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章形形色色的植物导学案(新版)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章形形色色的植物导学案(新版)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6-17 16:5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形形色色的植物
本章概述
本章是第一单元第三章的内容,这章包括了七节的内容,第一节是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第二节
校园植物调查,第三节藻类植物,第四节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第五节
裸子植物,第六节被子植物,第七节我国的珍稀植物。第一节的内容为以后学习植物学知识奠定基础,通过在实验室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分的观察活动,重点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和技能的培养。通过对植物各器官的观察,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校园植物调查》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进行植物的调查活动。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自己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植物以及校园植物对环境的不同作用,使学生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藻类植物先通过水绵的图片,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藻类植物的鲜活的生活环境中,让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选择水绵为代表植物,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认识藻类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教学上,教材按照植物进化的过程进行介绍,因此本节课首先介绍结构最为简单的苔藓植物和出现在其后的原始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主要是讲授裸子植物的生活环境、特征,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被子植物》在教材中承上启下,作用很大。既反应出被子植物的整个生活史,也为后面的章节内容埋下伏笔,通过本章的学习,能更好的掌握前面所学内容,又能为后面知识打下基础。所以该章内容很重要,且中考考点也有很多都在该部分,而且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易接受,兴趣也较浓。《我国的珍稀植物》涉及的种类、分布、保护现状及保护意义等,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识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
★导学目标
●情境导入
我们的身边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参天的大树,有伏地的小草,有四季常青的松柏,有五彩缤纷的鲜花。形形色色的植物在完成自己生命历程的同时,也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保证。那今天,我们就从研究身边的植物出发,走进神秘的生物世界!
一株完整的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构成。这节课,我们就分别从植物的根、茎、叶、花这几方面来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一些植物,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在实验室里怎样观察植物、观察些什么。并且请同学们通过对植物各器官的观察了解一下植物的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
说出实验室观察植物的一般方法
2.
识别一般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
3.
举例说出常见的植物的变态茎、变态叶。
4.
分析植物的器官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植物的方法
难点:变态根、茎和叶区分,与环境的关系
★自学导航
一、填空题
1.植物的根分为


三类。
2.一棵植物的根的总和叫
。它可分为

两大类。
3.菜豆的根系是
,小麦的根系是
,棉花的根系属于
根系。
4.植物的主干和侧枝都是
。茎上的生叶和芽的部位叫
,两个节之间的部分叫做
。茎的基本特征是具有


5.花按照传粉方式可分为

。玉米花属于
花,桃花属于
花。茉莉花属于
花,小麦花属
花。
6.一片完整的叶包括


三个部分。
7.茎上通常生长有







8.
与植物的繁殖有关,虫媒花有
的特点,风媒花有
等特点。
答案:
1.主根
侧根
不定根
2.根系
直根系
须根系
3.直根系
须根系

4.茎

节间

节间
5.风媒花
虫媒花
风媒
虫媒
虫媒
风媒
6.托叶
叶柄
叶片
7.节
节间



果实
侧枝
8.花
;花冠鲜艳,气味芳香独特,花多而密集;花冠不鲜艳且无独特气味,花粉轻而干燥,表面光滑,容易被风吹送传粉

二、思考题
生长在苏门答腊的大王花,颜色鲜艳,奇臭无比。请你判断它是虫媒花,还是风媒花?
答:是虫媒花,散发的臭味可以引诱甲虫、苍蝇为它授粉。
教材详解
课堂小结
1.
根系的概念和分类,直根系和须根系的概念。
一株植物体上所有根的总和叫做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主根和侧根区别明显的根系是直根系;主根不明显,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是须根系。
2.
能说出常见的直根系和须根系的植物。
直根系:主根和侧根区别明显的根系是直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明显,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是须根系。
直根系的植物:白菜、杨树、蒲公英等。
须根系的植物:玉米、小麦、葱等。
3.
茎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节和节间。
4.
根系的分布特点。
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既向深处生长,同时又向四周延伸。
5.
根系对植物体的作用。
增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土壤中得到充足的水和养料;将植物体牢牢的固着在土壤里。
6.
完全叶由叶片、叶柄、托叶组成。
7.
能说出常见的变态叶
变态叶:因适应某一特殊环境而改变原有形态、结构,甚至功能的变化。
变态叶:仙人掌的叶刺、豌豆的叶卷须、猪笼草的捕虫叶等。
8.
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特点。
虫媒花以鲜艳的花冠、芳香或独特的气味来吸引昆虫来采蜜传粉;风媒花则没有鲜艳的花冠和特殊的气味,花多而密集,花粉轻而干燥,表面光滑,容易被风吹送传粉。
9.
植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大面积植树造林能起到保土、固堤、护路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止土壤沙化,减少扬尘和沙尘暴的发生。
注意:
根、茎和叶都有变态现象。
原因: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变态茎:马铃薯、藕、荸荠、黄瓜的卷须等。
变态根:甘薯,萝卜等。
★典题剖析
例1下列植物的根系属于直根系的是
(
)
A.狗尾草
B.小麦
C.白菜
D.韭菜
解析:主根和侧根区别明显的根系是直根系。而主根不明显,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是须根系,而白菜属于直根系,狗尾草、小麦、韭菜属于须根系。
答案:C
例2下列不属于叶的结构的是
(
)
A.托叶
B.叶柄
C.腋芽
D.叶片
解析:完全叶包括托叶、叶柄、和叶片,所以答案是C。
答案:C
例3下列不属于变态叶的是
(
)
A.猪笼草的捕虫叶
B.仙人掌的叶刺
C.豌豆的叶卷须
D.甘薯
课堂探究
1、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风媒花一般都很小,不美丽,没有香味和花蜜,花被一般不发达或没有花被,花粉轻而小,数量很多,有利于风媒传粉。如玉米和大麻的花,就是风媒花。杨树、栎树、桦木及大部分禾本科植物等都是风媒植物。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虫媒花一般较大,常具有鲜艳的花被,并有香味的花蜜。如:桃、杏、梨、苹果的花,都是虫媒花。
取几种植物的花,观察它们的花冠颜色、气味、花粉粒的特点等,判断哪些是虫媒花,哪些是凤媒花,并把观察结果填入表中。
花的类型
花冠颜色
气味
花粉粒特点
传粉者
常见的花
风媒花
虫媒花
答案:
花的类型
花冠颜色
气味
花粉粒特点
传粉者
常见的花
风媒花
不鲜艳
没有特殊的气味
轻而干燥,表面光滑

