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六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
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六月),都说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用作肥料。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A.独立发展
B.农牧结合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2.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这说明当时
A.冶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
B.“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官营手工业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
3.2014年11月10日晚,国家主席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水立方设国宴,招待出席APEC会议贵宾。所用餐具是来自江苏高淳定制的帝王黄珐琅瓷,流光溢彩,令人惊叹。珐琅瓷和粉彩瓷是我国某一时期瓷器代表,该时期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5.在小说《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描述:入得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京)来,但见:“千门万户,纷纷朱翠交辉;三市六街,济济衣冠聚集。风阁列九重金玉,龙楼显一派玻璃。……豪门富户呼卢会,公子王孙买笑来。”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A.宋代夜市繁华
B.宋代市坊已分离
C.都会城市富庶繁华
D.古代贫富差距悬殊
6.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以至于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
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
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
7.地方志是研究历史的常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料。民国时期《南浔镇志》载:“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人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贸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买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仔细研读该诗歌,可以得出的结论包括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农作物产量大幅下降
C.出现买办和买办化商人
D.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稳固
8.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于
A.南京、安徽等地区
B.北京、武汉等地区
C.湖南、湖北等地区
D.
广东、上海、天津等沿海地区
9.1912年10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式通过了《服制法》,规定礼服礼帽“料用本国纺织品”。该规定主要反映了
A.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水平的先进
B.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掠夺
D.政府保护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10.1914年,全国华商纱厂有21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1921年猛增到51家。拥有的纱锭也从1914年的50万枚增至123万枚。此时期的民族工业发展
A.受到国际国内局势影响
B.结构趋向合理
C.基本上不受外国资本的排挤
D.资金技术力量已非常雄厚
11.电视剧《新安家族》以清末民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背景,讲述了徽商中的代表汪、许、鲍三大家族为争取民族自强而与外国列强资本家展开殊死较量的故事。下列对该剧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末民初在外商压迫下,商帮出现
B.徽商与外国资本家较量得到政府支持
C.徽商群体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压制
D.徽商争取民族自强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12.图9是民国30年创办的旌德建华烟厂生产的香烟商
标。对此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
B.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C.发展实业与抗战相结合
D.中美英苏四国共同抗日
13.1948年8月19日,南京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如果当年金圆券的购买力以1计算,12月跌至0.0603,1949年2月跌至0.0000002,相当于金圆券发行时的500万分之一。上述现象
A.说明国人的消费能力增强
B.是政府刺激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C.反映了国民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D.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有直接关系
14.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完成的标志是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5.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实际上提出了
A.开辟一条合乎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
B.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的问题
C.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
D.科学判断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问题
16.贴春联是中国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
中能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历史情景的是
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C.“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D.“粮补机补肥补补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
17.下表数据说明“一五计划”使
A.公有制经济未能占主导地位
B.新中国的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得到初步建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得到初步奠定
18.下面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的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19.1961年5
、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举行工作会议,陈云在发言中强调:“……
面前摆着两条路要我们选择:一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一个是城市人口下乡。两条路必须选一条,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我认为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的主要目的是
A.
更好适应大跃进运动
B.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C.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D.更好地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78年5月13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针对安徽搞的农业改革,有人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批评说什么“干部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不是嘴上说社会主义,实际干资本主义,不管什么积极性都去鼓励,都去提倡”。这表明
A.包产到户的做法遭到中央批判
B.农村改革在争议中艰难进行
C.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D.“冷战”形势影响国内的经济改革
21.从新中国成立至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党和政府就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多次探索,其中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两次较为突出的代表,对这两次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A.所有制性质完全相反
B.农民都优先享有产品分配权
C.后者对前者彻底否定
D.都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22.1979年4月,广东省委书习仲勋向中央提出:在广东划出一定地区,单独进行管理,
作为华侨、港澳同胞和外国的投资场所。这种设想在实践中的直接结果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经济开发区
D.
创立行政特区
23.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
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C.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24.一般来说,标语是时代的产物,多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列能体现“新时期”的是
A.“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B.“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C.“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D.“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
25.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关于放开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产品。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崩溃
B.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C.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扩大
D.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某一时期,报纸上出现大量的“推倒铁交椅”“打碎铁饭碗”
“资产重组”“股份制”这样的报道,请判断这样的报道与政府哪一政策有重大关联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实行改革开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申请加入世贸组织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1912年至1919年间,民国政府颁发了十余项服制,服制的选样基本上采用西洋服式为主,但其中不乏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组合。这表明
A.近代服饰主要依赖进口
B.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入侵
C.民国政府与封建势力决裂
D.近代社会中西合璧的特征
28.《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
( http: / / www.21cnjy.com )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
身体没育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
A.
已经基本普及了基础教育
B.受到西方文化的逐步渗诱
C.人们的审美观念全盘西化
D.
妇女政治地位超过了男子
29.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都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C.近代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30.“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A.铁路运输
B.航海事业
C.航空事业
D.电报电信业
31.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A.民族经济工业化
B.礼仪风俗简洁化
C.民间服饰西洋化
D.社会生活近代化
32.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33.《求是》杂志所属的“求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论网”开通官方微博不久就集结了不少“粉丝”;某知名女艺人在“七夕”公布婚讯的微博被转发累计达508649次。微博的“崛起”说明
A.微博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B.一定程度上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C.政府开始启用现代科技理政
D.网络成为最主要的传播媒体
34.到了15世纪,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越来越意识到,绕过穆斯林世界,开辟直接到达东方的商路,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它亚洲货物的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由于
A.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
B.新式帆船与罗盘针的应用
C.欧洲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
D.一大批优秀航海家的涌现
35.158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去进货和长途奔波了,黄金像水一样直往口袋里流,挡都挡不住。我打算投资办个工场再赚它一把。”材料主要反映了
A.荷兰发达的航运业
B.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
D.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36.
