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测试卷(二)
班级 姓名 得分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积累运用。(35分)
1、按注音写词语。(6分)
wān yán chàn dǒu yóu yù kǒng xì fēng cháo yǎng wò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2、形近字组词。(5分)
淹( ) 毽( ) 漆( ) 诣( ) 拔( )
掩( ) 键( ) 膝( ) 指( ) 拨( )
3、给下列句子中划选的字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6分)
A.轻:①重量小。②负载小,装备简单。③数量少,程度浅。④轻松。⑤不重要。⑥用力不猛。⑦轻率。⑧不庄重,不严肃。⑨轻视。2·1·c·n·j·y
(1)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 )
(2)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轻伤不下火线”是战士们常说的一句话。
(4)他只轻轻地用脚扫了一下,球就进网了。
(5)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轻歌曼舞?
B.端:①头。②开头。③原因,起因。④方面,项目。⑤端正。⑥平举着拿。
(6)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开凿隧道。( )
(7)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多端。( )
(8)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 )
(9)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
(10)她容貌秀丽,举止端庄安详。( )
四、给下列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打“√”。(6分)
石笋(sǔn shǔn) 勉强(qiǎng qiáng) 蚂蚱(zhà zà)
稍微(wēi hēi) 批阅(yuè yè) 琢磨(mó mō)
五、补全成语。(6分)
( )空而起 ( )( )不安 变化多( )
莫( )其妙 死不( )目 义不容( )
六、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6分)
(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
(2)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
(3)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 )
(4)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5分)
短文(一)(20分)
炎热的夏季总算过去了,几缕凉风吹过,便顿生了几丝惬意。秋天来了!我的心中全然是对秋的喜爱。我要高呼:我爱秋天!
秋天,极富绚丽色彩的季节;秋天,极富累累果实的季节。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我都要去田野里、山坡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欣赏秋赐予大地的新装。瞧这边的田野,脱去了绿裙子,换上了金黄的头篷,又是一种别样的美。天是那么( ),那么( );流水是那么( ),那么( )。还有路边的排排杨树,这会儿也洋洋洒洒地飘落下片片叶子,宛如只只飞旋的黄蝴蝶,翻转着、抖动着,伴着优美的舞姿停落在地面之上,流水之间加之 一字排开,或是人字排开的南飞大雁,呵,这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卷哪!天色渐渐晚了,再看着那边的山坡,一棵棵的红枫树,红的多好看啊!像少女羞红的脸庞,像醉汉涨红的面颊,跟天边的红霞连在一起,简直是一团团的火焰在燃烧。烧得我心中暖意融融,烧得我甚至忘记了将要到来的寒冬。21·世纪*教育网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总是要伴着飒飒的秋风,挟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柔长的秋雨。秋雨淅沥,连绵不断,像串串珍珠,在天地之间织起了一层层迷蒙的雨帘。每每这时,我总是抛开雨伞,就在这样的雨中行走。任雨水吻着我,拥着我,任雨水沾湿我的头发,任雨水尽情地散发它的种种温情,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秋雨的凉爽每每这时,一切的烦恼与忧愁,一切的猜忌与狐疑,都在雨水的轻抚下逃走了,留下的,是一个纯粹的我,一个美丽的我。www-2-1-cnjy-com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我都会怀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一颗充满希冀的心走进花园。瞧,那株株菊花,一夜过后,便一团团、一簇簇地zhan开了笑脸。有红的、白的、黄的,艳丽多姿,香气宜人,在凉凉的秋风之中,不畏寒霜,尽展着花之优美。我的心,也会随之而激动不已,从未有过的信心,从未有过的勇气,此时也都一chū即发,让我决心要像菊花那样傲然吐蕊。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田间垄上,果园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到处都是忙碌收割的人们,到处都是笑语声声。看,地里的那亩亩庄稼,都结满了饱满的果实;瞧,果园里的株株果树,也同样是硕果累累。春华秋实,丰收的时候终于来到了1农田里,那沉甸甸的稻谷笑弯了腰,麦子甩出了大穗子,一棵棵的大白菜像卫士一样站在田地里,还有那香气扑鼻的苹果真是数不胜数。农民们可是乐坏了,他们从早到晚地忙着收割,还一边唱着小曲:大玉米哎大高粱,收割完了送回家农家人秋收的喜悦,在这个迷人的季节里传向了祖国大地【出处:21教育名师】
我爱秋天它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如画的秋色!
我爱秋天它给我勇气,给我力量!
我爱秋天它给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辛苦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我爱秋天!
(1)注音或写汉字。
飒( ) zhan( )开 硕( )果 一chū( )即发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里的一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高 蓝 急 清 B.高 蓝 清 柔
C.晴 净 清 柔 D.高 晴 缓 清
(3)写出近义词。
惬意——( ) 赐予——( )
(4)第三段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秋天给我勇气和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二)(15分)
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乘凉。【版权所有:21教育】
我也是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当夜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小院子里乘凉,外婆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给我讲老掉牙的民间故事。我每晚便在故事中入睡,多么快乐呀!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幼时,我很爱捉虫,在朦胧的月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随处可以听见各种虫子的鸣唱;那唱得最动听的肯定是蛐蛐了。我悄悄走近草堆,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块的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迅速地用双手一捂,然后,小心翼翼地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小伙伴斗蛐蛐。
中秋节,是我感到最温馨的时候,我和家人在月光下品尝月饼,还一边唱着“八月十五月儿圆”的歌,真快乐。
月落月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也长大了,但我依然爱那慈母般温和的月光。
在我眼中,月亮那么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我爱美丽的月光。
(1)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三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顺序找出我捉蛐蛐的五个动词。
( )——( )——( )——( )——( )
(3)这篇短文表达了我对月光的( )之情。
A.愤怒与绝望 B.喜爱和眷恋 C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动与感激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留心观察周围你感兴趣的小动物,看看它有什么特征,生活习惯是怎样的,它与人相处的和谐吗?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积累运用
1、按注音写词语。
蜿蜒 颤抖 犹豫 孔隙 蜂巢 仰卧
2、形近字组词。
淹没 毽子 漆黑 造诣 提拔
掩护 键盘 膝盖 指导 拨动
3、给下列句子中划选的字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A.(1)⑨ (2)⑦ (3)③ (4)⑥ (5)④
B.(6)① (7)④ (8)② (9)③ (10)⑤
4、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sǔn qiǎng zhà
wēi yuè mó
5、补全成语。
(腾)空而起 (惴)(惴)不安 变化多(端)
莫(名)其妙 死不(瞑)目 义不容(辞)
六、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 拟人 (2)比喻 (3)夸张 (4)反问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短文(一)
(1)sa 绽 shuo 触
(2)B
(3)舒服 赏赐
(4)比喻、拟人
(5)红枫树像一团团火焰在燃烧,使我心中暖意融融;菊花不畏寒霜,给了我信心和勇气,这些具有个性的植物,给我斗志,鼓起了我的勇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短文(二)
(1)①夜幕降临时,外婆在院子里给“我”讲民间故事。
②“我”在月光下捉蛐蛐。
③中秋节“我”和家人一起赏月唱歌。
(2)走 打 翻开 捂 捉
(3)B
第三部分:习作(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