蒲公英
虫媒花
鲜艳
芳香或独特香味
没有什么特点
昆虫
桃花
2、
取比较完整的小麦(或狗尾草)和白菜(或蒲公英)的根,用清水洗干净,然后观察,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小麦的根系主根不明显,主要由不定根组成,是须根系。白菜的根系主根和侧根区别明显,是直根系。
第三章
形形色色的植物
本章概述
本章是第一单元第三章的内容,这章包括了七节的内容,第一节是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第二节
校园植物调查,第三节藻类植物,第四节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第五节
裸子植物,第六节被子植物,第七节我国的珍稀植物。第一节的内容为以后学习植物学知识奠定基础,通过在实验室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分的观察活动,重点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和技能的培养。通过对植物各器官的观察,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校园植物调查》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进行植物的调查活动。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自己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植物以及校园植物对环境的不同作用,使学生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藻类植物先通过水绵的图片,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藻类植物的鲜活的生活环境中,让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选择水绵为代表植物,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认识藻类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教学上,教材按照植物进化的过程进行介绍,因此本节课首先介绍结构最为简单的苔藓植物和出现在其后的原始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主要是讲授裸子植物的生活环境、特征,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被子植物》在教材中承上启下,作用很大。既反应出被子植物的整个生活史,也为后面的章节内容埋下伏笔,通过本章的学习,能更好的掌握前面所学内容,又能为后面知识打下基础。所以该章内容很重要,且中考考点也有很多都在该部分,而且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易接受,兴趣也较浓。《我国的珍稀植物》涉及的种类、分布、保护现状及保护意义等,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识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校园植物调查
★导学目标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到这个可爱的校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校园吗?你了解我们校园的一草一木吗?你知道在我们校园中,到底生长着多少植物吗?这需要同学们通过调查得出结论。今天我们就对校园植物进行一次调查。
学习目标
1.
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2.
识别校园常见植物,描述其外部形态、功能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并学会给植物分类。
3.
举例说明植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4.
尝试调查报告的编写。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初步学会调查的方法,了解校园常见植物。
2.
设计能力的尝试与培养。
教学难点:
调查活动的组织,使活动能有目的的进行。学生独立实践能力的培养。
★自学导航
一、填空题
1.
几位同学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调查,在进行分类时产生了分歧,请你帮助他们正确分类。
法国梧桐(悬铃木)、柳树、毛白杨、月季、龙爪槐、雪松、美人蕉、牵牛花、丁香、白茅(茅草)、
菊花、紫荊、马尾松、水葫芦、迎春、狗尾草
⑴校园内的这些植物中,草本植物有
种,木本植物
种:
(2)属于草本植物的是

(3)属于灌木的是

(4)属于乔木的是_

答案
(1)
7
10
(2)美人蕉、牵牛花、白茅(茅草)、水葫芦、狗尾草、菊花
(3〉迎春、月季、丁香、紫荊
⑷法国梧桐(悬铃木)、柳树、毛白杨、龙爪槐、雪松、马尾松
二、思考题
调查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1.
确定调查课题
2.
选取调查对象
3.
拟定调查计划
4.
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5.
收集资料
6.
试验性调查
7.
制定调查表格,观察、问卷、访谈提纲等
8.
整理调查材料,分析调查结果,并得出调查结论
9.
撰写调查报告
教材详解
课堂小结
1.
校园植物的概念。
校园植物是指用于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的植物。
2.
根据植物茎内木质部是否发达,可以将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其中木本植物又可分为乔木和灌木。
3.
能说出常见的草本植物,乔木和灌木。
草本植物:小麦、玉米、狗尾草、黄瓜、向日葵等。
乔木:雪松、杨、柳柏树等。
灌木:紫荆、迎春、紫穗槐、黄杨、木槿等。
4.
植物生活的环境
有生活在水中的:如睡莲
有生活在陆地上的:如雪松
有生活在阴湿的环境:如苔藓
也有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仙人球
5.
绿色植物的作用:吸尘、消声、调节空气湿度等。
6.
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三月十二日。
★典题剖析
例1
我国生长着种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绿色植物,因为(

