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上人教版5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五年级上人教版5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6-17 17:35:06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1
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一)
5
简易方程
R
五年级上册
Let’s…
课后作业
探索新知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用字母表示加减法的数量关系
(2)用字母表示乘除法的数量关系
1
课堂探究点
2
课时流程
我比小红大30岁。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探究点
1
用字母表示加减法的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式: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我比小红大30岁。
当小红1岁时,爸爸多少岁?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我比小红大30岁。
当小红2岁时、
3岁时,爸爸多少岁?
你怎样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小红的年龄/岁
爸爸的年龄/岁
1
1+30=31
2
3
3+30=33
4
4+30=34
5
5+30=35
6
6+30=36
……
……
我比小红大30岁。
观察这些式子,
你有什么发现
2+30=32
小红的年龄/岁
爸爸的年龄/岁
1
1+30=31
2
2+30=32
3
3+30=33
4
4+30=34
5
6
6+30=36
……
……
a
能只用一个式子
就简明地表示出
任何一年爸爸的
年龄吗?
a+30
5+30=35
小红的年龄/岁
爸爸的年龄/岁
a+30
a
一定要用a表示小红的年龄吗?
这里a表示什么?“a+30”又表示什么?
为什么要用“a+30”表示爸爸的年龄呢?
小红的年龄/岁
爸爸的年龄/岁
a
a+30=
8+30=
算一算: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a+30
38
当a=8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小红的年龄/岁
爸爸的年龄/岁
a
想一想:
1.当a变大时,“a+30”有什么变化?
2.在“a+30”这个式子中,a还可以是几
呢?a能是200吗?
a+30
1.
a可以是任意一个符合实际意义的自然数。
2.
不行,a的取值范围要考虑到实际情况。
用字母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还可以表示一个数量。
归纳总结: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的标准体重。
你能用它算出你爸爸的标准体重应是多少吗?
问题:1.
试着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2.
说一说你的想法。
1.成年男子的标准体重通常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标准体重=身高-105
身高用厘米数,
体重用千克数。
小试牛刀
n=m-105
现在有
元。
2.
n+3
小试牛刀
现在有
人。
有m个饺子(m为整十数),每盘装10个,可以装
盘。
x-5
m÷10
问题:1.
试着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2.
说一说你的想法。
2.
我国青少年(7~17
岁)在1980
年平均身高x
cm,到
2000
年,平均身高增长了6
cm。2000年我国青少年平
均身高
cm。
(x+6)
3.
小英家本月的用电量是80千瓦时,交电费c元,那么电费每千瓦时是
元。
c÷80
探究点
2
用字母表示乘除法的数量关系
2007年10月24日中国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
在地球上我只
能举起15kg。
在月球上你真
是个大力士。
自学提示:
1.根据例题1的学习思路,自己独立完成教材53页。
2.完成后,先与同桌交流,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时间为6分钟。
点击播放例题动画
数量关系式:
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人在地球上能举起的物体的质量×6
字母与数字相乘时,把乘号省略。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含有字母的式子中的加、减、除号不能省略。
6x
x×6
可以写成
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当x变大时,6x也随着变大。这里的x表示不确定的数,可以表示整数,也可以表示小数。
由于人能举起的物体质量是有限的,所以式子中的字母x表示的数也是有一定范围的。
归纳总结:
1.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
一个具体数量。当字母的值确定时,含有字母的式
子的值也就确定了。
2.
字母与数字相乘可以省略乘号,一般把数写在字母
前面。
问题:1.
试着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2.
说一说你的想法。
1.
(选题源于教材P53做一做)
根据剪下的长方形纸条的长度计算面积,并完成下表。
长度/cm
2
4
5.6
8
15
x
小试牛刀
6
12
16.8
24
45
3x
面积/cm2
问题:1.
试着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2.说一说你的想法。
2.
3a
每袋有a条鱼,
一共有
条。
问题:1.
试着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2.
说一说你的想法。
3.
鸟的骨骼约是体重的0.05~0.06倍,人的骨骼约是体重的0.18倍。一个人重a
kg,骨骼约是
kg。
0.18a
5.
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ax
a×x
x×x
b×8
b×1
=x2
=8b
=b
1.可以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一个数或表示数
量关系;
2.字母与数字相乘时,把乘号省略。省略乘号时,一般
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含有字母的式子中的加、减、
除号不能省略。
用字母表示数(一):
夯实基础
1.仔细想,认真填。
(1)有红花a朵,黄花b朵(a>b),两种花共有(  
)朵,黄花比红花少(  
)朵。
(2)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82人,到某站下去a人,又上来b人,现在车上有(    
)人。
(3)三个连续的双数中,若中间的双数用n表示,则最小的双数为(
  
),最大的双数为(  
)。
a+b
a-b
82-a+b
n-2
n
+
2
2.想一想,算一算。
爷爷比小明大52岁,小明今年a岁,爷爷今年( 
 
)岁。
(1)当a=8时,爷爷的年龄是多少岁?


