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上人教版5 方程的意义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五年级上人教版5 方程的意义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6-17 17:53:26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5
课时
方程的意义
5
简易方程
R
五年级上册
课后作业
探索新知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等式的意义
(2)方程的意义
1
课堂探究点
2
课时流程
探究点
1
等式的意义


“这是什么?”
天平是平衡的
继续
将天平放置在水平的地方,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
50+50=100
怎样用式子表示?左右两部分各表示什么?
通过演示,我们发现无论天平是否平衡,我们都可以用相应的式子来表示。当天平平衡时,我们可以用“=”表示,
天平不平衡时,可以用“<”或“>”
表示。
1.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等式。
2.表示天平两边平衡,可以用等式。
3.表示天平两边不平衡,可以用不等式。
归纳总结:
1.在等式的后面打“√”。
7+5=12


1.4+5.1>3


23-15<11(

20÷4=5


7.8×0.2


3×5=15


小试牛刀



100g
100g
杯子的质量=100克
探究点
2
方程的意义
100g
100g
加满水,水重x克
加满水,水重x克
100g
100g
100g
100g
100g
加满水,水重x克
100g
100g
100g
加满水,水重x克
用式子表示为:100+x>200
100g
100g
100g
100g
加满水,水重x克
100g
100g
100g
100g
加满水,水重x克
用式子表示为:100+x<300
100g
加满水,水重x克
100g
100g
50g
天平平衡了
100g
加满水,水重x克
100g
100g
50g
用式子表示为:100+x=250
1.
请你根据这些图片写出相应的式子。
自学要求:
2.
组织交流,汇报算式。
4
70
x元
x元
x元
2.4元
166
73
x
x
g
x
g
50
g
问题:如果把它们按左右两边的关系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
(1)50+50=100
(2)100+x>200
(3)100+x<300
(4)100+x=250
(5)4<70
(6)2x=50
(7)3x=2.4
(8)2x+73=166
等式
不等式
(1)50+50=100
(4)100+x=250
(6)2x=50
(7)3x=2.4
(8)2x+73=166
问题:如果把这些等式再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
像100+x

250,
3x

2.4……这样,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就是方程。
你能写出几个方程吗?
点击播放例题动画
1.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
通过刚才的分类,你能说一说方程与等式之间的联系吗?
等式
方程
1.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方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是等式;
(2)含有未知数。
3.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归纳总结:
(讲解源于《点拨》)
小试牛刀
2.
你会根据下面的图列出方程吗?
x+0.5=2.5
3x=36
x
kg
0.5
kg
2.5
kg
x

x支
x支
36支
3.
请你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选题源于教材P66第3题第3,4小题)
平均分给25个小朋友,
每人得3颗,正好分完。
7s=2.8
a÷25=3
a颗
我一个星期共跑了2.8
km。
小方每天跑s
km。
方程的意义:
1.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方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是等式;
(2)含有未知数。
3.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夯实基础
1.在等式的后面打“√”。
7+5=12(  ) 
1.4+5.1>3(  )
23-15<11(  )
20÷4=5(  )
7.8×0.2(  )
3×5=15(  )



2.按要求给下列式子分类。(只写序号)
①8+9=17 ②13.2x=9 
③6-3x>0 
④5x÷5 
⑤x÷5.1=18
⑥m-3=10
⑦y+20<38
⑧3(a+2)=24
⑨2.3-1=1.3
等式
方程
①②⑤⑥⑧⑨
②⑤⑥⑧
3.看图列方程。
(1)
方程:________________
x+3.6=9
(2)
方程:______________
2x+5=135
(3)
方程:_______________
3m+n=51
4.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就是方程。(  )
(2)x=0是方程。(  )
(3)方程是等式,等式是方程。(  )
(4)6x<9是方程。(  )
(5)8x+23和6+3=9都是方程。(  )
易错辨析
×
×
×
×

辨析:含有未知数的式子不一定是方程,方程肯定含有未知数,肯定含有等号。

业请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1题、第3题
前2小题。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及式子的分类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别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理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能根据简单的线段图、情境图列出方程,并能在教师引导下找到等量关系,经历利用等量关系进行方程模型建构的过程。
3.在对式子的分类、整理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及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等式”“含有未知数”两个关键词初步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中等量关系的建立。
教学准备:课件、写式子的卡片、磁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平,谈话铺垫
教师(出示天平图):这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天平的用途吗?
一般在称东西时,我们在天平的左边放上要称的东西,右边放上砝码。如果天平左右两边达到平衡,左边东西的质量就等于右边砝码的质量。这种平衡的状态如果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达,就是──等号。
二、探究新知
(一)天平演示,初步感知等与不等。
1.出示天平图1。
现在这种状态,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板书:50+50=100)
2.(出示天平图2和图3)天平向左倾斜表示什么?如果水的质量用
g表示,那么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呢?(100+)
3.如果老师在天平右边再加一个100
g的砝码,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式子来表示。
;;。(分别板书)

这三个式子体现在天平上分别是什么样的情况?咱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4.来看看究竟是哪种情况?(先出示天平图4,后出示天平图5)用式子来表示一下。
;;。(分别板书)
5.(出示教材第63页最上面的图)这样的图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感受等与不等。同时通过反馈和追问,帮助学生感受等式的意义。为下一环节中式子的分类及理解等式和不等式做好准备。从天平到式,再从式到天平图,在学生的头脑中利用天平建立左右相等的等式模型,为突破建立方程中的等量关系这一难点做好铺垫。
(二)分类整理,建构概念
1.观察黑板上出现的式子,尝试根据式子的特点进行分类(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进行交流。)
2.学生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在黑板上移动式子。
预设1:按左右相等和不等分类(补充等式和不等式);
预设2:按是否含有未知数分类。
注:教师在按照两种分类方式摆放式子时整理成如下表格所示:

含有未知数
不含有未知数
等式


不等式


3.(指表格)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揭题)。
4.写方程:根据你的理解写2~3个方程,写完之后给同桌看看其是否为方程(教师在巡视过程中选择一些学生到黑板上写一写。)
5.说说黑板上同学写的是否为方程,并说说判断理由(主要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三)概念辨析,理清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1.“做一做”第1题:请学生说说哪些式子是方程,并说说为什么(可以选择其中几个不是方程的式子,请学生说说怎样改一下就可以将其变成方程。)
2.这两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呢?
反馈分析:
(1)式1:一定是。为什么?
(2)式2:一定是等式,可能是方程。
(3)思考: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呢?
(4)引导画集合图,并引导得出: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设计意图】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通过分类整理让学生对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产生直观、正确的感知;然后通过被蘸了墨水的式子的判别,进一步体会两者的关系;最后,通过韦恩图帮助学生加以明确。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而且渗透了初步的集合思想。
三、实践反思,巩固提高
1.“做一做”第2题及练习十四第2题:
看图列出方程。
学生练习并进行反馈。
反馈侧重: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量相等来列出方程。
2.练习十四第3题:看情境图,思考数量关系再列方程。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根据你知道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3)学生自行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进行反馈。
【设计意图】能用方程表达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内容的要求,为从数量关系到等量关系的转变做好准备,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知识至关重要。
四、总结回顾,介绍历史
1.你对方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每个同学说一点,后面的同学要和前面同学不一样。)
2.教师介绍方程的相关知识。(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方程的产生过程有比较清晰地认识,知道数学是一个动态成长的科学,体会到数学的每一个理论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学生在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的同时,产生探索的欲望。