A人工.引种大量稀有植物
B
我国土地辽阔,气候、土壤条件多样
C
近年来生态环境适到破坏造成的
D
受厄尔尼诺视象影响造成的
解:我国土地辽阔,气候、土壤条件多样,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生活条件,如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等,利于植物等生物的生存。可见B符合题意。
答案:B
例2
校园植物能减少沙尘飞扬,下列不是植物能够降尘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A
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
B
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
C
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D
叶表面生有大量的气孔
课堂探究
小辞典
1.
草本植物: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少的植物是草本植物,如小麦、玉米、狗尾草等。
木本植物:茎内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多的植物是木本植物。在木本植物中,主干明显而直立,植物高大且分枝较多的是乔木,如雪松、杨、柳等;无明显主干,植物较矮小,近地面处枝条丛生的是灌木,如紫荆、迎春、紫穗槐等。
教师:参照小辞典,将调查到的植物进行统计整理。
草本植物:____________共__________种。
木本植物:____________共__________种。
乔木:____________共__________种。
灌木:____________共__________种。
2.
调查校园里的植物,把调查的结查记录下表中
编号
植物名称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描述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三章
形形色色的植物
本章概述
本章是第一单元第三章的内容,这章包括了七节的内容,第一节是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第二节
校园植物调查,第三节藻类植物,第四节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第五节
裸子植物,第六节被子植物,第七节我国的珍稀植物。第一节的内容为以后学习植物学知识奠定基础,通过在实验室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分的观察活动,重点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和技能的培养。通过对植物各器官的观察,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校园植物调查》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进行植物的调查活动。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自己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植物以及校园植物对环境的不同作用,使学生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藻类植物先通过水绵的图片,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藻类植物的鲜活的生活环境中,让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选择水绵为代表植物,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认识藻类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教学上,教材按照植物进化的过程进行介绍,因此本节课首先介绍结构最为简单的苔藓植物和出现在其后的原始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主要是讲授裸子植物的生活环境、特征,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被子植物》在教材中承上启下,作用很大。既反应出被子植物的整个生活史,也为后面的章节内容埋下伏笔,通过本章的学习,能更好的掌握前面所学内容,又能为后面知识打下基础。所以该章内容很重要,且中考考点也有很多都在该部分,而且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易接受,兴趣也较浓。《我国的珍稀植物》涉及的种类、分布、保护现状及保护意义等,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识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
藻类植物
★导学目标
●情境导入
1492年9月16日,哥伦布在大西洋上已经航行了一个多月,前方突然出现了一片绿色的“草原”。“上帝,终于到达大陆了!”哥伦布和他的船员都兴奋得欢呼起来。他们打起精神,飞速前进。可是,当他们驶进“草地”时,却大失所望了。原来,那根本不是什么陆地,而是漂浮在海面上的大片海草,海草里还栖息着小鱼、小虾、小蟹、章鱼和其他生物。这就是最早被发现的“海上草原”,被人们成为是帆船的地狱。后来,人们知道这片“海上草原”生长的主要是一种藻类植物——马尾藻,于是给这片海域起名为“马尾藻海”。
马尾藻是一种生长在海中的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一个很大的植物类群,约有3万种。那么,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其他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区别?它们的生活环境怎样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藻类植物。
学习目标
(l)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
(2)了解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和在经济上的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水绵、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放大镜观察水绵。
★自学导航
一、填空题
1.
如图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丝状绿膜,这就是水绵.如图是水绵结构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每条水绵由许多结构相同的长筒状的
连接而成。
(2)图中②是
,④是

(3)⑤呈带状是
,能制造有机物来维持生活。
(4)水绵被称为植物,主要是因为其细胞中有

。(填图中的数字符号)
2.
空气中95%氧气由我来提供,我分布在地球表面70%的水域环境中,我的结构很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诗人曾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来形容我,我是