(2)a能是100吗?(若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活到137岁)

a+52
a+52=8+52=60
a+52=100+52=152
152>137 所以a不能是100。
易错辨析
3.判断。
(1)x+x+x=3+x。(  )
(2)某供热公司有36吨煤,已经烧了a吨,还剩36-a吨。(  )
×
×


请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3(3)题、第4题;
60页练习十三
第1题(3)、
第2题(3)、
第4
题(2)。用字母表示数(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初步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中省略乘号的书写方法;能正确地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二)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发展符号感,同时渗透不完全归纳思想,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渗透函数思想,感受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和相互依存关系,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教学难点:理解含有字母式子的双重含义、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导入新课
1.古诗激趣。
(1)古诗引入:我国的古诗具有简洁美,高度概括,寥寥数语却涵盖万千的妙用。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学过吗?
(2)初步感知:墙角有“数”枝梅花,到底有几枝梅花呢?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想个办法,精炼地表示出梅花的枝数吗?
预设:会有学生用字母表示梅花的枝数。
2.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有的同学想到用字母来表示梅花的枝数,真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一起来感受它那神奇的魅力!
(2)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诗与用字母表示数有许多相通之处,它们都是高度概括的,具有简洁美。以古诗导入,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能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有效地奏响探索知识的序曲。
(二)情境感悟,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引导探究。
(1)出示情境。
(2)引导感受。
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爸爸比小红大30岁)
②当小红1岁时,爸爸多少岁?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③当小红2岁时呢?3岁时呢?(随着学生回答,教师PPT课件演示或板书)
④你还能接着这样用式子表示下去吗?请在草稿本上写一写。
⑤你在写这么多式子时,有什么感受呢?这样的式子能写完吗?
(3)观察思考。
①仔细观察这些式子,你有什么发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为什么不变?
②上面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好办法,只用一个式子就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呢?
(4)自主尝试。
预设一:用文字表示,如: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预设二:用图形表示,如:用○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的年龄;
预设三:用符号表示,如:用?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的年龄;
预设四:用字母表示,如:用a表示小红的年龄,a+30表示爸爸的年龄。
(5)交流优化。
①你喜欢哪种表示方法?为什么?
②小结: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既简洁,又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
(6)理解含义。
①一定要用a表示小红的年龄吗?
②在这里,a表示什么?“a+30”又表示什么?
③为什么要用“a+30”表示爸爸的年龄呢?“a+20”“a+10”不行吗?
(7)概括提炼。
①“a+30”不仅可以表示爸爸的年龄;
②“a+30”还可以表示出爸爸比小红大30岁。
(8)代入求值。
①当小红8岁时,爸爸多少岁?
②小结: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一般不写单位。那么当小红11岁时,爸爸多少岁?动笔写一写,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9)渗透范围。
①当a变大时,a+30有什么变化?
预设:当a变大时,a+30也随着变大,爸爸的年龄随着小红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②在a+30这个式子中,a还可以是几呢?a能是200吗?
③出示小资料:世界上最长寿的人。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记载,有史以来最长寿的人是法国女人詹妮·路易·卡门(Jeanne
Louise
Calment)。她生于1875年2月21日,于1997年8月4日去世,享年122岁零164天。
④小结:正因为人的寿命是有限的,所以字母a在这里所取的数值只能是人的寿命范围内的数。看来字母可以表示的数量要由实际情况来决定。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年龄问题这个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个性化地用符号表示——学会用字母表示——代入求值”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促使学生自我改造原有认知结构,主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方式,感受符号化思想和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自然促成由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2.教学例2,自主探究。
(1)出示情境。
(2)理解题意。
①说说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3)自主探究。
①照这样推算,你能独立完成下表吗?
在地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kg
在月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kg
1

2

3

……
……
②如果用x表示人在地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那么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可以怎样表示?
(4)小组交流。
①你是怎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的?
②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例2,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促使学生再一次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这样层层递进、逐步放手的方式既突出重点,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5)全班交流。
①x×6省略乘号的习惯写法。
②6x不但表示出了任何一个人在月球上可以举起的物体质量,还能让我们看出地球和月球引力之间的倍数关系。
③当x变大时,6x也随着变大。这里的x表示不确定的数,既可以表示整数,也可以表示小数。由于人能举起的物体质量是有限的,所以此处的字母x表示的数也是有一定范围限制的。
④出示小资料: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美国的杰夫·刘易斯能用标准杠铃深蹲1202磅(545千克),台式深蹲2.81吨,台式腿举37.15吨,目前被称为“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5)代入求值。
①如果一个小朋友在地球上能举起15kg的物体,那么他在月球上可以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②请学生在教材第53页例2下面的横线上独立填写。
③组织集体交流订正,注意书写过程完整、格式规范(包括恢复乘号等)。
【设计意图】在用好教材资源的基础上,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素材,提供“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和“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等小资料,在说明字母取值范围时适当渗透函数的定义域思想,让学生直观认识到,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这些数常常有一定的范围,且这个范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基本训练。
(1)第53页“做一做”第1题。
①独立完成,再次经历归纳过程,注意强调含有字母的式子省略乘号的简写方式。
②填表后,想一想,x可以表示哪些数?
(2)练习十二第2题。
①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
②交流订正。
注意:答案是和、差的式子应添上括号,答案是积、商的式子不需添括号。
2.提高练习。
(1)练习十二第3题。
①组织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识别相关条件。
②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2)练习十二第4题。
①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
②交流代入求值的过程。
③交流逆向求字母所取值的过程。
3.拓展应用。
(1)练习十二第1题。
①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组织学生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的标准体重。
(2)拓宽引申。
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介绍成年女子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身高用厘米数,体重用千克数):标准体重=身高-110。
②以教师的身高为例,让学生选择相应计算方法算出标准体重。
③组织学生将教师的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并判断是否符合标准。
④布置课后回家了解自己父母的身高与体重,并选择相应计算方法算出标准体重,再与实际体重作比较。
【设计意图】写代数式的训练是今后列方程的基础,可以采取独立填写,小组互说、集体汇报等形式,以提高练习的效率。
(四)建构反思,扩展应用
1.回顾全课。
(1)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字母表示数?
(2)你认为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2.扩展应用。
(1)组织学生交流生活中收集的信息,小组讨论:哪些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些量是可变的?并将可变的量用字母表示。
(2)组织学生在上面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相应的数量。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归纳,加深理解,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实施有意义的自我建构。在信息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判断现实生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