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 4.1.1 比例的意义 课件+素材(3份打包)(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 4.1.1 比例的意义 课件+素材(3份打包)(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6-16 16:44:40

文档简介

比和比例的历史
比和比例是谁发现的,谁先使用的,现在还难以确定。不过,在我国古代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里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比例的算法。在外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有了关于比和比例的思想。而且公元前3世纪,欧几里得在他的著作《几何原本》中,又作了系统的阐述。这就说明了比和比例的概念在很早以前就产生了。比同分数和除法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以推测:人类首先认识了自然数,而后又产生了分数和四则运算,在这基础上,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和研究,逐渐产生了比和比例的概念。由此可见,比和比例也是世界历代数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共14张PPT)
4.1.1 比例的意义
4 比例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比值。
课后作业
探索新知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比例的意义
1
课堂探究点
2
课时流程
探究点
比例的意义
我们都在哪些地方见过中国国旗?
国旗长5m,宽 m。
国旗长2.4m,宽1.6m。
国旗长60cm,宽40cm。
3
10
这三幅图都是什么地方的场景?有什么共同点?
上图中操场上和教室里的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国旗长2.4m,宽1.6m。
国旗长60cm,宽40cm。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操场上的国旗:
教室里的国旗:
2.4∶1.6=
60∶40=
国旗长2.4m,宽1.6m。
国旗长60cm,宽40cm。
我发现,它们长和宽的比值都相等。
2
3
2
3
国旗长5m,宽 m。
国旗长2.4m,宽1.6m。
国旗长60cm,宽40cm。
3
10
所以,2.4∶1.6=60∶40。也可以写成 = 。
1.6
2.4
40
60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提示:
写比例时,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既可以写成带比号
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读法相同。
国旗长5m,宽 m。
国旗长2.4m,宽1.6m。
国旗长60cm,宽40cm。
3
10
想一想,在上图的三面国旗的尺寸中,
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归纳总结:
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根据比例的
意义,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相等就能组
成比例。
小试牛刀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6∶10=0.6
9∶15=0.6
所以,6∶10和9∶15可以组成
比例,所以,6∶10=9∶15。
20∶5=4
1∶4=0.25
所以,20∶5和1∶4不能
组成比例。
方法提示:
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比例的意义:
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根据比例的
意义,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相等就能组
成比例。
(1)表示两个( )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 )
是不是相等。
(3)写出比值是2的两个比( )和( ),
组成的比例是( )。
(4)4∶6和8∶12,它们的比值都是( ),组成的
比例可以写成( ),也可以写成
( )。

比值
4∶2
8∶4
4∶2=8∶4
3
2
4∶6=8∶12
6
4
12
8
=
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请写出来。
(1)3∶2和 ∶ (2)4.5∶1.5和 ∶
能 3∶2= ∶
能 4.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