答案:藻类植物。
3.
藻类植物是一个很大的类群,没有


等器官的分化。
答案:根;茎;叶
二、思考题
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答案:藻类植物为生物圈提供氧气,促进碳氧循环。有的可以食用、药用、做饲料、饵料等.大量繁殖,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形成赤潮。
教材详解
课堂小结:
藻类植物
1.
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靠孢子繁殖后代。
2.
形态特征:植物体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但是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二、藻类的分类:淡水藻类和海藻;单细胞藻类和多细胞藻类。
三、代表植物——水绵。
  1.生活习性
  2.
形态结构
  (1)细丝状的多细胞藻类
  (2)水绵的细胞结构:
四、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1)海带、紫菜等可以食用。
(2)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食用。
(3)有些藻类植物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
★典题剖析
例1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气温适宜,水中的绿色植物大量繁殖,使春水荡漾着绿波,这类植物主要是(  )
A.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
被子植物
解析: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春天,温度适宜,水中的藻类植物就会大量繁殖,漂浮在江水、湖水中,使得水呈现出绿色,因此诗句中描述的应该是藻类植物。可见A符合题意。
答案:A
例2
生物实验中使用的琼脂来源于某些(  )
A.藻类植物
B.海洋动物
C.被子植物
D.哺乳动物
解析:有的藻类植物是鱼类的饵料,有的可以食用,碘酒、琼脂、褐藻胶等物质也是从藻类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同时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是空气中氧的重要来源。
答案:A
例3
在千姿百态的植物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类群是(  )
A.藻类植物
B.种子植物
C.苔藓植物
D.蕨类植物
例4
与原始大气相比,现代大气中的氧气的产生主要是来源于(  )
A.软体动物
B.原生动物
C.绿色藻类
D.原始细胞
课堂探究
1.
探究赤潮和水华是如何形成,以及它们发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应该如何防治?
赤潮、水华都是由于氮、磷营养成分的增加,造成淡水、海水的富营养化,为水中这些微小生物的爆发性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具体如下:
赤潮是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由于有机物和营养盐过多引起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繁殖或聚集,引起水体变色.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渔业和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有一定影响。在赤潮消失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和分解,耗尽了水中的溶解氧,分解物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恶臭难闻,沿海渔民谈到赤潮变色。
水华是因为淡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剩,产生了大量的氮和磷,导致水中的藻类爆发性生长的自然生态现象,一般发生在夏秋季。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水华”将消耗水中氧气,杀死鱼虾和水草,并将影响水质。
元凶一:工业水污染
应对措施:加强对工农业废水排放的管理力度,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解决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减缓水体的富营养化。
元凶二:农业水污染 
应对措施:选择和支持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
各个基地采用“猪-沼-菜、猪-沼-鱼”生态发展模式,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能源多层分级利用以及农业污染的零排放。
元凶三:生活水污染
应对措施:目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的废水排放量正在不断地增加,而城市污水处理厂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这必然会导致水环境质量的下降。因此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是迫在眉睫的事。
2.
为什么藻类植物生在海底却产生90%的氧气?
------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来释放氧气的,这个作用要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部分溶于水的,所以藻类可以吸收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但由于藻类这种植物很特殊,对氧气的利用很少,所以就能释放更多的氧气到海底。
第三章
形形色色的植物
本章概述
本章是第一单元第三章的内容,这章包括了七节的内容,第一节是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第二节
校园植物调查,第三节藻类植物,第四节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第五节
裸子植物,第六节被子植物,第七节我国的珍稀植物。第一节的内容为以后学习植物学知识奠定基础,通过在实验室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分的观察活动,重点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和技能的培养。通过对植物各器官的观察,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校园植物调查》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进行植物的调查活动。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自己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植物以及校园植物对环境的不同作用,使学生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藻类植物先通过水绵的图片,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藻类植物的鲜活的生活环境中,让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选择水绵为代表植物,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认识藻类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教学上,教材按照植物进化的过程进行介绍,因此本节课首先介绍结构最为简单的苔藓植物和出现在其后的原始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主要是讲授裸子植物的生活环境、特征,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被子植物》在教材中承上启下,作用很大。既反应出被子植物的整个生活史,也为后面的章节内容埋下伏笔,通过本章的学习,能更好的掌握前面所学内容,又能为后面知识打下基础。所以该章内容很重要,且中考考点也有很多都在该部分,而且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易接受,兴趣也较浓。《我国的珍稀植物》涉及的种类、分布、保护现状及保护意义等,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识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导学目标
●情境导入
同学们平时都听说过有一类植物叫做苔藓植物,有很多同学还亲眼见过。那么就请同学们谈谈你所接触到的苔藓植物有什么样的特征。
学习目标
1.
概述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说出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自学导航
一、填空题
1.
以当作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

