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下人教版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件+素材(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六年级下人教版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件+素材(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6-16 16:37:06

文档简介

比号的来历
17世纪,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两个量的比,包含有除以的意思,但又不能用“÷”表示。于是,他把除号中间的小短线去掉,用“∶”表示比号。(共16张PPT)
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
4 比例
你能写出几个比值是1.5的比吗?试一试吧!
2.4∶1.6=1.5
60∶40=1.5
4.5∶3=1.5
5.4∶3.6=1.5
你能把它们组成比例吗?
课后作业
探索新知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比例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2)比例的基本性质
1
课堂探究点
2
课时流程
探究点 1
比例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学习提纲:
自主阅读教材41页,完成以下问题:
1. 什么叫做比例的项?比例的外项?比例的内项?
2. 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吗?
3. 请结合具体的例子把比例的项、比例的外项和比例的内项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如果把上面的比例写成分数形式:
1.6
2.4

40
60
2.4和40仍然是外项,1.6和60仍然是内项。
2.4∶1.6=60∶40
例如:
内项
外项
1.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1)4.5∶2.7 = 10 ∶6
(2) =
(1)外项为4.5和6,内项为2.7和10。
(2)外项为x和75,内项为25和1.2。
探究点 2
比例的基本性质
计算下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1) 2.4∶1.6=60∶40
2.4×40=96
1.6×60=96
观察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3×15=
5×9=
(2)
45
45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a∶b=c∶d(b、d≠0)
=

你能举一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吗?
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性质吗?
ad=bc
1. 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呢?
2. 到现在为止,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
讨论交流: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两种方法:
1. 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2. 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
归纳总结:
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小试牛刀
1.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3和8∶5
6×5=30
3×8=24
不能组成比例
(2)0.2∶2.5和4∶50
0.2×50=10
2.5×4=10
可以组成比例
0.2∶2.5=4∶50
我们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吧!
∶ = ∶
3
1
6
1
2
1
4
1
(3) : 和 :
(4) 1.2∶ 和 ∶5
可以组成比例
1.2×5=6
不能组成比例
3
1
6
1
2
1
4
1
× =
3
1
4
1
12
1
× =
6
1
2
1
12
1
4
3
5
4
× =
4
3
5
4
5
3
我们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吧!
1.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用字母表示为:如果a∶b=c∶d(b,d均不为0),那么ad=bc。
(1)如果x∶5=7∶y,那么xy=( )。
(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内项是0.5,另一个内项是( )。
(3)如果3a=4b(a,b均不为0),那么a∶b=( )。
35
8
4∶3
8∶6=4.6∶( ) 6.3∶( )=5∶9
( )∶ =3∶ 45∶7.5=( )∶
3.45
11.34
4
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