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20.《庄子》故事两则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段。
导 入人物简介惠子(约前370年-前310年),名施,华夏族,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与孟子同时。战国时代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山东东明县人),曾任漆园吏。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知识链接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字词注音
相梁 鹓鶵

醴泉 鸱

濠梁 鯈鱼
从容 吓 xiàngyuānchú lǐchīháo tiáo cónghè惠子相梁相:xiàng 辅助君主的人,这里作动词,做宰相。 疏通文意 惠子相梁, 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
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做国相去有人告诉,对…说取代你国都它的叫做知道译文:惠施做了梁国的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 练实不食,非
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
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起飞从到栖息竹实,竹子所结的子甘泉,甜美
的泉水在这时猫头鹰得到这里模仿鸱发怒的声音用作动词“吓唬”译文: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上面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鶵,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吓唬我吗?” 整体感知1.齐读课文,思考: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起因:经过:结果:惠子为相庄子看望受人挑拨从容往见搜捕庄子奇鸟之喻辛辣讽刺 2.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心态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态?他对庄子来梁国有何反应?说明了什么? 害怕。怕庄子取代他的位置。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说明惠子薄情寡义,见利忘义。3. 庄子对此的反应如何呢? 他没有躲,没有逃,没有破口大骂、当面痛斥,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给他讲了一个鹓鶵的故事,极其辛辣的讽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让惠子自己去感悟故事的用意。4.《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对什么样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的人。5.你认为《惠子相梁》一文中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一种怎样的态度?清高自守,淡薄功名利禄。 6、寓言往往采用比喻法,在本文中,
鹓鶵、鸱、腐鼠各比作什么? 比喻:
鹓鶵----
鸱----
腐鼠----
梧桐、练实、醴泉----
自己(志向高洁的人)惠子(醉心功利、猜忌君子的人) 做宰相(功名利禄) (高洁的志趣)合作探究你认为惠子和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惠子:
醉心于功名富贵
对朋友薄情寡义
庄子:
志向高洁
淡泊利禄、厌恶功名
机智幽默鲜明对比大家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哪些人生的哲理? 面对人生的名利,要淡而视之,坦诚为人,诚信为本,坦荡一生! 课外延伸文章美点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疏通文意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
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
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在桥这的快乐怎么怎么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固然本来完全,确定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
鱼乐’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遵循,沿袭最初的话题你如此如此已经它,指代鱼之乐译文: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整体感知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到了濠水时才感到鱼的快乐,否则哪能见到鱼的快乐呢?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
(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合作探究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庄子 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课外延伸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惠子相梁》中,惠子是一个醉心于功名利禄,并无端猜忌好友的小人,庄子狠狠地奚落了他;《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可见两人是可以言谈往还的朋友。惠子真的像《惠子相梁》里那样无耻吗?庄子和惠子的关系究竟怎样?另一则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即“匠石运斤”的故事(出自《庄子·徐无鬼》)。 运斤成风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①人垩②慢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④斲⑤之。匠石运⑥斤⑦成风,听⑧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⑨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⑩矣,吾无与言之矣!”注释:①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国都。“郢人”指楚国都城里的某人。 ②垩:[è]?石灰。 ③慢:通“墁”,涂抹。④匠石:工匠名。?⑤斲:[zhuó]?削,清除。?⑥运:挥动。 ⑦斤:斧头。 ⑧听:任凭。??⑨宋元君:宋国国君。?⑩质:对手。
译文:(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象苍绳翅膀那样大小的白土子,让匠石把白点砍掉。匠石运斧如成风,声声作响地砍它,砍尽了白土子而没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宋元君听到此事,召匠石说:‘试试为我砍一次看看。’匠石说:‘我以前砍过,但是,我砍的对象已经死很久了。’自从先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 )小结: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课堂小结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的特色,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善用故事说理,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文言积累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非梧桐不止( )
②非练实不食( )
③非醴泉不饮( )
④固不知子矣( )
⑤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⑥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⑦请循其本( )
⑧或谓惠子曰( )
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⑩欲代子相( )栖息竹实,竹子所结的子甘泉,甜美的泉水固然怎么国都遵循,沿袭
有人用做国相(1)“之”
①庄子往见之(         )
②是鱼之乐也( )
③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④我知之濠上也 (            )
(2)“固”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②子固非鱼也。(   )
③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代词“他”,指惠子2、一词多义:的主谓之间,无实意代词,这件事,指“鱼之乐”巩固本来固然作 业 庄子非常关于把抽象枯燥的说理通过“寓言”表现出来,请查阅相关资料筛选出主要信息,把你印象深刻的一则用自己的话表现出来,并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