答案:苔藓植物
2.
苔藓植物因为体内没有
因而不能长得高大,蕨类植物用
繁殖。
答案:输导组织
孢子
3.
某些
植物可以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煤是由古代
植物长期埋在地层中形成的。
答案:苔藓
蕨类
4.
植物大都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可作为检测
植物。
答案: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
5.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是:一般具有
_________和_______,有的只是______,但都只有_________,里面没有_________组织;靠_________繁殖,受精过程_______水,适于生活在_________的地方。
答案:茎:叶;叶状体;假根;输导;孢子;离不开;阴湿
二、思考题
如果你在森林里迷了路,怎样借助苔藓植物来辨别方向?
答案:苔藓植物适于生活在阴湿处,因此树干的北面背阴,生长有苔藓植物,即是北方,对面是南方,面朝南方,身体左侧为东,右侧为西。
教材详解
课堂小结
一、苔藓植物
1.
生活环境: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2.
形态特征:植株只有根、茎、叶,无输导组织,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3.
苔藓植物的指示作用:许多种苔藓植物可以作为土壤酸碱度的指示植物,像生长着白发藓、大金发藓的土壤是酸性的土壤;生长着墙藓的土壤是碱性土壤。近年来,人们把苔藓植物当做大气污染的监测植物。例如,尖叶提灯藓和鳞叶藓对大气中的SO2特别敏感。
三、 蕨类植物
1.
生活环境: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2.
形态特征:植株只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3.
蕨类植物有很多种,有的可食用如蕨幼叶,有的可药用如卷柏、贯众等,有的可做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古代蕨类植物在地下变成煤。
四、三种孢子植物的比较: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常见植物
衣藻、水绵、海带
葫芦藓
肾蕨.铁线蕨、卷柏
生活环境
水中
潮湿的陆地
潮湿的陆地
结构
单细胞.多细胞.无根茎叶分化
有茎叶分化,有假根,无输导组织
有根茎叶分化,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生殖
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
与自然界和人类的关系
释放氧,食用,药用,鱼的天然饵料
蓄积水分,保持水土、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食用.药用.观赏、可做绿肥和饲料、古代蕨类形成煤
★典题剖析
例1
在人人重视环境保护的今天,哪种植物可以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植物(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
例2
利用孢子进行繁殖,并且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解析:A.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不符合题意。
B.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符合题意。
C.
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不符合题意。
D.
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是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不符合题意。
答案:B
例3
蕨类植物一般比苔藓植物高大,其主要原因是(  )
A.受精作用离不开水的限制
B.有假根和真正的茎、叶
C.有根、茎、叶及输导组织
D.靠种子繁殖的植物
例4
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植物,是因为(  )
A.植株非常矮小,容易死亡
B.有假根,能从土壤吸收有毒物质
C.叶片只有一层细胞组成,毒气容易侵入
D.有输导组织,有毒物质容易扩散
解析: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导致植物死亡,所以污染比较厉害的地方,苔藓植物无法生存,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可见C符合题意。
答案:C
课堂探究
1.
探究工厂污染比较严重的地面,即使阴湿也很难见到苔藓植物,你知道为什么吗?
答案:因为苔藓植物的叶片很薄,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侵入叶细胞,杀死苔藓植物。所以苔藓植物常被人们用来当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如果某地苔藓植物很难生存就说明空气污染严重。
2.
探究苔藓植物:根据平时的观察,谈谈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吗?
---苔藓植株分布极广,它们广泛分布在森林,沼泽和其他阴湿地方,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大片地生长。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他们整个身体都没在水中,全身没有很明显的象陆生植物那样的根茎叶,全身每个地方都能从水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课外连接
自然界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两大类:孢子植物(隐花植物)和种子植物(显花植物)。 种子植物开花,用种子繁殖,是较高等的植物。孢子植物不开花,无法形成种子,用孢子(一种生殖细胞)繁殖,当孢子成熟后,从植物体散发出来,在适宜的环境中,会萌发和生长。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第三章
形形色色的植物
本章概述
本章是第一单元第三章的内容,这章包括了七节的内容,第一节是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第二节
校园植物调查,第三节藻类植物,第四节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第五节
裸子植物,第六节被子植物,第七节我国的珍稀植物。第一节的内容为以后学习植物学知识奠定基础,通过在实验室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分的观察活动,重点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和技能的培养。通过对植物各器官的观察,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校园植物调查》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进行植物的调查活动。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自己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植物以及校园植物对环境的不同作用,使学生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藻类植物先通过水绵的图片,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藻类植物的鲜活的生活环境中,让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选择水绵为代表植物,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认识藻类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教学上,教材按照植物进化的过程进行介绍,因此本节课首先介绍结构最为简单的苔藓植物和出现在其后的原始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主要是讲授裸子植物的生活环境、特征,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被子植物》在教材中承上启下,作用很大。既反应出被子植物的整个生活史,也为后面的章节内容埋下伏笔,通过本章的学习,能更好的掌握前面所学内容,又能为后面知识打下基础。所以该章内容很重要,且中考考点也有很多都在该部分,而且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易接受,兴趣也较浓。《我国的珍稀植物》涉及的种类、分布、保护现状及保护意义等,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识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节
裸子植物
★导学目标
●情境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植物世界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裸子植物。在观察大量裸子植物的时候,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植物为什么被称作裸子植物?它们和我手里拿的苹果相比,种子具有什么特点呢?
学习目标
概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并区别与被子植物的异同。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了解裸子植物的特征。
难点
裸子植物不是绿色开花植物。
★自学导航
一、填空题
1.松的花粉和种子主要靠_________传播。
2.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裸子植物种类占世界首位,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称。
3.裸子植物是我国各地城镇常见的树种,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4.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属于高等植物,主要是由于它们生殖过程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5.松和桃均有产生__________的特点,都属于种子植物。但松的胚珠没有________包被,因而种子裸露出来没有______包被,属于_______植物;而桃的胚珠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不裸露出来,属于_______植物。
答案:
1.风 
2.裸子植物的故乡 
