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 爱莲说》
《爱莲说》课堂实录
云衢中学
胡丹
一、导入:
师:花木,千姿百态,其色彩、风韵不仅给人以美感,在人们心目中还有它特定的象征意义。那么莲花有哪些价值和象征着意义?爱花的不同也就代表着不同的生活态度!那喜爱荷花的人有着怎样的生活态度呢?(配乐赏图)
生:(学生在配乐赏图中感受莲花的优美姿态,吟诵咏的诗句,热烈的谈论莲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高洁和友谊的象征。)
学生明确:莲的姿态袅娜多姿,莲子和莲藕都是食物中的佳品
还有药用价值,也是高洁的象征、友谊的象征。
师:莲象征高洁是因为宋代的哲学家周敦颐写的《爱莲说》而赋予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吧。(板书课题)
师:课题中有一个字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是哪一个字呢?
生:是“爱”字。
师:强调“爱”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师:好的,现在我们明确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展示目标)
(并介绍“说”的文体知识、简单介绍作者,以及周敦颐与《爱莲说》和爱莲池的故事。)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懂课文。提示: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3分钟过后
师:现在我们一起齐读课文,注意发准字音,并带有感情,读出“爱”的感觉。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现在大家比一比,看谁翻译得最准确!
(课件展示:重点词句,要求学生翻译。并提示翻译和解词的方法。
解词要注意文言现象,翻译要运用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师:下面进入“合作学习”环节。
提问:“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惟独喜爱莲花呢?”
提示:这个题实际上是问“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可以用课文原句回答。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师:回答的非常好,那么,我们就来对着这7个短语进行详细的分析,看看作者真正喜欢莲的原因是什么吧。
师:“出淤泥而不染”写了莲的什么方面?(图片提示:生长环境)
生:生长环境
师:莲的生长环境好么?
生:非常不好。
师:那么,从这里可以看出莲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生:洁身自好
生:不被周围的环境污染,
生: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师:“濯清涟而不妖”又写了莲的什么方面?
生:生活习性
师:可以看出莲的什么优秀品质?
生:不骄傲
生:不孤高自傲
师:那个答案好一些?
生:(齐声回答)不孤高自傲
师:“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那些方面来写莲的?
生:体态
生:我说是“姿态”
生:香气
师:很好,体态和香气,那么这里又可以看出莲的什么品质?
生:“中通外直”可以看出莲的“通达事理”的品质
生:“香远益清”,可以看出莲名气大,传播的很远,可以说是“美名远扬”
师:“美名远扬”说的太好啦!那“不蔓不枝”呢?
生:说明莲,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
生:不趋炎附势。
师:(归纳)后,又继续问“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生:风度和气节
生:写出了莲的仪态端庄,凛然不可侵犯,令人尊敬。
师:哇,莲有这么多优秀的品质。又故作所思地说“那么,在生活中有哪一类人也像莲一样有这些优秀的品质呢?”
生:(异口同声)君子
师:文章作者有这样认为是君子么?
生:有的,作者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师:那,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么?作者写莲实际上就是在君子,对么?
生:对!
师: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生: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生:作者借莲的形象抒发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师:很好,你们能理解这个程度,实在是了不起。那我继续追问啦。
生:好!(兴致勃勃)
师:课文中,作者除了用莲来象征君子外还写了哪几种花(用课文原话回答)
?这些花有何特征、有何象征意义?这些花,分别有哪些人喜爱它 写它们的作用又是什么呢?(你看老师一下提出这么多问,你们有没有厌烦啊)
生:没有!老师,我先来答!作者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花。作者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所以,菊花是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代表富贵的人。
生:我来补充:菊花,深秋才开,所以它能傲霜耐寒,但是有点“独自开”的味道,因为其他的花都不在那时开放。这和陶渊明的性格很相像,陶渊明就是个隐士更是个爱菊的隐士!我很喜欢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生:作者在文中说“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可见,当时的世人都是很喜欢牡丹花的。因为牡丹花雍容华贵。
师:非常好!世人喜爱牡丹,可以看出都想追求……
生:追求富贵(大声地接话)
师:追求富贵,追名逐利
师:我是一个老问问题的人,现在我们一起研究课文到这里,我又突然想到一些问题。
生:好,说说看,什么问题
师:文章最后说“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而这句话又表达怎么样的情感?
生:(若有所思)有点难度
师:(点拨)我们可以从内容、写法和情感上去思考。
生:写法上,应该是对比,把菊花、牡丹同莲对比。
生:是对比,也是喜欢不同花的人的对比,比如君子和世人的对比。
生:我觉得也要衬托。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出莲的优秀品质,也是衬托出君子的美好品质。
师:非常好,作者用菊是从正面衬托,用牡丹是从反面衬托。
生:老师我还想到了:作者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去做隐士说明他是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不幸的,他没有做消极的逃避者。也没有像世人那样去追求富贵,说明作者也像莲和君子一个都有一颗纯洁心,他们能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太棒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莲的高洁三个形象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突出中心。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明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并借此表明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所以,本文的中心句是?
