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增强免疫
预防疾病
第一节 免疫
★导学目标
●情境导入
每年春季和秋季是流感高发期,不少同学患了感冒,但也有些同学没有得病,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人体有抵抗疾病的防线吗?
学习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描述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技能性目标
运用免疫知识来揭示生活中人体出现的免疫现象
情感性目标
关注计划免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的免疫功能
2.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自学导航
一、填空题
1.
和
筑成了保护人体的
。
答案:皮肤
黏膜
第一道防线
2.
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是。
答案:能够阻挡各种病原体侵入人体。
3.
体液中的和构成了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二套防线的作用是
。
答案: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对侵入人体内的各种病原体具有杀灭作用。
4.
人体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的
,叫做。
答案: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5.
甲型肝炎疫苗是由经过特殊处理过的制成的,进入人体后能够刺激产生一种抵抗甲型肝炎病毒的,这种物质叫做。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
答案:甲型肝炎病毒
淋巴细胞
特殊物质
抗体
抗原
6.
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
,可以预防
;给餐饮业人员注射疫苗,可以预防。
答案:卡介苗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
7.
人体通过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它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或起作用,叫做。
答案:免疫细胞
病原体
异物
特异性免疫
8.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
(脾脏、淋巴结等)和(淋巴细胞)组成。
答案: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二、思考题
1.
为什么有些疾病(如天花)得一次就不会再得,有些疾病(如痢疾)却还能再得呢
2.
为什么皮肤被大面积烧伤后容易被感染?
答案:因为皮肤是人体最有效的屏障,大面积烧伤后皮肤的屏障作用破坏了,所以易引起感染。
三、课堂活动探究
请你与父母一同回忆,你已经接种过哪些疫苗?如果你将来成了一名生物防疫方面的专家,你将为人类创造哪些预防疾病的疫苗?
答案:乙肝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可以创造艾滋病疫苗、流感疫苗、结膜炎疫苗。(开发性试题,合理即可得分)
第2节
疾病与预防
★导学目标
●情境导入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曾在我国大规模爆发,是一种传播快、来势猛、危害大的传染病。其外部表现主要为眼睛变红。“红眼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呢,这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疾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常见传染病。
(2)列出传染病的特点。概括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列举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技能目标:
(1)尝试运用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尝试辩论,运用讨论、交流、归纳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交流的习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关注健康对人类的意义。
(3)建立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些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自学导航
一、填空题
1.
疾病可分为和。传染病是由各种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与或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其特点是有、有和。
答案:传染病
非传染病
病原体
动物
动物
动物
病原体
传染性
流行性
2.
病原体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如细菌、病毒等)和的统称。
答案:微生物
寄生虫
3.
按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
病、性传染病和性传染病。
答案:寄生虫
细菌
病毒
4.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和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答案: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5.
预防传染病就要、,。
答案: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6.
对传染病患者应尽可能做到早发现、
、
、、。
答案:早诊断
早报告
早治疗
早隔离
二、思考题
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哪些环节
答案: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三、课堂活动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禽流感全名鸟禽类流行性感冒,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动物传染病。禽流感病毒不同于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迄今只能通过禽传染给人,不能通过人传染给人。感染人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变异的新病毒,无须谈禽流感色变.目前没有发现吃鸡造成H7N9禽流感传染人的,都是和鸡的密切接触,可能与病毒直接吸入或者进入黏膜等等原因有关。
(1)禽流感属于传染病,病禽属于该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禽流感病毒(AIV)是引起这种传染病的。
(2)2013年3月底,我国在上海和安徽两地发现了新型H7N9禽流感病例后,国家卫生计生委迅速根据疫情寻找病原,捕杀病禽,并对病人及时隔离,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这种做法属于;并且要求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餐具等进行消毒处理,这种做法属于。
(3)由于本次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仍需观察研究,目前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所以,预防和控制成为了目前对抗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手段。根据所学知识,请你提出一条预防H7N9禽流感的措施:。
第3节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
★导学目标
●情境导入
12月1日这一天,预防艾滋病的志愿者佩戴红丝带,走上街头,用各种方式宣传防治艾滋病的知识。那么,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预防艾滋病呢?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阐明艾滋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收集信息并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
关注艾滋病的危害,树立关爱人类,关爱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艾滋病病毒在患者体内的生存场所,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发病者的主要症状。
★自学导航
一、填空题
1.
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_______定为国际预防艾滋病日。
答案:12月1日
2.
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中文译名是。艾滋病(选“是”或“不是”)传染病,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称为,简称。
答案:AIDS
获得必免疫缺陷综合征
是
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3.
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__________________中。
答案: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
4.
HIV侵人人体后对人的系统进行攻击和破坏。
答案:免疫
5.
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在美国被发现以来,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达100万。艾滋病已成为21世纪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请根据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那么HIV是这种传染病的______________。
(2)下列不属于艾滋病传播途经的是()
A.血液B.精液C.乳汁D.握手
(3)不安全的性行为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经。为了预防艾滋病的蔓延,我国近几年在许多城市的公共娱乐场所免费提供安全套,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
(4)目前,很多科研工作者正在研制艾滋病疫苗,以希望使人们获得对艾滋病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__免疫。
(5)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
答案:(1)病原体(2)D
(3)传播途径
(4)特异性(5)同情、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不扩散他们的病情。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人,要像对待其他一切不幸的家庭一样,给予充分的同情、关心和帮助。(答案合理即可)
二、思考题
什么是艾滋病?
答案: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三、课堂活动探究
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常识”中你应如何做
提示:①要宣传预防艾滋病传播的知识,不接受被感染的血液和血制品,不使用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严禁吸毒。②平时做到:遵纪守法,严肃道德行为等。
第4节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导学目标
●情境导入
当今社会,毒品犯罪已成为日益严峻的全球化问题,1987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既然毒品危害这么大,为什么还有人吸毒呢?毒品到底是什么?
一、知识目标
概述毒品的种类和对人体的危害。
二、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收集信息。
三、情感目标
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毒品的危害。
★自学导航
一、填空题
1.
1987年,联合国将每年的__________定为“国际禁毒日”,并提出了___________的口号。__________,我国成立了禁毒委员会。
答案:6月26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1990年11月
2.
毒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等,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会产生很大的损害。
答案:鸦片大麻吗啡海洛因冰毒可卡因摇头丸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3.
为了使人身心健康发展,保障社会安全。我国法律规定:,、和均属于犯罪行为。
答案:吸毒贩毒制造毒品
4.
导致一些人吸毒的原因有一是,二是,三是。
答案:好奇心驱使寻求刺激受骗上当
二、思考题
青少年主要吸毒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青少年以为吸毒新奇,刺激,好奇心驱使他染上毒品,特别是曾经吸过烟的青少年,极易染上毒品。
(2)青少年学生有集群倾向,在成绩差或行为不良的青少年群体中,往往看到同伙吸毒,自己也跟着吸,以此与群体保持一致。
(3)还有些青少年吸毒,往往是为了寻求自己行为价值的分量,为了在群体中自我炫耀,以获得在群体中同伴的肯定。
三、课堂活动探究
某社区的吴某,他明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他说:“这不关我的事,我管他干嘛!”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痛苦地发现,自己上中学的儿子成了毒品的俘虏.而且儿子的身体从以前的“体健如牛”逐渐变成“骨瘦如柴。”(摘自“新华网”)
分析讨论:
(1)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吗?为什么?
(2)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
(3)我们在交友、选择活动场所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
(4)在短短的两年中,他儿子的身体为什么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
(5)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