3.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减轻噪音污染
4.
种子 
5.种子;子房壁;果皮;裸子;被子
二、思考题
为什么松看上去都是常绿的呢?
答案:1.
松有许多特征能适应干旱的环境。如,根系较长,气孔下陷等,由于气孔下陷,对水分的蒸腾作用相对就较弱。不需要通过落叶来降低对水分的蒸腾。
2.
松的叶寿命较长,再旧叶还未死亡之前就已长出了新叶,每年虽然也有落叶,但整株树却是常青的。
教材详解
(一)松树
1.生活环境:干旱、贫瘠的陆地。
2.形态结构:它的根系十分发达,可以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和无机盐,它的茎很粗壮,可以把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较快地向上运输。并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抵抗恶劣的陆地环境。松叶与生活习性相适的结构特点有:它的表皮细胞很小、细胞壁厚、排列紧密,有角质层,气孔深陷在表皮下面,这样的结构特点,使针形的松叶能进一步减少蒸腾作用。
3.生殖:受精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进行孢子生殖。
4.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
(1)植树造林,松树之类的植物能在恶劣环境下生长,很适合植树造林,而且是优良的木材
(2)药用价值,银杏、红豆杉等都有比较高的药用价值
(3)园林观赏,裸子植物的很多品种适合用于布置园林、作为行道树等,像罗汉松之类的还可以用于盆景(二)其他的裸子植物杉、侧柏
(三)裸子植物主要特征
1.胚珠裸露无子房壁包被;种子裸露无果实包被。
2.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小结:
裸子植物大多是高大乔木,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裸露在外,没有果皮包被,适宜生活在土壤干旱、贫瘠的地方。
一、 松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特点:
(一) 松树的形态、结构特点:
1. 根系发达。 2. 树干高大粗壮。
3. 叶细长如针,成束生长。
(二) 松树的生活环境: 干旱、土壤贫瘠的地方。
二、 松的生殖特点:
三、 其他裸子植物
四、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 根、茎、叶都很发达。
2. 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着。
五、 裸子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
六、 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
1. 对于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具有重要作用。
2. 对于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和减轻噪声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3. 提供优质木材。
4. 提供化工和医药产品
★典题剖析
例1
长兴的白果(银杏种子)和德清的枇杷是我市的特产,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枇杷树属于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  )
A.白果与枇杷的甜度
B.叶的形状
C.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D.白果与枇杷的颜色
例2
我国素有“裸子植物的故乡”的美称,是由于我国
(
)
A.裸子植物数量最多   
B.裸子植物种类最多
C.有奇特的裸子植物   
D.裸子植物只生长在中国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代裸子植物分属于5纲,9目,12科,71属,近80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5纲,八目,11科,41属,236种.其中引种栽培1科,7属,51种。有不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物。占世界已知种数的26.7%,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我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
答案:B
例3
马尾松能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上,是因为它具有(  )
A.种子是裸露的
B.根系发达叶针状
C.胚珠是裸露的
D.没有果实
解析:马尾松的叶细长如针和气孔深陷表皮下,减少水分蒸发;且根系发达,能深入到土壤的深处吸收营养物质,因此能生活在干旱而贫瘠的陆地上。
答案:B
例4
中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下列植物中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
A.核桃
B.杨树
C.玉米
D.银杏
解析: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代裸子植物分属于5纲,9目,12科,71属,近80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5纲,八目,11科,41属,236种。其中引种栽培1科,7属,51种。有不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物.占世界已知种数的26.7%,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我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裸子植物最突出的额特点是,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银杏是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因此属于裸子植物。核桃、杨树、玉米,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因此属于被子植物。
答案:D
例5
银杏是裸子植物而不是被子植物,其依据是(  )
A.种子无果皮包被
B.种子有果皮包被
C.茎内无输导组织
D.不能产生种子
课堂探究
1.
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课后到我们的校园找一找有哪些裸子植物,并说出它们属于裸子植物的依据是什么?比一比,哪个小组认识的最准、最多。
2.
调查校园、社区街道的绿化树种或本地山区造林树种中有哪些裸子植物。
第三章
形形色色的植物
本章概述
本章是第一单元第三章的内容,这章包括了七节的内容,第一节是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第二节
校园植物调查,第三节藻类植物,第四节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第五节
裸子植物,第六节被子植物,第七节我国的珍稀植物。第一节的内容为以后学习植物学知识奠定基础,通过在实验室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分的观察活动,重点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和技能的培养。通过对植物各器官的观察,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校园植物调查》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进行植物的调查活动。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自己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植物以及校园植物对环境的不同作用,使学生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藻类植物先通过水绵的图片,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藻类植物的鲜活的生活环境中,让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选择水绵为代表植物,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认识藻类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教学上,教材按照植物进化的过程进行介绍,因此本节课首先介绍结构最为简单的苔藓植物和出现在其后的原始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主要是讲授裸子植物的生活环境、特征,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被子植物》在教材中承上启下,作用很大。既反应出被子植物的整个生活史,也为后面的章节内容埋下伏笔,通过本章的学习,能更好的掌握前面所学内容,又能为后面知识打下基础。所以该章内容很重要,且中考考点也有很多都在该部分,而且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易接受,兴趣也较浓。《我国的珍稀植物》涉及的种类、分布、保护现状及保护意义等,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识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节
被子植物
★导学目标
●情境导入
被子植物就是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多达20多万种,约占自然界30 多万种植物的2/3,与其他植物相比,被子植物不仅种类最多,而且与人类的关系也最密切。如小麦、水稻、白菜、萝卜、杨、柳等,都是常见的被子植物。回忆观察过的被子植物,想一想,被子植物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学习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小麦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4.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
重点和难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自学导航
一、填空题
1.
种子植物是能够产生
的绿色植物,包括
植物和
植物。
2.
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根据它们种子的外面有无
的包被,种子植物被分为被子植物和
植物两大类。
3.
植物是自然界中,最高等、数量最多的植物。
4.
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分别是:






