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课堂教学实录
云衢中学
陈光海
《望岳》、《春望》一课时
《石壕吏》一课时
激活思维,导入新课
师:解说词: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这些诗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多沉郁顿挫,自李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史诗”,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称为“诗圣”。
师:谁来说说老师讲的是哪一个人?
生:杜甫
师:说得好,现在我们来请大家来介绍这个不平凡的人物?谁来做解说?请把你的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
生1: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师:进得很详细,还有谁补充?
生2;他的创作分为四个时期35岁前为第一时期,以后是三个时期。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师:两个同学的内容相互补充显得较完整。老师把他们的内容再归纳为如下,出示投影然后板书题目和作者
师:打出写作背景,全班来快速来一遍。
生:岱(dài)眦(zì)等。
师:请大家划分节奏,然后请一个代表来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生:很流利地读出了节奏。理由这首是律诗,有些我是按“二一二”的读,有些是按内容分,特别是二、四、六押韵的要注意。
师:分析得很准确。师生互动,把握朗读音准和节奏。请大家再读一遍,然后看看泰山有何物点?
生:高大、美丽、险峻
师:我们来看图片,看这位同学讲对了没有。出示投影
师:刚才这个学生讲对了。现在来看看作者观察的思路,进行朗读。
生1:远看、近望、俯望
师:谁来补充?
生2:我觉得还有更近一点的?
师:讲得真好,哪是细望,说明大家的观察很细心。出示图片,然后
请学生翻译诗歌
内容,教师出示参考译文。
师:这首诗,你觉得哪几句写得好?请说说你的理由?请大家讨论解决。
生1:首联写得好,因为
它写出了泰山的雄伟
生2:我认为颈联写,鸟叫声让诗充满了情趣。
生3.:我认为尾联写得好,它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特别是尾联写得好,它激励了很多人追求成功。出示投影 师:小结《望岳》(出示课件)
师:如果说《望岳》是杜甫年轻时豪情壮志的表现,那么步入中年后他的诗歌风格发生了什么变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春望》板书题目
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现在大家来朗读这首诗
师:谁来把这些字读正确?
生:回答。
师:你能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吗?
生:朗读
师:朗读得很正确。
现在再请大家来读读,看看这回我们所有同学能不能把字音都读准,同时还要注意把握朗读的节奏。一起来试试,好吗?
全体:(朗读课文)
师:大家觉得自己读得好不好?
生:还不错。
师:为什么觉得自己读得还不错?
生:字音读准了,节奏也把握了。
师:你从这首诗歌中了解到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和想到了什么?
生1:看到:国都残破不堪,春天城里草木十分茂盛美丽的花儿
听到:鸟鸣
想到:家人
师:很好。还有谁补充?
生2:对时局的担忧。
师:我们的同学讲得真好。出示课件。
师:请大家再朗读一遍,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现在哪个代表把你的答案说出来,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生: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的社会壮况和忧国
思家之情。
师:大家说,他答得好不好啊?
生:好!
师: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师:那位同学想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1: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这是类似通感。
生2: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这是借景抒情。
师:说得好,两位同学都讲得有道理,是我们的代表观点,对不对啊?
生:对!(鼓掌)
师:拓展: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比较:
师:布置作业。
【结语】 师:今天和大家的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石壕吏〉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杜甫的两首写景抒情的诗,大家也了解到杜甫是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称道的。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石壕吏》就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面对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现在请打开课本,今天我们学习石壕吏。《板书石壕吏》
师:谁来说一说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生:回答
老师补充
师:请大家来朗读这首叙事诗
生:
朗读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的注解理清诗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2、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
师:谁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生:1、有吏夜捉人2、因为很多人都被抓走了,人们就躲起来,晚上才回来,所以官吏晚上才能抓到人。
师:答得很好。那么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老妇人的诉说中交代的几层意思?
生: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师:请你来概括老妇人和官吏的人物形象?
生:老妇人勇敢和善良,官吏凶狠
师:出示课件
师:哪么这首诗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他的态度是什么?谁来说说?
生:回答
师:出示主题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师:请大家合作讨论这个问题:文中题目是石壕吏,为什么重点写老妇人的回答,而写差吏的内容很少呢?
生1:这是作者采用衬托的手法?通过老妇人来突出差吏的凶狠。
生2:这是作者采用虚实相结合的手法。实际上是为了突出差吏的凶狠。
师:小结。这三首诗是在作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中所作的,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作者在诗风和诗情上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大家一定要细细品味,认真体会
师:布置作业。
【结语】 师:今天和大家的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