生:莲,花之君子者也!
师:好的。课文分析到这里就差不多了。现在我们来一起背诵这篇文章,看看谁背诵得又快又好!
生:自由背诵,(几分钟后)
师:全班一起背诵。
生:全班都能当堂成诵
师:学习了宋代哲学大师周敦颐的《爱莲说》后你是否也开始喜欢莲花了呢,或者是更喜爱莲了呢?
生:是的。
师:那么,你现在想吟咏哪些关于莲的诗句,来表达对莲的喜爱呢?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师:生活中除了莲有象征意义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动植物也有着象征意义,请举例说说。
生:梅兰竹菊、白杨树、仙人掌、骆驼刺、红树林等等……
师: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些有寓意的植物,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原因。运用下面句式来回答:
例:我喜爱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喜爱
,因为它是
,
。
生:我喜爱白杨树,因为它是戈壁滩上卫士,忍饥耐寒。
生:我喜欢腊梅,因为它是花中的勇士,傲霜斗雪。
……
师:我们小结一下这节课的内容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菊
(正衬)
莲
(正衬)牡丹
隐逸者
君子
富贵者
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布置作业
作业:以你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白杨树、仙人掌、骆驼刺、红树林等的独特认识,试模仿《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赞梅傲霜斗雪的《梅赞》或论竹虚心刚直的《竹说》……
要求:1.感情真实
2.字数不少于30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 陋室铭》
《陋室铭》课堂实录
云衢中学
胡丹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老师先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好吗
生:好!
师:“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生:老师这首诗我听过中间的两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它告诉我们要积极进取人生。
师:对,你的说的很好!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
当时淮南节度使王潘在扬州设宴招待刘禹锡、白居易两位诗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白居易。大家可知道吗,刘禹锡因得罪当朝权贵而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吧。(板书课题)
师:简单介绍作者和“铭”的这种文体。
(接着要求学生听课文录音朗读,读懂字音。)
生: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作品《刘宾客集》
听录音跟读,学生自读全文。
师:提示“铭文”的特点,用韵。并提问:押什么韵?(要求学生找出本文的韵脚。)
生:“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押ing韵
二、疏通文意、
师: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解,疏通文意。
(学生根据注解,自主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翻译,为分析课文打下基础。)
三、研习课文
(一)初读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懂课文。
(学生自由读。)
师:文中句式有何特点?
生:押韵、对偶。“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等对偶句。
(二)指导朗读、师带读。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刘禹锡的《陋室铭》。
(学生朗读。)
师:(用课件展示)重点词句的要求学生解释:名,馨,鸿儒,案牍,劳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点拨:在记忆和理解重点字词中,要结合课下注解理解记忆,同时还要注意文言现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学生按照老师再阅读课文,研究重点字词的意思,并轮流回答。)
(三)课文分析
师:“陋室”不“陋”?如果你认为“陋”?那么“陋”在何处?反之,也请你说出理由。
生: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所以“陋”。
生:“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所以屋子也不是因为外表和布置而闻名的。”是因为屋主“德馨”,“陋室”就不“陋”。
生:“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屋子环境幽雅。
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看出屋子交往的人群高雅。而“调素琴、阅金经”说明主人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说明生活悠闲。
师:本文还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学生分组讨论、积极思考)
生:人品高尚(德馨)、景色清幽、来人不俗、生活高雅。
师:所以“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是全文的中心句。那么作者好像一开篇并没有写陋室,而是写了……
生:写了“山”和“水”。
师:对,这里作者用了“比兴”的手法,先言他物,在说此物。由此及彼的表现手法叫做——比兴。赋、比、兴,古诗文常用表现手法。兴,一般用于一首诗的开头,“以引起所咏之词”,常含有联想、象征、寄寓、烘托、渲染等意味。实际上小时候我们就接触过这种写法了。你们会背《关雎》么?
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素女,君子好逑”。原来这就是比兴手法啊!
师:很好,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比兴手法啦!
文章后面还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写他们干吗?
生:是为了证明“陋室不陋”,进一步说明“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师:很棒!作者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而孔子云:何陋之有?与前文“斯是陋室”遥相呼应,这是全文画龙点睛之笔。
四、问题探究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只是来告诉我们“陋室不陋”么?那作者要表达什么?
生:不是!
学生:作者要表达的是,“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告诉我们不要太在乎外在的环境好坏,只要我们自己积极进取,生活物质清贫些,也没有关系。
师:所以,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写法?
生:托物言志的写法。
师生归纳: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课外延伸
作者是“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辨证的分析并谈谈你的交友之道。回顾课前的作者的诗,有无矛盾之处?
(这里作为课外作业。)
结束语: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附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安贫乐道
高洁伟岸
设喻引题
山
仙
水
龙
比喻起兴
陋室
德馨
陋室不陋
环境优美
生活情趣
引古贤以自况
反问点题
托物言志
(君子之德)
交友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