其中


往往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
答案:
1.
种子;裸子;被子
2.
果皮;裸子
3.
被子
4.
答案:根



果实
种子
花、果实、种子
二、思考题
被子植物的果实对植物自身而言有什么意义?
答案:果实有丰富的果肉,保护子房中胚珠发育而来的种子免受外界因素的破坏与影响。同时也能让动物吃下后,种子随粪便落入土壤中,引起萌发。(繁殖)
教材详解
被子植物也叫绿色开花植物,具有六大器官,它能产生果实。它的种子外面有果皮保护。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一、双子叶植物
(一)观察菜豆植株
1.
取整株菜豆,观察根系和叶,判断它的根系、茎、叶脉分别属于什么类型?
2.
观察菜豆的花,数一数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部分的数目?
3.
观察菜豆的果实具有什么特点、种子是如何着生在果实上的。
萼片5片
小结:菜豆植物体特征
根系-------直根系
茎------草质茎
叶脉--------网状脉
果实------荚果
双子叶植物特点:
根系为直根系
叶为网状脉
花的基数为5或4
种子的胚有两片子叶
二、单子叶植物
(二)观察小麦植株
1.
取整株小麦,观察根、茎和叶的形态,判断它的根系、茎、叶脉分别属于什么类型?
2.
观察小麦的花,找出雄蕊、雌蕊,数一数雄蕊的数目?
3.
观察小麦的果实,具有什么特点?
4.
观察小麦胚的结构注意子叶的数目?
小麦植物体特征:
根系------须根系
茎------草质茎
叶脉------平行脉
花------基数为3
果实------颖果
种子----胚有1片子叶
单子叶植物特点
根系为须根系
叶脉为平行脉
花的基数为3
种子的胚有一片子叶
(三)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子叶
2枚
1枚

直根系
须根系

网状叶脉
平行叶脉

花的各部分基数是5或4
花的各部分基数是3

易剥皮,一般树木的茎能增粗,有形成层
不易剥皮,一般不能增粗或增粗不明显,无形成层
代表植物
蚕豆、芹菜、萝卜、樟树
水稻、玉米、大蒜、葱
(四)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项目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花和果实
无真正的花和果实
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胚珠与子房壁
胚珠裸露,无子房壁。
胚珠有子房壁包被
种子及果皮
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生活环境
适应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土地。
分布广泛,适应能力强。
课堂小结: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结构和功能最完善、适应性最强、分布最广、种类占绝对优势的植物。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统称为种子植物。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根茎叶发达;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
★典题剖析
例1
龙眼果皮里包有种子.这类植物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
解析: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我们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龙眼果皮里包有种子,这类植物属于被子植物。
答案:A
例2
湘潭市的“市花”--菊花,菊属于(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解析: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的种子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菊属于被子植物。
答案:D
例3
下列关于“岁寒三友”松、竹、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腊梅树靠导管运输有机物
B.松树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松树是裸子植物
C.它们都能进行蒸腾作用
D.竹子靠地下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例4
能够开花结果的植物是(  )
A.墙藓
B.肾蕨
C.银杏
D.荔枝
解析: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它们都是低等的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藻类植物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出现了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A.
墙藓是苔藓植物,故不符合题意。
B.
肾蕨是蕨类植物,故不符合题意。
C.
银杏是裸子植物,故不符合题意。
D.
荔枝是被子植物,故符合题意。
答案:D
课堂探究
1.
调查当地方要粮食作物的种类和产量,将调查的结果填入下表。
粮食作物种类
产量
2.
观察菜豆种子,思考下面的问题:
(1)菜豆种子外皮有作用是什么?
-----外皮:保护作用
(2)菜豆种子的两个豆瓣有什么作用?
------那是豆子的叶子,像人一样,刚长出的豆需要营养,他就靠那两片叶子提供营养,所以那两片叶子都很厚,里面储存了它所需要的养分。
第三章
形形色色的植物
本节概述
本章是第一单元第三章的内容,这章包括了七节的内容,第一节是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第二节
校园植物调查,第三节藻类植物,第四节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第五节
裸子植物,第六节被子植物,第七节我国的珍稀植物。第一节的内容为以后学习植物学知识奠定基础,通过在实验室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分的观察活动,重点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和技能的培养。通过对植物各器官的观察,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校园植物调查》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进行植物的调查活动。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自己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植物以及校园植物对环境的不同作用,使学生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藻类植物先通过水绵的图片,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藻类植物的鲜活的生活环境中,让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选择水绵为代表植物,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认识藻类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教学上,教材按照植物进化的过程进行介绍,因此本节课首先介绍结构最为简单的苔藓植物和出现在其后的原始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主要是讲授裸子植物的生活环境、特征,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被子植物》在教材中承上启下,作用很大。既反应出被子植物的整个生活史,也为后面的章节内容埋下伏笔,通过本章的学习,能更好的掌握前面所学内容,又能为后面知识打下基础。所以该章内容很重要,且中考考点也有很多都在该部分,而且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易接受,兴趣也较浓。《我国的珍稀植物》涉及的种类、分布、保护现状及保护意义等,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识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节
我国的珍稀植物
★导学目标
●情境导入
在本章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常见的植物种类,其实,我国还有一类稀有的珍贵植物,例如水杉、鹅掌楸等。1978年,邓小平同志到尼泊尔王国访问时,把中国的水杉树种植在尼泊尔皇家植物园;尼克松任美国总统期间,把他心爱的游艇命名为“水杉号”,水杉好似友好的使者把我国人民的友谊传播到世界各地;而对北美鹅掌楸与我国鹅掌楸的研究则揭开了北美洲与亚洲大陆原来是相连接的这个谜底。
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珍稀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及多样性的原因;
(2)分析我国珍稀植物濒危的原因;
(3)阐明我国珍稀植物保护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濒危植物的生存状况,认识达到保护珍稀植物的必要性。
★自学导航
一、填空题
1.水杉,银杉,银杏等是我们国家的珍稀裸子植物.因此,我国被称为