结束了世界各地区相互孤立的状态,各民族逐步融合为统一的人类历史的起点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四大发明的传播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的扩展
37.“1520年11月28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38.丝绸之路的开通,新航路的开辟,都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二者的相同影响是
A.开辟了东西方交通的新纪元
B.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汇
C.推动了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
D.有利于推动全球化的形成
39.“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对“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理解准确的是
A.世界日益联结成为一个整体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殖民掠夺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40.17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有遍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球的冲突点……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英荷)战争”。当时,英国发动三次英荷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英国机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B.将北美洲和大洋洲纳入世界市场
C.夺取海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
D.保护跨越大西洋的黑人奴隶贸易
41.中国自春秋战国就步入了铁器时代,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居于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
材料二 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
——摘编自《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 (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人,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四:(雍正九年十二月)广东布政使杨永
( http: / / www.21cnjy.com )斌奏:定例,铁器不许出境货卖,而洋船私带,禁止尤严。粤东所产铁锅,每连(五或三口为一连)约重二十肋(同“斤”)。查雍正七.八.九年(1729-—1731年),夷船出口,每船所买铁锅,少者自一百连.二三百连不等,多者至五百连,并有至一千连者。计算每年出洋之锅约一.二万肋,诚有关系。应请照废铁之例,一体严禁。违者,船户人等照例治罪,官役通同徇纵,照徇纵废铁例议处。嗣后令海关监督详加稽查。……得旨……杨永斌所奏甚是,嗣后稽查禁止及官员处分、商人船户抬罪之处,悉照所请行。粤东既行查禁,则他省洋船出口之处,亦当一体遵行,永著为例。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器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4分)
(2)材料二表明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 简要说明这一政策的实施目的。(3分)
(3)材料三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的有关政策并做简要的评论。(8分)
42.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艰难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中国近代工业文明(1895—1899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部分)
1954年,同仁堂掌门人乐松生在《同仁堂公私合营协议》签字:1955年,同仁堂制药
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
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
1966年夏,大栅栏同仁堂药店的老匾被毁,同仁堂药店改名为北京中药店。
1979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同仁堂厂、店牌号恢复,同仁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1989年,“同仁堂”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
1997年,同仁堂从集团拆分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证所上市。
2000年,同仁堂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并结合有关背景
归纳导致这些特征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6分)
根据材料二,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分析50年代以来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变迁
对同仁堂发展的影响。(6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3分)
4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年马可·波罗风尘仆仆地来到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时,他惊诧于中国的发达。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曾说:“中国,那里躺着一个沉睡的巨人。让他睡吧,因为他一旦醒来,他将改变世界”。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
( http: / / www.21cnjy.com )皮埃尔·莱曼在《我眼中的中国》的文章里这样写道:“20世纪50年代:流行形象是贫穷”,“20世纪60年代:成为西方攻击目标”,“20世纪70年代:世界的右翼政治中心”,“ 20世纪80年代:令人惊叹的转型”,“尽管美国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提到‘中国人’,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洗衣店和餐馆老板的形象,但在九十年代,他们联想到的则是高科技和金融业”。“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国际社会的‘贵宾席’一直被西方列强所独占。它们天生就是统治者,如今,西方觉得它也许应该邀请中国进入‘贵宾席’,只是不知道该在何时、何地、如何去做。”
阅读材料,评述材料中关于中国形象的观点。(10分)
(要求:概述材料中的任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厦门六中2016—2017学年
下学期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C
C
A
C
D
D
A
C
C
C
D
A
A
C
D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98
39
40
答案
D
A
A
D
C
D
D
B
D
D
D
C
B
C
B
C
B
B
C
C
31.
参考答案:
(1)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发展;促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推动了小农经济的产生。(4分)
(2)经济政策:盐铁官营。实施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工商业;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
(3分)
(3)特点:生产规模庞大;资金投入巨大;生产分工细密;实行雇佣劳动。(3分)
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2分)
评论:直接影响了冶铁业生产规模的进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扩大,制约了采矿、商贸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限制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既阻碍了工商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封建生产方式的分解;造成了中国传统手工业长期与世界市场的隔绝状态,影响了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创新,使之渐趋落后。(3分)
32.
(1)特征:民族工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企业由沿海开始向内地扩展;棉纺织、缫丝等轻工业发展突出;采矿等重工业开始得到发展。(3分)
原因:世界市场形成,列强的资本输出,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的对华侵略深入中国内地。(3分)
(2)影响:社会主义改造使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仁堂由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文化大革命对同仁堂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破坏;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迎来了同仁堂的春天;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同仁堂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走上市场经济之路。(6分)
(3)认识:民族独立是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民族工业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民族工业的发展受政策和时代特征的影响较大;民族工业只有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得到快速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要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3分)
33.
例: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是大国,有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潜力。依据:材料一中,马可·波罗眼中是富庶的中国;拿破仑认为中国是(沉睡的)巨人,一旦醒来将改变世界;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它也许应该邀请中国进入“贵宾席”。+原因分析
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闭塞;落后卑微;贫穷。
( http: / / www.21cnjy.com )依据:材料一中拿破仑认为中国是“沉睡的巨人”;材料三中,“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国际社会的“贵宾席”一直被西方列强所独占”;“20世纪50年代:流行形象是贫穷”。+原因分析
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受到他们所处的时代、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政治地位,以及相关信息量与真实性等因素的制约;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也离不开我们中国人积极地开展自我宣传、充分运用作为大国的话语权,在交流中了解、磨合、理解、日臻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