2.被喻为中国鸽子树活化石的是

3.珍稀植物是指由于
的变迁或而处于灭绝边缘的植物;我国的珍稀植物共有
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



等;二级保护植物有


等。
答案:
1.裸子植物故乡
2.珙桐
3.自然条件;人为破坏;400多;桫椤;银杉;金花茶;珙桐;荷叶铁线蕨;白豆杉;龙棕
二、思考题
如何保护我国的珍稀植物?
答案:防止外来物种的侵袭,政府大力宣传,提高人民的意识,保护栖息地,善待自然。
教材详解
一、我国的珍稀植物
我国具有复杂而多样的自然条件,因此,我国拥有几乎北半球所有的植物类群。仅高等植物就有三万多种,其中我国的特有的珍稀植物近四百种。在距今二三百万年以前,由于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国外大多数地区的裸子植物几乎灭绝了,只有在我国还保留了下来。因此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一)
水杉
素有“活化石”之称。它对于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地质学,以及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树形优美,树干高大通直,生长快,是亚热带地区平原绿化的优良树种,也是速生用材树种。水杉是一种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
(二)银杉
是常绿裸子植物,线条型叶的背面两条气孔毛在阳光照耀下呈现银光而得名。它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三)桫椤
是一种幸存的木本蕨类植物。桫椤生长在南方阴湿的密林地区,由于种种原因环境遭到破坏,现桫椤已极稀少。它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四)人参
人参是重要的名贵要物,因根如人形而得名。其肉质根为著名强壮滋补要,由于过度采挖,野生人参已很少见。它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五)还有珙桐、银杏、望天树、金茶花等
二、珍稀植物的作用
珍稀植物中的活化石植物,对研究植物的进化和探讨自然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植物的形态优美的,可作观赏植物,用来美化环境。
植物的植株直立挺拔的,可作优质的木材或作绿化树种。部分树种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等。
三、我国的珍稀植物的现状
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植物种类较多的国家。植物种类虽然那么多,但由于人口剧增和人类对植物资源的任意开发、利用和破坏,导致森林被大量砍伐,草原过渡放牧与退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使野生植物的自然分布区日益缩小,有许多植物种类已在地球上消失,还有很多植物种类也濒于灭亡。
四、珍稀植物的保护
为了保护我国的宝贵植物资源,一九九六年九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提出了国家对野生植物资源加强保护、积极发展、合理利用的方针。
★典题剖析
例1
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珍稀植物的是(  )
A.银杉
B.桃树
C.毛竹
D.杨梅
答案:A
例2
下列没有“活化石”之称的生物是(  )
A.扬子鳄
B.银杉
C.珙桐
D.金丝猴
例3
野生植物物种的灭绝
,已被列为世界面临的十大威胁之一,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物种保护监测中心估计,全球有10%的植物面临灭绝,到20世纪末,有5~6万种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地球物种现在以每天一个种的速度在消失。而一种植物的灭绝,常导致另外10~30种生物的生存危机。在我国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至少有3000多种受到威胁或濒临灭绝。因此保护植物资源,抢救濒危灭绝的植物已成为全球性的战略任务。在我国354种野生植物是属于国家保护的,其中有8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1)你知道哪8种植物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吗
(2)你认
为很多植物濒危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水杉、银杉、珙桐、桫椤、金花茶、秃杉、望天树、人参
(2)人口剧增和人类对植物资源的任意开发、利用和破坏;有些植物本身发芽率低、生长缓慢等。
例4
4000年前,曾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显赫一时的文明古国——巴
比伦王国,该国森林繁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但由于人口剧增,森林被砍,耕地扩大,结果造成水土流失,河道阻塞,连年洪水成灾,终于使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致使该国变成一片废墟。
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是由于失去了森林的哪些主要作用
(2)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因素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限
C.人口剧增
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这个历史事实给我们什么启发
(4)要使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农牧业生产比较稳定,其森林覆盖率至少要达到_____%以上。
课堂探究
1.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珍稀植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的情况,也为了让同学们能拓展视野,增长知识,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以上8种珍稀植物和四大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并制成展板。该展板将在校园内展出,向同学们介绍我国的珍稀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的情况,以教育同学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使同学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提示:白山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2.
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通过互联网或从报纸、杂志上查阅有关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的资料,并将查阅到的资料整理在下表中。
植物名称
保护级别
地理分布
生态特征
研究价值
【小资料】
竹子开花
竹子属于单子叶植物。它能靠根状茎进行营养繁殖。当竹子生长过密,或遇到旱灾时,根状茎中的养料消耗过多,不能再维持竹子的正常生长时,竹子就会开花结实,将茎叶内的养料消耗完。因此在开花结实之后,竹子就要死亡。竹子死亡后,留下许多种子(竹米),到了营养条件好的时候再萌发,新的竹林再开始形成。大熊猫的濒临灭绝与它的食物冷箭竹大面积开花有关。
植物
根(系)
茎:
叶:

直根系
须根系
主根
侧根
具有节和节间
完全叶
叶片
叶柄
托叶
风媒花



——不定根
虫媒花
雌蕊1枚
雄蕊10枚
花瓣5片
草质茎
直根系
网状叶脉
种子-------胚有2片子叶

萼片-------5
花瓣-----5
蝶形花冠
雄蕊-------10
雌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